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椎间盘突出新的利器——臭氧治疗的适应症(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网友[yczyyliying]:
病例9,右侧腰腿痛二周,诊断腰4/5间盘突出症,介入前CT。
各位战友,什么样的病例臭氧加溶解术后会出现严重疼痛反应?它们有规律吗?如何防治?各位有经验可交流,这样病例虽少,但病人很痛苦。
网友[zhuty]:
yczyyliying战友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从事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以来想努力解决的问题。复习我们的治疗病例,出现术后剧烈痛的病例有六例,他们有些共同的特点:
1、年龄稍大,过55岁的5例,一例45岁;
2、病程长。除一例椎体一度滑脱病史3年,其他全超过20年;
3、所有病例腰椎正侧位x光片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骨桥行成,脊柱侧弯。有两例椎体滑脱(一例有颊部裂);
4、按照宣蛰人的三个实验检查,全部存在椎管内外症状;
5、全部病例病情在术后一月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存在因颊部裂致滑脱的病人术前下肢的麻痛症状术后全部消失,但随着病人的活动量增加症状加重,有两例疼痛相当厉害很是痛苦,在床上翻身也难;
6、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疼痛一般局限在腰部和双臀,少有超过双膝的。术前腰部不痛的也变的疼痛起来,但是下肢的麻木,浅感觉的减退,腱反射的丧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都超过一年多才逐渐无症状,硬膜外、点滴、口服、理疗什么办法都用上效果也不太理想。
网友[yczyyliying]:
网友zhuty回复总结术后疼痛规律甚好。好多年来我们一直被该问题困扰,欺盼有专家在这方面有所研究,遗憾的是总结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人较多,发现规律做好防治的专家不多。我曾多次参加全国的研讨会学习及讲座(恕我直言,丁香园为纯学术网站,直言对学术更有利),大家多谈到的是疼痛病人很少,多可自愈或你处理类似方法治疗,然而疼痛的病人虽少,但个别病例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想自杀了之。如此严重后果不知各位见过否?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见死不救,有办法吗?这就个问题我不是随便提出的。
2004年底之前术后疼痛病人并没引起我们足够重视,随着大量此技术临床应用直到疼痛病人及我们都不能忍受的情况出现时,于是问题出现了,它们有规律吗?如何防治?
首先简单言之,术后疼痛最主要是胶原酶药所致。臭氧虽有反跳痛但还未见术后较重疼痛病例,问题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方案能提高优良率,扩大适应症范围,其优点也是显著的。
2006年1月至3月我们开始随访此类病人三十余例,总结下来有几个思路:
1、重视术后疼痛,把此类病例视为术后并发症;
2、随访疼痛病人,复查CT、MRI找出其中规律;
3、谨慎对比研究,发现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4、调查此类病例有少数最后开刀的术中情况,
5、术前防范更重要。
目前我们好像发现了什么,采取措施已产生效果。现在我们还在总结研究中,仍然还不成熟。但有些个例我已可上片说明,望大家讨论,也欢迎战友上片。如此更有利及早发现问题,把臭氧胶原酶用的更好。
关于胶原酶:
谈及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就不得不谈及其搭挡胶原酶。本人是一名骨科医生,1994年首次运用胶原酶,当年治疗的病例有60余例,随后几年逐渐减少,治疗也很简单。分盘内和盘外注射,有治好的病例,但大多限中等左右的情况,而且其有疼痛不确定及“技术含量较小,打一针”等缺点,所以未认真随访总结,感兴趣的还是以开刀为主。
99年至2002年期间,由于有病人要求,本人发现有需开刀治疗的较大椎间盘突出通过此法治愈,因而再次引起重视,且通过乔邦医疗邀请不断学习,发现其中奥秘。这其中走过从大量应用——不善总结——治好是硬道理的过程,也达到从不甚了解到不断深入研究的状态。
总计3000余例的胶原酶溶解,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几位对我影响很大的专家,江西医学院的张达颖教授:“什么样的椎间盘突出是巨大的,难道它们是禁忌症吗?我们实践证实不能一概而论。”沈阳骨科医院专家金星教授:“药到病处,酶达底物。为什么胶原酶一定要用2400单位,用1200单位行不行?”这样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改变了本人的思维方式,为此本人深深感谢有关专家及乔邦医疗公司。然而今天我们仍然能看见少部分专家称胶原酶有太多的出血过敏并发症,目前国内外都已很少应用的不客观的言论。
是事实说话还是权威定论,我想大家不言而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遇见一个出血过敏的病例,而某些专家言论根据又是什么?我们不能保证治好每一例患者,甚至也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但是,在没有更新更好的技术代替它之前,努力研究发现其优缺点,规范操作及适应症应该是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诚然胶原酶有其固有的缺点,甚至由于入门槛太低,也有操作不规范而引起事故的报道,但是,这并非胶原酶本身的问题。
今天,我们应用臭氧技术的同时,联合应用胶原酶,仍然还有很多问题要研究,但近2000例的总结让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可喜的变化,好多的原来需开刀的病人现在已经不再需要了。我们的工作因此变得更加精彩,更有意义。一项改变我们传统思维方式的崭新技术,正在改变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格局。
