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家人留信哀悼遇难义工阿福:望好人好事永远延续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0-04-24 08:31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地震 义工 香港   点击次数:

 

香港义工阿福生前照片。(资料图片)

第一次听到黄福荣遇难的消息,香港人江育文十分震惊。在汶川地震灾区做义工时,他结交了一个同名的朋友。看到报纸上的照片,他不得不承认现实——就是同一个阿福。

“我很失落”。江育文也是一名普通的香港义工。

玉树大地震后,香港义工阿福为了抢救他人不幸遇难。经媒体报道后,平凡的阿福成为路人皆知的英雄。人们在怀念阿福的同时,也产生了疑问:为何在偏远的玉树会有香港义工?

一位资深的香港义工说,其实他们走遍了中国内地的贫困山区,但少有人知。阿福的事迹,勾勒出一个活跃在内地却又极其低调的香港义工群体。

阿福诞生于香港,背后是香港“逼人做义工”的社会环境。探秘阿福和他背后的香港义工群体,将一种精神传播出去,是我们纪念阿福的一种方式。

文/图 本报特派香港记者 何涛(署名除外)

4月18日21时10分,在香港警察仪仗队奏出的哀乐声中,黄福荣的灵柩被盖上鲜红的香港特区区旗,香港政府将无上的荣光给予一名普通的义工。

黄月秀是黄福荣的亲姐姐,一名香港的普通公务员。她不曾想到的是,仅仅隔了20多天,弟弟会这样回家。

“省点钱又能资助多几个”

在熟人口中,45岁的黄福荣被称作“阿福”。

4月14日玉树大地震发生前,阿福正好在当地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强震突然来临,孤儿院的楼房倒塌了一半。

孤儿院周副院长回忆称,地震后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幸运地逃了出来,但有3名孩子和3名老师没跑出来,阿福立即回去救人。

随后,3名孩子和1名老师被救了出来,但却突发6.3级余震,阿福不幸被后续倒塌的房子掩埋了。被救出时他身负重伤,20分钟后就没有了气息。被阿福救出的4人,只有一名孤儿腿骨折,其余3人仅受轻伤。

对黄月秀来说,这一幕发生得太突然。阿福最近一次离开家门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3月30日,阿福离开香港,从深圳坐火车到兰州,地震发生前在青海不到一个星期。

阿福生前的好友赵林说,4月1日,他与阿福在兰州会面,走访甘肃贫困学生。原以为阿福会坐飞机来,没想到他从深圳坐火车到兰州,说是省点钱,又能资助几个学生了。

见面后,赵林还开玩笑地问了阿福一句:“你身体不好还上高原,万一死了怎么办?”阿福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偏爱独行不爱跟团队

一夜之间阿福闻名全香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网上撰写以《香港的光辉榜样》为题的文章,深切哀悼阿福。在姐姐黄月秀看来,阿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家中有兄妹5人,阿福排行第四。

平时,阿福在香港是一名货车司机,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有糖尿病,每三四个月就要看一次医生。“所以他特别瘦。”黄月秀说。

阿福每月薪水只有1万多港元,由于患有严重糖尿病,每天都要打胰岛素,但他坚持把钱节省下来做公益事业。

2002年,黄福荣独自一人用7个月时间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这一“中国式阿甘”的举动筹到了不少善款,也让阿福发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黄月秀说,从此阿福每年都花一两个月时间到内地做义工。

阿福生性自由,所以一辈子没有成家。“如果有妻子、小孩的话,他就不可能那么自由地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也正因此,阿福每次去内地做义工都独自前往,“他喜欢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就帮忙。有多大能力,他就帮多少。跟一个团队要迁就团队的目标和需要。”

家人拒绝安葬景仰园

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到灾区什邡做了两个多月义工。香港义工江育文说,相遇时阿福在帮助整理学校的图书室。“他很朴素,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特别瘦。”地震发生后第2天,阿福就赶到了汶川,一个月没回香港。

江育文说:“我们做义工都是一个团队去,大家可以互相帮助,而阿福无论去哪里都是一个人,所以觉得他更了不起。乐于助人、坚持、冲劲,还有拼命,这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香港义工精神。”

4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为阿福追封金英勇勋章,并建议将其遗体安葬在表扬英勇香港市民的景仰园,但却被阿福的家人拒绝了。

黄月秀说,因为父亲被埋葬在柴湾华人永远坟场,“我们希望把他埋葬在父亲身边,这样他会安心一点,希望外界能理解。”

高中课程有“义工”内容

阿福走了,但是阿福的精神却留了下来。英雄阿福出现在香港,并不是偶然——这与香港“逼”着人人当义工的环境息息相关。阿福成长的上个世纪70年代,正是香港义工发展的黄金期。阿福在这种环境中度过童年时光,也埋下了帮助他人的种子。

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总干事钟媛梵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香港义工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义工和义工团体都来自民间。目前香港本地规模庞大、比较知名的义工组织,都是自己创办的。

上世纪60年代,由于社会不稳定,香港政府发现很多年轻人对香港社会缺乏归属感,需要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服务。因此政府大力倡导,加快发展。

去年,香港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在通识课程中加入了社会服务的内容,鼓励全香港的高中生都去做一些义务工作。目前的香港更是发展到“逼”着人人做义工、把做义工培养成香港人生活习惯的阶段。

钟媛梵说,香港回归后,香港义工与内地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许多市民都想到内地服务。

编辑: muoquan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