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布为教授——理想麻醉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答疑(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9-14 11:13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于布为 瑞金医院 理想麻醉状态 麻醉深度 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 围术期 液体管理 点击次数:

于布为教授丁香园答疑实录: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yhy403,对于您的“理想麻醉状态”、"危重患者的围术期液体管理"、“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很感兴趣,请问,孕妇合并有重度妊娠高血压、子痫时:
1、当孕妇意识不清不能合作或血小板很低、胎盘早剥、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下,其剖宫产手术往往需要全麻,您认为该如何选择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如何确保一定的麻醉深度,同时兼顾胎儿的安全?
2、此类产妇的补液种类和补液量如何选择?
谢谢!

A:Yhy403你好,回答如下:
1、采用全身麻醉,常规诱导用药(异丙酚,吸入麻醉药物,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保证麻醉深度的同时保证胎儿安全是关键,主要是考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建议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时给药即可。
2、补液选择时关键要考虑脑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胶体需要适度。
谢谢!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lgxmaz,对于“理想麻醉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很感兴趣。
请问:
1、临床上碰到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又特别瘦(类似于恶液质)的患者如何进行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
a、补什么?什么先补?补多少?怎么补?
b、如何处理此类病人的创面或肠管壁外渗的问题?(碰到过几例胃癌病人,手术才开始,就见胃肠壁有很多外渗液体,类似于南方霉雨天的墙渗水。)
2、全麻患者,若在特殊情况下(如出血特多又补液不足时,又如严重感染性休克病人生命垂危时):
a、在无痛和意识丧失这两项麻醉要素做选择时,请问于教授,您会如何选择?why?
b、有可能两项都不考虑吗?为什么?
谢谢!

A:Lgxmaz你好,回答如下:
1、a、补液选择晶体和胶体,同时补液,先是一晶一胶,随后根据手术进展决定。
b、建议适当增加胶体液
2、a、这种患者补液需要一路晶体,一路胶体,一路血液,输晶体和胶体的两路可以快速输注。无痛和意识丧失两者都要兼顾,一定需要麻醉,关键是及时补液。
b、不可以,如果不用麻醉和镇痛一定会有强的应激反应,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血管炎性因子释放。
谢谢!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lgxmaz,对于“理想麻醉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很感兴趣。临床上有妊娠期心肌病的病人,临床表现为无诱因突发心衰并肺水肿,对症处理后可顺利恢复且不留后遗症。心脏彩超示左室变薄,10%患者仅发作一次。对于此类病人又合并妊高征时,请问于教授:
1、选何种麻醉方法?why?
2、如何输液?胶体/晶体?此类病人手术时监测cvp有无意义?why?
3、如何预防围术期心衰和肺水肿的发生?
4、若您选择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置管后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平躺后双肺湿罗音,此时对症处理。约1小时后,罗音消失,此时您会选择继续麻醉以待手术还是暂停麻醉和手术?why?
谢谢!

A:Lgzmaz你好,回答如下:
1、选择全身麻醉。保证患者的安全。麻醉需要兼顾控制应激和避免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在麻醉监测下调整异丙酚和芬太尼的用量。
2、CVP监测有意义,能够及时反映心脏功能和循环容量的变化。
3、有效控制应激。
4、继续麻醉手术,否则无法消除疾病的本身因素,也无法保证患者安全。
谢谢!

