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气管插管——麻醉医师的疑问与无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3)麻醉诱导插管:[lyricGZ]网友介绍:现在ICU的急救插管不能再像在以前的医院那样,接到电话马上去履行公事,不管死活插上管子走人。现在凡急救插管:备654-2、、提前吸痰、环甲膜穿刺注局麻药必不可少、舌根两三遍的喷表麻,静注地米,谨慎小心静脉注射依托米脂或咪唑安定、异丙酚、小量芬太尼,全量肌松药后轻柔插管;同时密切监测脉搏、心率、血压,谨防波动过大。微量泵续上镇静、镇痛、肌松,接呼吸机[14]。
[viginiya]网友:救急插管后快速判断导管的正确位置的方法,主要根据听诊、胸廓起伏、氧合是否改善等综合判定。如有条件,呼末CO2监测最可靠[15]。
(4)喉罩的应用:[polygamist]网友:喉罩(LMA,ILMA)通气其创伤小和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可以适用于自主呼吸和机械控制通气。但是对于有呕吐、误吸危险,或气道压力高、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禁忌。ILMA是一种能够引导气管插管的喉罩,必要的时候可利用其进行插管,非常方便,简单适用[7]。在遇到困难插管时,暂时改作喉罩通气不失为等待援助的救命之策。
4、注意保护自己:进行救急插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防止疾病传染;尽量要向家属交待插管的风险,避免纠纷和被起诉。需要告知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包括:有心跳骤停的风险,也可能插管失败,插管后的镇静问题,无法脱机,以及可能的插管并发症问题等。家属若同意,并签字,然后请家属回避,给镇静药甚至肌松药插管。若家属不同意插管,那就建议行气管切开([icesea0],[6];[baobao004],[7];[zjmqq007],[16])。
四、临床上应该如何规范急救插管?
[lgz325]等网友:本来气管插管术应为个临床科室等医生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但目前各级医院的急救插管仍大多由麻醉科承担。当值班的麻醉医师有麻醉而无法离开时时,其它科室要求急救插管怎么办? 病房插管有可能诱发心跳呼吸停止,甚至患者死亡,这责任由谁来承担?插管前是否应签协议书,这种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9]这些涉及规范和管理管理问题带有普遍性。网友们在论坛上曾有过热烈讨论,并提出了不少好建议,摘要如下:
1、[propofol1111]网友:急救插管这一块仍是几十年不变。对于急救插管,早就应该规范了,但这个规范不是规范麻醉科医生应该如何做,而是规范所有医生应该如何做,因为这是每个执业医师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例如:心内科就经常因为心梗或心衰需急救插管,本来心内科医生应该掌握的事,却交给麻醉医生做,后果就是病人的抢救被延误。如这些科室的医生自己学会气管插管,更多病人可得到及时救治,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14]。
2、[74121098]网友:现在医院的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很大,在麻醉时不能离开病人,有急救插管时总是很匆忙,而且跑的路也很长,5-10分钟内到场很难做到。病房的急救插管主要应依靠病房里的医生,不会插管时可以面罩通气或用候罩。内、外科医生都应该学习急救插管。急救插管都是抢救重病人,而且时间紧迫,没有时间跟病人细说,签协议书的事应该由病房医生来办[6]。
3、[walkmanyp]网友所在医院针对医患矛盾增加的问题,就急救插管问题出台几项政策,可供参考:
(1) 紧急会诊一定在10分钟到达。医院不定期的白天晚上搞演习,抓住迟到的就罚,常抓方能不懈所以会诊挺快的。时间长了自己也方便,一呼就来了。我科会诊一般从接到电话5分钟就能到医院任何一个角落(当然我院不大,不到一千张床)。
(2) 抢救病人时其家属一律不得在场。
(3) 抢救病人时一定有一位副高以上医师在场。对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由他(她)做。
(4) 不对记者发表个人意见。
此外,急诊插管是家常便饭所以家当一定要准备好。急诊插管签字由主管大夫负责,麻醉大夫不用管[6]。
4、[xiqing21]网友:任何一个临床医生都应该掌握气管插管技术,不仅仅是麻醉医生。病人需要插管时,往往情况非常紧急,再找麻醉医生来插,延误抢救。晚上一人值班,不能丢下麻醉病人去给急诊病人插管。至于值班的安排问题,应力求合理,比如安排备班,最好的办法是让所有的急诊医生都学会气管插管[17]。
