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奥运经济拉动 医药产业回暖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08-08-06 10:55 文章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医药产业 奥运经济   点击次数:

2008年,中国医药产业无论是外部的宏观经济大形势还是产业内部,都成为了推动医药经济稳步增长的动力。2008年医保扩容提升患者支付能力,扩大了药品需求,随之而来的是用药结构的调整,中国医药经济也将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计,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0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8%。
神秘女富豪  康师傅方面承认,杭州基地生产的矿物质水是自来水净化而成……

三大利好因素保障“回暖”气息

带着回暖的气息,医药行业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步入2008年。在2007年,无论是大环境还是政策都成为了产业增长的力量,因此2008年,对我国医药产业来说,仍不乏激情和期待。那么在今年给产业继续带来利好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在良好的形势下,市场到底该如何运作?

因素一:医药产业迎来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增长目前正步入快车道,2007年前三季度的GDP增幅是11.5%,中国目前的GDP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的净利润增速达到52%,预计到2010年,药品市场规模将达59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

2008年是奥运年,受奥运经济拉动,医药行业的总体增长会得到整体经济利好的助推。奥运期间,世界各国各界人士齐聚中国,奥运盛事将给我国医药产业带来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良好机会。据悉,奥运期间,我国要把中医中药文化和诊疗技术推向世界,实施中医中药的全球战略,进一步扩大中医中药在全世界的影响。当然,作为中医药的主角之一,中药企业就能从中捕捉商机。

因素二:政策推动下的“大治实施年”

2008年是医改“亮剑”之年,医改势在必行,并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社区医疗的进一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开始建立及新农合的基本覆盖,老百姓的医疗保健需求得以释放,这会给2008年的医药市场增量带来巨大推力。

劳动社会保障部公布,2008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也就是新农合筹资标准将达到90元(个人支付10元),城镇居民筹资标准将达到240元(个人支付160元)。预计2010年底中国农村人口为6.95亿(考虑城镇化因素),那么新农合年筹资将为626亿元,较2007年新增263亿元。

目前,首批79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已经确定,2.4亿的城镇居民将陆续纳入医保体系,近3000万的进城务工人员将参与大病医疗保险,保守估计,这部分的市场扩容至少在150亿元以上,随着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继续推进,其全面普及之后将给医药行业带来近千亿元的市场拉动。

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表示,今年年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向全民医保迈进的目标,这将给医药市场带来利好,上游生产企业特别是品牌普药企业,会因其产品的质优价廉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素三:资本青睐医药市场

医药产业高投资、高回报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外界资本进入,目前已有华润、中信、联想等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集团纷纷试水医药产业,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常幸认为,资本方面至少有4股力量推动着中国医药行业迈向新起点,分别是国际资本向中国流动,国际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医改带来的新机遇,国内充足的资本看好医药产业。

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副总裁王大松表示,海外资本近两年对中国医疗市场格外关注。

海外投资者认为中国医药制造未来将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国内医药企业2007年境外融资持续升温,基本完成从产业扩张到资本扩张的过渡。其中CRO(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和医疗器械最被看好,特效药和新药相对被看好。目前中国制药市场世界排名为第九位,过不了两年,中国的排名就将提升到第六位。

上述三大力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股助推产业成长的强大外部推力。

两大核心竞争力主宰生存权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人口的净增长和逐步老龄化、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等,医药产业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增速将保持在年均15%以上。

中国医药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将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市场竞争、并购重组的结果必将使一些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淘汰出局,也必将使一些优秀的制药企业脱颖而出。那么中国的制药企业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哪些企业可以赢得下一轮市场竞争,获得未来的生存权呢?

竞争力一:企业创业投资可降费增效

医药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健康是人们永恒关注的焦点,作为健康产业的核心,医药产业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投资机会和收益巨大,当然也是产业内外有识之士的共识。

近年来,在医药产业活跃着一支投资新兵,即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VC/PE)。其中高盛投资海王星辰和迈瑞、联想控股收购石药集团等较为典型。但是与创投在国外健康产业中发挥的作用相比较,中国的企业创投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

企业创投的益处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企业本来就要投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二,企业有产业化经验和资源,可为被投企业提供能干的职业经理人;其三,企业花高价技术转让晚期产品,不如分散风险,投资早期公司;第四,投资周期可以比较长,无退出压力。

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说,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内会有一个集中并购的过程,来改变目前恶性竞争的现状。

竞争力二:“第三终端市场”是合适的选择

在今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2008年中国将实现新农合全覆盖,这表明中国政府将加大力度保障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这也同时为国内药企提供中国基层医疗市场服务拓宽了道路。

近年以来,随着原材料、动力能源价格的上涨、环保压力的增加,以及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原料药生产成本压力陡增。除此之外,国内无序的低水平重复生产使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国内原料药企业过多地倚重于原料药对于企业而言蕴藏着危机。

目前很多药企拥有的大多是普药品种,产品结构较为老化,有的呈现出了以处方药和医院市场为主的企业发展需求。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更容易受到价格、招标等政策因素的影响。而在“新农合”、新社区医疗制度、医改、全民医保等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开拓第三终端成为一些医药企业的一种发展路径。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不少医药产业的大集团纷纷加入到开发第三终端的队伍中,这就是对第三终端时代已经到来的最好的无声注脚。

一直以处方药医院市场为主的丽珠集团,也没有逃过第三终端市场的诱惑。除此之外,新华、鲁抗,甚至是跨国药企像拜耳医药也对中国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有所涉足,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编辑: jurgen 作者:许黎珊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