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山西医疗队——任务、我们要的是任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0-04-26 22:03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玉树 山西医疗队 救援 临时医院   点击次数:

4月20日,29人组成的山西医疗救援分队,仍在玉树机场的“临时医院”里忙着接诊转诊。从刚开始“请战”,到在驻地周围巡诊,再到接管玉树机场医疗救助,他们如何开展救援?山西晚报记者跟随他们,记录了他们忙碌的细节。

顾着请战 凌晨还没住所

17日下午,山西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队接到地震救援指挥部的命令,紧急派救护车到玉树执行转诊任务。18日下午,董钰柱他们昼夜兼程赶到玉树。

 

董钰柱希望马上带领自己的队员投入救援,但当天的救援车辆已经安排妥当,转诊的任务也已由提前赶来的“北京救护中心”负责。作为带队队长,董钰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山西医疗队的救治目标。从那时起,他的“请战”电话就没停过。

“我们要的是任务、任务……”4月19日凌晨1时,嘶哑的声音在玉树县体育场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响亮。正对着电话“生气”的是此次带队的队长,太原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主任董钰柱。

 

司机老张告诉记者,董钰柱已3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记者询问是不是有高原反应,董钰柱没接这个话茬,只是着急地说:“咱们山西的来了,怎么能没任务呢?”而此时,这支医疗分队的食宿还没有解决。“来的时候是紧急,就没有带物资保障车。”一直联系任务的董钰柱不得不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这20多人夜宿哪里?地震灾区的帐篷区域都已安排完,这么晚再找出一块空地实在很难。“咱不给灾区添麻烦了。”他们决定自己找住所,最终找到了一个工棚。由于地震,工棚里已经没有多少工人。山西医疗救援分队在玉树的第一晚,在工棚的大通铺上度过了。

急救医生治好小男孩的“心病”

 

董钰柱的“请战”努力没有白费。19日一大早,青海省卫生厅就给山西医疗救援分队派了任务,在驻地周围进行巡诊活动。医疗队把救护车开到了结古镇的路边。20分钟不到,一家人就找到了救援队,说自己一岁半的孩子得了“怪病”。

 

接诊的是晋城市急救中心的急救专家张海涛,听到“怪病”的那一刻,张海涛也有点发毛。他的专长是急救救护,能解决这样的疑难杂症吗?张海涛跟着这家人一起来到位于结古镇外的一个帐篷内。孩子正在大哭,谁也哄不好。张海涛按照惯例量了体温,听了心跳,都非常正常。是不是心理恐惧?张海涛支开了护士和其他人员,抓住小孩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张海涛说:“小孩是说不出话来,但当我摸他手的时候,他攥得越来越紧,我确定这是一种灾后心理疾病。”他与小孩父母聊天得知,地震后,家里人忙着救灾救人,孩子常扔在一边不管,小孩子几次爬过来要抱,都被忙碌的家长推开,这样使得小孩的心理恐惧一直没有释放。在张海涛的抚慰下,小男孩慢慢止住了哭声,第一个病人被他治好了。从19日晨6时到中午12时,山西医疗救援分队巡诊救治了30多人。

 

40分钟,玉树机场建起“临时医院”

19日下午,董钰柱接到青海省卫生厅的电话:“玉树机场救护力量匮乏,请援助。”机场原先的医疗队伍由于救灾需要投入了其他地方,那里只剩下青海省红十字医院的高院长指挥着战士救助等待飞机转运的病人。“病人不能等。”9辆车、29名医护人员直奔玉树机场。救护车队刚出玉树县城,冰雹呼啸而来,救护车不得不放慢速度。在冰雹中前行一个小时,山西医疗救援分队终于到达玉树机场。

见到来支援的山西医疗救援分队,高院长激动地握着董钰柱的手说:“太感谢了,不是你们,今天晚上我就不知道怎么能过去”。看着躺在地上的病人,董钰柱马上召开了医疗队的全体会议。“我们来自山西各个市,各位也都是急救方面的专家,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接管玉树机场的救治,我们需要成立一个临时的医院,所以从现在开始,将成为一个整体,服从统一安排”。董钰柱说完,开始安排工作:将机场的候机椅子搬过来组成了待诊区;用隔离带将候机楼大厅划分为三个区域“轻度治疗”“重度治疗”“设备材料”;搬来仓库里的椅子,铺上消毒巾,作为一个临时药品台;把机场的废纸找来,裁成统一尺寸,变成医生的病例单。40分钟后,一个“临时医院”在玉树机场建立了。临时医院建好了,开始临时排班,“第一班晚上6点—12点,第二班晚上12点到早上6点……”

 

机场临时医院

 

6个多小时接诊53名伤员

 

19日下午6时17分,山西医疗救援分队接管玉树机场医疗救助后的第一位患者被推进来。这是一位藏族大妈,她的脚因为在地震中被砸又被开水烫过,肿得厉害。接诊的大夫还是张海涛,他将病人放到担架上,用临时支架将病人的腿抬高,进行治疗。一切因陋就简,但恪守专业。

晚上8时30分,一辆救护车驶进了玉树机场,这是一名严重摔伤的病人。在此执勤的战士拿着担架就要抬,这是,背后传来了一声大叫“别动”。董钰柱和另一名医生几乎用冲刺的速度奔了过来,经过他们的诊断,这名伤者很有可能是腰椎骨折,如果轻易搬动,很可能造成次生伤害。董钰柱叫值班的护士去找“铲式担架”,这是针对骨折病人特用的担架,可以把担架分开来,在不大搬动伤者的情况下,将伤者转移到救治区域。经诊断,伤者确实是腰椎骨折。董钰柱有点后怕地说:“当时要差那一步,这人以后可能就瘫了。”

截至20日凌晨1时,这个临时医院共接诊53名病人,9名危重病人住进了临时医院的“担架病房”。棉被不够,山西医疗救援分队的队员从车上找来了自己的军大衣盖在了伤者身上。轮班到了,已经忙碌了一天的医护人员却没有休息的地方,他们只好回到救护车里睡去。

 

董钰柱依然没有睡,记者跟随他一个救护车一个救护车地检查,一遍又一遍到“临时医院”去看值班的情况。凌晨3时,一个被砸伤的藏族妇女躺在担架痛苦地睡不着,医生检查后发现是受伤后无法正常排尿。机场内没有任何排尿器械,护士长找到几个输液管的包装袋,准备帮她。董钰柱在一旁提醒,必须与家属沟通好后再操作。经过一番比画,家属也了解到医生的用意是为了缓解伤者的痛苦。两名女护士一个扶着老妈妈的腰,另一个操作。

 

编辑: yishuitan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