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非常感谢李教授能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操作内镜方面,我仅仅是一个初学者。李教授能否为我们这些初学者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呢?谢谢。
操作前与患者沟通,向其简要说明操作的情况及如何配合,以解除患者的焦虑及取得其配合。
操作手法一定要规范、有序,不要有多余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是有目的的。
每一操作过程应在明视下进行以确保安全,万一迷失方向时,注气,保持旋扭不动,稍拉镜身,便能见到消化道腔―――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千万不要在黑暗中摸索。
动作要轻柔,勿用过分夸张、过分“萧洒”的动作,时刻紧记我们的操作对象是人。
双手各司其责,单人法胃镜或肠镜时,右手始终抓持镜身司进退镜及协助旋转的功能。勿一上一下,时而扭旋扭,时而持镜身。
操作过程时刻留意患者的情况,当患者诉痛苦时,不要听而不闻,埋头苦干。要暂停操作,了解患者的情况,如你认为患者此时不应该很痛而是紧张使然,则向患者作进一步的解释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如确是疼痛,应想法解决,解决不了时及时将镜交与上级医生来完成。千万不要在患者表示疼痛时强行进镜。
学镜过程不求数量求质量。对于初学者,一方面,不求每一病例都完整做完,操作过程遇到困难时,勿急躁,请你的上级医生或老师指导或完成余下的操作,然后再探讨你则才解决不了的问题所在,从中得到进步;另一方面,不要急于在一天内或一段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操作病例,病例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一例的操作都能有所总结,有所收获。试想,做一例在没有任何感觉的情况下轻松完成的肠镜检查,与做一例碰到困难最终得到克服或由老师帮助克服的病例,对于一位初学者来说,哪一种情况收获大?
Q:非常感谢李教授及丁香园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请教李教授:
威尔斯亲王医院是我国众多消化内镜高手的摇篮,请问他们在软镜消毒方面是如何做的?请讲授一下PRE-CUT的技巧。
谢谢!
软镜消毒
其每例内镜操作完后先在连机的状态后当场于水槽打水及作清洁,然后拆下送至器械准备室,先进行测漏,再
用水进行清洗及治疗通道的刷洗,然后用戊二醛浸泡消毒20min,最后用酒精冲洗及灌洗。
Pre-cut是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操作,本人不主张过多地使用Pre-cut(结石嵌顿者除外)。因为不恰当的Pre-cut会增加ERCP术后胰腺炎的机会,且部分病例Pre-cut后可能仍没法插入导管,这些病例的危险性更大。对于导管易于误进胰管者,有时可试将导丝置入胰管后在透视下避开胰管方向插管,寻找胆总管的方向进行插管,可提高胆管插管的成功及减少误入胰管的次数。另外可先置入一短小的胰管塑料支架以堵住胰管,再行胆管插管,成功的机会极高。不妨一试。
在考虑患者要否行Pre-cut时,我们应该先再次问问自己,该患者真的有作Pre-cut的必要吗?甚至问一问该患者有一定要做ERCP的必要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努力吧。如何模棱两可,那就果断地放弃。如果只有诊断的目的,让患者改作MRCP如何?!我们应当清楚,这些并不十分需要进行ERCP的患者往往术后更易于出现诸如术后胰腺炎等的并发症。
Pre-cut主要有用针状刀开窗或从乳头开口开始的切开方法,更有用常规切开刀从胰管方向向胆管方向切开胆管及胰管开口附近的隔膜而使导管易于进入胆管者。不论那种方法,关键是要尽量减少对未切开的胰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尤其应注意电凝伤。此时用尽可能少的电凝电流,甚至于使用纯切电流,特别是越靠近胰管位置时。
战友们的热情及水平着实让我感动!
Q:非常感谢丁香园和李初俊教授提供这一学习机会!希望能听到消化内镜的新进展,另 我有一病人患胆管肿瘤阻塞性黄胆经ERCP植入支架,请问支架能否保持长期通畅?
新进展暂不说啦。
支架的通畅时间因患者胆汁的粘稠性、排泌情况以及肠道情况都有很大的关系,如估计患者生长期还较长时,建议使用金属支架以增强排泄功能及减少、延缓堵塞的机会,减少患者痛苦,甚至可减少医疗费用。要追踪及告诉患者及其家人,什么情况下便应随时复诊,必要时更换塑料支架或放入多个塑料支架,或金属支架的再通,或于金属支架内置入新的支架。
Q:请问李教授:
胰腺假性囊肿用内镜行胃囊肿引流,效果如何?96年在南京国际消化会议上见有人这样做,但根据外科经验,吻合口位置要低,引流口要大,甚至要剪去吻合口处的椭性胃组织,以便术后引流通畅.基于上述原因,多年来一直不敢用内镜引流,请于指点.
