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以前,昆明出现了第一个女医生;一百年以后,昆明从事医护工作的女性甚至比男性还多。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女性的历史境遇在百年之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年以前“大门不出,小门不迈”的女性,一下子怎么就顶起了社会发展的半边天,其实,这也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斗争史,透过血泪,我们也可隐隐看到昆明发展的历史脉络。
在外地人眼里,昆明女性是神秘的,那是一种对云南少数民族神秘的延伸。金庸先生在其作品<<笑傲江湖>>及<<碧雪剑>>中描述的云南五毒教教主蓝凤凰及何铁手即是这方面的代表:神秘、开放、热情、泼辣、自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昆明作为当时的边陲城市和移民城市,内是云南多元性民族文化熏陶的包容,外是不断的移民进入所带来的文化融合,这种独特的人文地域环境,成就了昆明女人包容、开放、矜持有度的特征。其矜持有度与云南经济过去不够发达有关,因为大多数女性缺乏这种经济基础,这种独立自主的限度自然有限。蓝凤凰及何铁手之所以能走出去,是因为有五毒教这个经济组织作为基础,并且这个经济基础与这种谋生手段来自于金庸先生的虚构,与云南女性勤劳善良的品质相去甚远。事实上,昆明女性参与社会性工作,正是在上世纪初,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包容开放中,迈出了职业女性的第一步,也是标志着昆明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崛起的一步。
戊戌变法前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在国家危亡之际,男性知识精英将中国的软弱归结于中国的“种气”不强,进而归因于女性身体的软弱(“小脚”),因此要改善女性身体来实现“强种保国”。梁启超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弱于欧洲,是因为“二万万女子为食利者”,二万万男子生的利,让另一半不劳而获的人口给分了,这个国家怎么会强呢?所以要兴办女学,让女子也有一个生活的技能,成为国家发展的人力资源。从康、梁到新文化运动时的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都对妇女问题予以极大的关注,到了五四时期,谈论妇女解放更是成为一种时尚。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的胜利及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提出,在思想上和制度上为女性的独立自主提供了现实基础。这时,更多的女性不再满足“忽闻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的深闺怨叹,而是开始寻求各种独立生活的可能。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社会工作,寻求经济独立。医学与教育行业显然是当时条件下女性最容易进入的职业。
1913年,滇越铁路开通,一条与外界沟通的“思想轨道”也就些打通。“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怪状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不仅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新的信息,也带来了新潮的思想,昆明人们以其一贯的态度接受了这些新事物。此后“护国起义”以及“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等革命运动在昆明的爆发自然离不开这些基础。
作者: 李子映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