5、[ ysdmaz]网友:根本的问题是院长有没有决心:组织临床科室、急症室到麻醉科来学习插管理论和操作。待基本学成后再发出指令:今后急症室、病房插管一律自己解决。 趁热打铁,麻醉科的科主任再与院长提此建议,促成院长下决心,就可以一劳永逸[16]。
编辑:西门吹血
[viginiya]网友:救急插管后快速判断导管的正确位置的方法,主要根据听诊、胸廓起伏、氧合是否改善等综合判定。如有条件,呼末CO2监测最可靠[15]。
(4)喉罩的应用:[polygamist]网友:喉罩(LMA,ILMA)通气其创伤小和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可以适用于自主呼吸和机械控制通气。但是对于有呕吐、误吸危险,或气道压力高、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禁忌。ILMA是一种能够引导气管插管的喉罩,必要的时候可利用其进行插管,非常方便,简单适用[7]。在遇到困难插管时,暂时改作喉罩通气不失为等待援助的救命之策。
4、注意保护自己:进行救急插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防止疾病传染;尽量要向家属交待插管的风险,避免纠纷和被起诉。需要告知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包括:有心跳骤停的风险,也可能插管失败,插管后的镇静问题,无法脱机,以及可能的插管并发症问题等。家属若同意,并签字,然后请家属回避,给镇静药甚至肌松药插管。若家属不同意插管,那就建议行气管切开([icesea0],[6];[baobao004],[7];[zjmqq007],[16])。
四、临床上应该如何规范急救插管?
[lgz325]等网友:本来气管插管术应为个临床科室等医生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但目前各级医院的急救插管仍大多由麻醉科承担。当值班的麻醉医师有麻醉而无法离开时时,其它科室要求急救插管怎么办? 病房插管有可能诱发心跳呼吸停止,甚至患者死亡,这责任由谁来承担?插管前是否应签协议书,这种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9]这些涉及规范和管理管理问题带有普遍性。网友们在论坛上曾有过热烈讨论,并提出了不少好建议,摘要如下:
1、[propofol1111]网友:急救插管这一块仍是几十年不变。对于急救插管,早就应该规范了,但这个规范不是规范麻醉科医生应该如何做,而是规范所有医生应该如何做,因为这是每个执业医师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例如:心内科就经常因为心梗或心衰需急救插管,本来心内科医生应该掌握的事,却交给麻醉医生做,后果就是病人的抢救被延误。如这些科室的医生自己学会气管插管,更多病人可得到及时救治,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14]。
2、[74121098]网友:现在医院的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很大,在麻醉时不能离开病人,有急救插管时总是很匆忙,而且跑的路也很长,5-10分钟内到场很难做到。病房的急救插管主要应依靠病房里的医生,不会插管时可以面罩通气或用候罩。内、外科医生都应该学习急救插管。急救插管都是抢救重病人,而且时间紧迫,没有时间跟病人细说,签协议书的事应该由病房医生来办[6]。
3、[walkmanyp]网友所在医院针对医患矛盾增加的问题,就急救插管问题出台几项政策,可供参考:
(1) 紧急会诊一定在10分钟到达。医院不定期的白天晚上搞演习,抓住迟到的就罚,常抓方能不懈所以会诊挺快的。时间长了自己也方便,一呼就来了。我科会诊一般从接到电话5分钟就能到医院任何一个角落(当然我院不大,不到一千张床)。
(2) 抢救病人时其家属一律不得在场。
(3) 抢救病人时一定有一位副高以上医师在场。对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由他(她)做。
(4) 不对记者发表个人意见。
此外,急诊插管是家常便饭所以家当一定要准备好。急诊插管签字由主管大夫负责,麻醉大夫不用管[6]。
4、[xiqing21]网友:任何一个临床医生都应该掌握气管插管技术,不仅仅是麻醉医生。病人需要插管时,往往情况非常紧急,再找麻醉医生来插,延误抢救。晚上一人值班,不能丢下麻醉病人去给急诊病人插管。至于值班的安排问题,应力求合理,比如安排备班,最好的办法是让所有的急诊医生都学会气管插管[17]。
5、[ ysdmaz]网友:根本的问题是院长有没有决心:组织临床科室、急症室到麻醉科来学习插管理论和操作。待基本学成后再发出指令:今后急症室、病房插管一律自己解决。 趁热打铁,麻醉科的科主任再与院长提此建议,促成院长下决心,就可以一劳永逸[16]。
编辑:西门吹血
分页:
[1 ]
[2]
作者: xq_zhong888 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