Q:于布为教授:很高兴看到您来DXY。我是丁香园战友Texasmousedoc,我也是偶尔游览到这个网页的。
我所在的达拉斯Parkland医院每年16000个婴儿出生,对有些网友提的问题,可以提些参考意见,不当之处,请您指正。
关于妊娠期心肌病,发病率为 1:3000~4000,死亡率为50%以上。我经手几例病都很重,所幸没有死亡。总结教训是:
1、打有准备之仗:我们为产科设立了专门的麻醉小组,一名主治(夜班),3名麻醉护士,2名住院医生。我们和产科医生和护士之间有对讲机,来了重病人,及时通知我们,我们进行评估(Pre-Op),做必要的准备。比如,这样的病人在没有进入宫缩前,最好放好动脉内测压管,一方面方便抽血检查各项指标,更重要的是,一旦宫缩开始,大量子宫血液进入循环,病人随时可能发生心衰,此时再放动脉管,脉搏可能就摸不到了。此外,是否要放中心静脉管,肺动脉管,请心内科会诊等,都要尽早决定。如果消极等待,心衰发作后,产科叫你再去,一切都晚了。
2、准备好静脉泵和抢救药物。预先建立可靠的IV access,将Dobutamine (NOT dopamine)和 epinephrine、norepinephrine 泵准备好,另外将 epinephrine,furosemide 根据不同浓度的抽好,产妇心衰对这些药物反应较好,且多没有冠心病的因素要考虑。
3、能用腰麻或硬膜外自然分娩或C-section最好,以降低前后负荷。全麻也有时也要用,以使用正压通气,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用Etomidate和succynylcholine 诱导,上述抢救药预备。
4、预防心衰的发生,主要是要防止输液过量,要把子宫收缩的 Auto transfusion 考虑进去。一般不主张预防性使用胶体液。
5、如有罗音等心衰体征,还是应该尽早分娩,强心、利尿同时进行-分娩才是彻底治疗妊娠心衰的最终途径。

A:Texasmousedoc你好,我不认同你们使用Dobutamine和norepinephrine的做法,对于心衰患者不应通过药物提高后负荷来增加心肌收缩功能,而是应该通过降低心室的排出阻力,从而减少心脏的负荷。强心利尿的确是治疗心衰的有效办法。谢谢!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lgxmaz,对于“理想麻醉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很感兴趣。临床上手术前禁食禁饮造成的液体丢失量都按4-2-1法则或热卡去计算,我的理解是:丢失量是综合丢失的,即包括血管内的,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并且是按比例丢失的,即5:15:40,请问:
1、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2、高血压病人手术前禁食禁饮造成的液体丢失量也是这个比例吗?若不是,那他的丢失量侧重于哪方面?
3、长期饮食不佳又消瘦明显的病人比例如何?
4、小儿的液体丢失比例和成人比较有何不同?
谢谢!

A:Lgxmaz你好,你的理解过于机械,人体有很好的自主调节能力,并且人体内组织与组织间隙间各组分是随时存在交换的,不能机械的抄搬公式。
谢谢!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zszz2006,对于“理想麻醉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很感兴趣。最近在瑞金麻醉论坛上看到您关于液体管理的问题,您现在提出的“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观念,其中:
1、填充后是否还需要考虑血液稀释问题?
2、麻醉维持期现在您是否认为仅以晶体液为主,而不是原来您认为的1比1晶胶比。
3、您提出的观点好像不赞成血液稀释,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谢谢回答

A:Zezz2006你好:
1、血液稀释是结果,而不是目的。所以不能够过度稀释。
2、人工胶体在体内有3~4小时的停留时间,但是仍然会代谢变成水份的,所以麻醉维持期胶体的使用需要视手术时间而定。
3、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目的是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保证组织灌注充分。血液稀释是结果,不是麻醉的主要目的,所以这里并不是赞成不赞成的问题。
谢谢!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slyymzk,对于“理想麻醉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很感兴趣。请问:
1、老年麻醉患者的液体管理您是如何处理的?
2、围麻醉期液体管理中,对于补液的时机和补液的种类及量您是怎么如何处理的?
谢谢于教授!

