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震后心理健康常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0-04-15 17:44 文章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点击次数:


1. 震后灾民通常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在震后,对身临其境的灾民而言,可能会经历家园的丧失,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的伤害。地震时恐怖的场面、强烈的惊吓以及震后失去亲人的悲痛,使灾民处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产生一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情绪反应主要包括恐惧、无助、悲伤、内疚、愤怒、强迫性重复回忆、失望和思念、没有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噩梦;身体症状主要包括易疲倦、发抖、感觉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梗塞等。


2. 什么是心理援助?


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援助的主要目的是:(1)避免援助对象自伤或伤及他人。(2)使其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3. 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援助?


一般而言,灾后援助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援助;二为心理援助。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给予援助,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对于未成年人,由于对灾难事件无法进行完整的言语表达,也没有机会给予表达,形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更严重些,更需要我们进行心理援助。


4. 需要心理援助的人群有哪些?


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又包括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和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


5. 地震发生后,我很害怕,是不是不正常了?


有以下感受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担心自己会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觉得人很脆弱、人生无常;很难过,很悲痛;感觉前途茫茫;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觉得对不起家人;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及感受;救灾人员的处理方式让我很生气等。


可能出现如下身体症状:疲倦、失眠、做噩梦;心跳突然加快、肌肉疼痛;心神不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困难、晕眩、发抖、胸闷;女性可能月经失调、子宫不适等。


6. 我应该怎样帮助自己?


尽快恢复日常生活状态:保证睡眠与休息,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保证基本饮食;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感受,不用隐瞒感觉,可让家人一起分担悲痛;不用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说出痛苦可以减轻痛苦;不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现象。


7. 我是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


找回控制感和安全感:多花些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恢复生活作息;将孩子安置在安全、稳定、不会再受创的地方;话语温和,可和孩子拥抱、亲吻、握手;不要阻止孩子在游戏中演出灾难时的情境;不要责骂孩子;教孩子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协助孩子建立自己对灾难或意外还是可以应对的概念,教孩子感觉到有各种各样确保安全的方法;鼓励孩子协助他人活动,并实际去做。


关注并理解孩子的情绪:不必因为孩子在灾后玩耍而生气;孩子在灾难发生后,仍然嬉闹不休,这是正常现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舒服是害怕、恐惧或悲伤引起的,而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事;对孩子谈论地震灾害可给予肯定;不要吓孩子;不要夸大地震的可怕程度。


8. 如果我有亲友处于伤痛中,应该如何帮助?


支持与接受表达情绪,允许哭泣,说一些鼓励的话,例如“我就在这陪着你”;帮助亲友说出感受,例如“事情已经发生了,你想哭就哭吧”;用肢体接触来表达关心,例如握手、拍肩、拥抱等;夫妻之间只要能缓解压力,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表达共同的伤痛。

 

编辑: mrlee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