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志愿者感言 详细 >>

志愿者霍卫平:我们候鸟式的救援工作,比起大量贫困农民大病当小病,小病当无病的“怪圈”,显得如此单薄而无力!医疗救助工作任重而道远……

志愿者武宇辉:博爱志愿者们,希望我们能在下次活动中再见!愿博爱撒到每一个地方。

志愿者杨颜菲:感觉完成了任务,心里安心,这些事情对于我来说算是一种提高,还有一种义务在心里。

志愿者曹飞:希望我们能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像上汽通用五菱这样的爱心企业加入到我们的爱心行动之中,壮大博爱活动,共同致力于促进落后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志愿者何仁亮:或许我们只能为他们做出一点点,但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一点点,爱就会如同汉江一样汇聚成爱的海洋!

征集令 更多 >>

请推荐博爱卫生站建站点

请您推荐急需医疗资源救助的地区名称,组织方将积极考虑您的建议,修建卫生站!

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07-10-10 14:44 文章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高行健 诺贝尔   点击次数:


高行键

  高行健(1940— ) ,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54岁。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合作创作了《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引起轰动。后来他又写了《野人》,采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绝对信号》一剧,被列入“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高行健在大陆发表的作品不多,他在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小说评论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引起了关于现代主义小说的争论,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

  他的剧作集《彼岸》(The Other Shore)在1986年在大陆“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时遭北京当局禁演,翌年他即离开中国大陆赴法国,隔年再以政治难民的身分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纽里,加入法国国籍。因此高行健的主要作品例如长篇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都只能在海外出版。他的画作也已在欧洲和美国展出。在报章中,有人称他为大陆异议作家。(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社出版了简体和繁体两版的《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另有其戏剧《山海经传》,和其文艺理论著作《没有主义》)


经历:

  1962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任中国国际书店翻译。

  1971——1974到干校劳动,后来在皖南山区农村中学任教。

  1975年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

  1977年调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

  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散文《巴金在巴黎》,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

  1981年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创作《绝对信号》(与刘会远合作)《车站》《野人》等剧作,引起很大反响,并因其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想内涵而发生争议。他大量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突破了话剧传统的时间结构,拓宽了戏剧表现空间,探索新的戏剧观念包括舞台观念。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强调小说要揭示现代社会矛盾,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复杂的人性,尝试新的表现手法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论文《谈小说观和小说技巧》也在1983年遭到批判。

  1988年,以政治难民的身分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纽里,加入法国国籍。另外还出版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理论著作《现代戏剧手段初探》、《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和戏剧作品集《高行健戏剧集》等。

  20世纪90年代定居法国,继续从事创作和绘画,出版小说《灵山》等。

  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华人作家,但是他的得奖在中国大陆引起争议。有些人认为中国有很多作家更加优秀,他的得奖是因为他的反共政治立场所致,有的人反对前者的说法,认为这在中国文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人称他为大陆异议作家。

编辑: yang 作者:yy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