A:Slyymzk你好:
1、老年麻醉患者的液体管理同中青年患者。
2、我一般是一晶一胶完成填充,随后视手术进展而定,如果短小手术再补1~2袋晶体即可,如果长时间,有大出血的手术,再补胶体或者是血液,这里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问题。
谢谢!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yuanliyong,对于“理想麻醉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很感兴趣,请问:
1、理想麻醉状态,您的提出是不是范围太大?几乎包含我们理想中的麻醉要求!但是事实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MAC时,可能就做不到您所提出的那几条。又譬如在硬膜外麻醉时,要想使血压不下降而麻醉效果很满意,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不得不在一定条件下应用这个方法。那么这是不是一个理想麻醉呢?又譬如,PONV是有很多因素引起的,但是,把它归于理想麻醉是不是对于我们麻醉医生的要求太苛刻了呢?又譬如瘙痒、便秘、尿潴留等等可能在现阶段,要我们全部消除,似乎不太可能?更何况还有一个费用的问题。费用高了,病人又不满意了,手术医生也不满意了,因为把有限的医疗费被我们用掉了.......不知我的理解是不是错了?是不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低了?
2、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应该是我们都要做的一项工作。我的简单理解是不是由于病人禁食禁饮导致的血液浓缩,麻醉诱导期的血管扩张导致的病人相对容量不足而所采取的措施?但是不知道这样一来,会不会对凝血系统产生影响?还有高容量稀释下,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的问题?不同病人、不同手术种类的“干/湿”问题。比如,妊高症时的扩容,肺叶切除时的容量问题等等。我以为可能对麻醉诱导,特别是全麻时药物代谢、分布以及消除会有所不同。以上是后学的一点疑惑,请于教授予以答疑解惑为盼!谢谢!

A:Yuanliyong你好:
1、a、理想麻醉状态是指全身麻醉,硬膜外神经阻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麻醉。
b、这不是对我们麻醉医生要求过于苛刻,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有要求才是进步的开始。
c、实施理想麻醉状态费用不一定会过高,如果能够做到理想麻醉状态的话,PONV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的。请参见我们的研究《麻醉诱导前扩容对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2、a、急性诱导期血液填充对于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大。
b、高容量下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还需要研究。但是临床多是根据药效学来给药的。
C、妊高症的主要变化是组织水肿,而有效血容量可能会欠缺的。
肺切除为何要限制输液是我一直没有搞懂的问题。大概是认为血管床面积减少,容量也自然减小,因而必须限制液体。我却不以为然,是否会发生肺水肿主要取决于左右心功能的平衡,当然也有在如过敏性休克时肺血管通透性改变,发生肺泡毛细血管漏等情况下出现肺水肿,肺循环属于低压系统,具有一定的扩张能力,单纯的容量增加导致肺水肿并非主要因素。
谢谢!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麻油油,对“麻醉深度的监测"更感兴趣,能网上请教更是荣幸.如你所言:"目前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仪显然均没有达到理想标准",我在想,如达到理想标准,这将是麻醉界的一大福音,同时对脑复苏时脑功能的评价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不知于教授对此(麻醉深度监测与心肺脑复苏后脑功能测定的相关意义)有何指教?
谢谢!

A:麻油油你好,
我的经验不多,做过几例,复苏后BIS多在10~30,如果能够超过60,方有复苏的可能。
谢谢!

Q:尊敬的于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zhmymy,对于“理想麻醉状态”、“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等麻醉学新理念很感兴趣,请问:
1、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称为理想麻醉状态,是否会让大家觉得这些标准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麻醉医生实现理想麻醉目标的意义有多少呢?为自己?为病人?还是为外科医生?这样是否更加体现了麻醉专业的辅助性?如果外科医生技艺过于拙劣,麻醉医生的水平岂不是体现在为外科医生“擦屁股”?
2、“急性超容量诱导期填充”如果称为“诱导期快速超容量血液稀释”是不是更好?

A:Zhmymy你好,
1、我们提出理想麻醉状态,并且制定标准,这总比没有标准好,有追求才会有进步。实现理想麻醉状态的意义是:一为病人,二还是为病人。如果你不幸遇到不雅的医生,那么还是要“擦屁股”的,给一个人“擦”总比要给“外科医生”和“患者”两个人“擦”为好。
2、我的目的是补充血容量,不是稀释,血液稀释是结果,不是目的。
谢谢!

下一页 >
分页: [1]   [2 ]   [3 ]   [4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于布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