病例9,右侧腰腿痛二周,诊断腰4/5间盘突出症,介入前CT。
各位战友,什么样的病例臭氧加溶解术后会出现严重疼痛反应?它们有规律吗?如何防治?各位有经验可交流,这样病例虽少,但病人很痛苦。
网友[zhuty]:
yczyyliying战友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从事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以来想努力解决的问题。复习我们的治疗病例,出现术后剧烈痛的病例有六例,他们有些共同的特点:
1、年龄稍大,过55岁的5例,一例45岁;
2、病程长。除一例椎体一度滑脱病史3年,其他全超过20年;
3、所有病例腰椎正侧位x光片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骨桥行成,脊柱侧弯。有两例椎体滑脱(一例有颊部裂);
4、按照宣蛰人的三个实验检查,全部存在椎管内外症状;
5、全部病例病情在术后一月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存在因颊部裂致滑脱的病人术前下肢的麻痛症状术后全部消失,但随着病人的活动量增加症状加重,有两例疼痛相当厉害很是痛苦,在床上翻身也难;
6、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疼痛一般局限在腰部和双臀,少有超过双膝的。术前腰部不痛的也变的疼痛起来,但是下肢的麻木,浅感觉的减退,腱反射的丧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都超过一年多才逐渐无症状,硬膜外、点滴、口服、理疗什么办法都用上效果也不太理想。
网友[yczyyliying]:
网友zhuty回复总结术后疼痛规律甚好。好多年来我们一直被该问题困扰,欺盼有专家在这方面有所研究,遗憾的是总结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人较多,发现规律做好防治的专家不多。我曾多次参加全国的研讨会学习及讲座(恕我直言,丁香园为纯学术网站,直言对学术更有利),大家多谈到的是疼痛病人很少,多可自愈或你处理类似方法治疗,然而疼痛的病人虽少,但个别病例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想自杀了之。如此严重后果不知各位见过否?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见死不救,有办法吗?这就个问题我不是随便提出的。
2004年底之前术后疼痛病人并没引起我们足够重视,随着大量此技术临床应用直到疼痛病人及我们都不能忍受的情况出现时,于是问题出现了,它们有规律吗?如何防治?
首先简单言之,术后疼痛最主要是胶原酶药所致。臭氧虽有反跳痛但还未见术后较重疼痛病例,问题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方案能提高优良率,扩大适应症范围,其优点也是显著的。
2006年1月至3月我们开始随访此类病人三十余例,总结下来有几个思路:
1、重视术后疼痛,把此类病例视为术后并发症;
2、随访疼痛病人,复查CT、MRI找出其中规律;
3、谨慎对比研究,发现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4、调查此类病例有少数最后开刀的术中情况,
5、术前防范更重要。
目前我们好像发现了什么,采取措施已产生效果。现在我们还在总结研究中,仍然还不成熟。但有些个例我已可上片说明,望大家讨论,也欢迎战友上片。如此更有利及早发现问题,把臭氧胶原酶用的更好。
关于胶原酶:
谈及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就不得不谈及其搭挡胶原酶。本人是一名骨科医生,1994年首次运用胶原酶,当年治疗的病例有60余例,随后几年逐渐减少,治疗也很简单。分盘内和盘外注射,有治好的病例,但大多限中等左右的情况,而且其有疼痛不确定及“技术含量较小,打一针”等缺点,所以未认真随访总结,感兴趣的还是以开刀为主。
99年至2002年期间,由于有病人要求,本人发现有需开刀治疗的较大椎间盘突出通过此法治愈,因而再次引起重视,且通过乔邦医疗邀请不断学习,发现其中奥秘。这其中走过从大量应用——不善总结——治好是硬道理的过程,也达到从不甚了解到不断深入研究的状态。
总计3000余例的胶原酶溶解,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几位对我影响很大的专家,江西医学院的张达颖教授:“什么样的椎间盘突出是巨大的,难道它们是禁忌症吗?我们实践证实不能一概而论。”沈阳骨科医院专家金星教授:“药到病处,酶达底物。为什么胶原酶一定要用2400单位,用1200单位行不行?”这样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改变了本人的思维方式,为此本人深深感谢有关专家及乔邦医疗公司。然而今天我们仍然能看见少部分专家称胶原酶有太多的出血过敏并发症,目前国内外都已很少应用的不客观的言论。
是事实说话还是权威定论,我想大家不言而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遇见一个出血过敏的病例,而某些专家言论根据又是什么?我们不能保证治好每一例患者,甚至也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但是,在没有更新更好的技术代替它之前,努力研究发现其优缺点,规范操作及适应症应该是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诚然胶原酶有其固有的缺点,甚至由于入门槛太低,也有操作不规范而引起事故的报道,但是,这并非胶原酶本身的问题。
今天,我们应用臭氧技术的同时,联合应用胶原酶,仍然还有很多问题要研究,但近2000例的总结让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可喜的变化,好多的原来需开刀的病人现在已经不再需要了。我们的工作因此变得更加精彩,更有意义。一项改变我们传统思维方式的崭新技术,正在改变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格局。
作者: yczyyliying 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