谢谢.
此乃内镜努力的方向,毕竟创伤小,可以先试一试,效果确不理想时再考虑手术如何?许多患者毕竟没有急于手术的必要。
Q:
请问李教授: 我在临床上碰到很多腹胀不适 ,腹泻但又无明显脓、血便的患者,诊断起来感到很棘手。总结起来感受如下:
Crohn 病 、溃疡性结肠炎、 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和慢性腹泻, 都可以有腹胀不适 、腹泻等类似的消化道表现 ,单纯依靠病史体征和粪检、钡餐很多病例很难做出明确诊断,一般来说 大多需要消化内镜(有时需加上病理活检)才能明确鉴别。你看这样做合适吗?能有更为妥当实用的做法吗?
谢谢李教授 !谢谢我们的丁香园!感谢斑竹为我们的辛勤付出!
支持。
内镜检查的指征应当放宽些。
但毕竟是侵入性检查,我们唯有提高技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Q:请教李教授:
经ERCP胆总管取石时,对于一些取石困难、耗时较长的患者到底有没有必要方胰管支架引流?为什么有些患者在放了胰管支架后反而到诱发胰腺炎了呢?
多数应没有必要,但操作时导管及碎石、取石器械应尽量避免刺激胰管开口的部位,以减少术后胰腺炎出现的机会。不恰当的胰管支架置放本身就带来胰管的创伤而诱发胰腺炎的发生。
Q:请教李教授: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适应症及选择时机
只要考虑为胆源性,就该及时进行内镜治疗,不要等!
Q:请问李教授:在用胃镜行早期胃癌切除术前,单纯用EUS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是否足够。胃镜局部切除与开腹切除或者腹腔镜下切除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有无差别。谢谢!
就胃壁浸润程度而言,目前恐怕没有什么比EUS更好的了。
如真为早期胃癌且内镜能完全切除者,疾病本身对生存应没多大的影响,开腹或腹腔镜下的部分胃切除应没必要,当然我们应在如何能将病变完全切除方面点工夫。
Q:介绍两个减少胰腺炎并发症的方法
1.用切开刀造影,可以减少插入胰管的机会!
2.先用导丝导入,看位置如何,再决定是否打造影剂,可以减少或避免胰腺炎!!
本人的一点小体会,请教李教授不知可行否?
是个办法。
我也喜欢用切开刀插管造影,其便于调节方向。另外插管成功后要切开时不用更换。
但导丝在探路时动作要轻柔,不恰当的导丝操作也会将乳头弄得水肿的。
Q:
请教李教授:在行ERCP时,有时先插入胰管时,拔出后再插入时一直向胰管进入,怎么调整也不行,就是进不去胆管,遇到这种情况这么办?能否用针式切开刀进行十二指肠预切开??
请参照前面贴子,试用胰管导丝或支架辅助的办法。
Q:在进行肠息肉(宽基)切除时,当时手术顺利,无出血及穿孔,术后两天腹痛,并有膈下气体,该这么办??,以后该注意些什么?
可能切得太深、凝得太深。
这种情况多数得进行手术修补。
如果在电切过程出现小穿孔或术后创面较深,可即时试用止血夹夹闭缝合处理。
Q:请问李教授,胆囊息肉可否用内窥镜治疗。
我的一位护士同事未婚,胆囊发现单个1.4厘米息肉,可否用内窥镜?
目前未有听说。
不过印度已有在内镜下经胃行阑尾切除的研究(我看过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所放的VCD)。可能不久的将来吧,毕竟这样可以免于在她的肚皮上开几个小孔,满足其爱美之心,比腹腔镜更进一步。
在消化内镜的应用上,可能可以用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来形容吧。
Q:请问李教授,如何防止ERCP诱发急性胰腺炎?
对于胆总管下段的良性病变,(如结石,胆管狭窄)是采取ERCP还是外科手术,如何把握其指征?谢谢!
提高技术水平
首选ERCP
Q:请问李教授:现在MRCP在诊断胰胆管梗阻的形态及原因方面已经很成功,似乎除了不能取活检和在诊断的同时进行一些治疗以外,MRCP已经基本可以取代ERCP了,许多普外(肝胆科)医师在手术前也习惯于先做ERCP以便了解肝胆管的情况及有无变异.请问李教授对此有何看法,香港及国外的实际情况如何?谢谢李教授! 谢谢斑竹! 祝大家新年快乐!
Q:请问李教授:ERCP及MTCP在诊断肝胆系统各种占位的优缺点比较,选用的指征它们彼此之间何时最佳?
对于ERCP引起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该如何诊断及合适处理?
就诊断性必要而言,如果MRCP水平可以的话,应首选MRCP,有治疗必要或MRCP后有指征的病例方选择ERCP,毕竟
作者: 李初俊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