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三院士
刘玉清院士
教授,男,1948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国立沈阳医学院医本科,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大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协和医大医学影像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和军医进修学院放射学名誉教授,华西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中华医学会原常务理事,放射学会原主任委员, 日本医学放射学会名誉会员,《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学》(美国出版)等国内外18种杂志的顾问、编委、资深编委和名誉主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曾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长,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委员等。多年来对支气管造影,肺脓肿、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疾患、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心病的放射诊断,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研究属国内领先,某些达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负责人,1项参加者),5项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负责人,1项参加者),1项医科院科技成果奖。刘玉清教授是国内外著名医学影像学家、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为发展我国现代医学影像学作出重要贡献。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约60%为第一作者),出版8部放射影像学专著,参加17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朱晓东院士
朱晓东教授,心脏外科专家,男,1932年出生于河南开封,解放后就读于开封高中。1950年冬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浪潮中投入军事干校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1956年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胸科医院,后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60年代攻读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研究生。70年代中、80年代初,两度到英国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脏外科。1992-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长。朱晓东教授具有全面丰富的心脏外科临床实践经验,在基础科研方面对血液动力学,心脏外科解剖学以及人工心脏瓣膜等有深入研究。1976年在国内首先研制生物瓣膜(心包瓣)并成功用于临床,他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北京市、医科院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988年中央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93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医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医40余年来,朱晓东院士亲自施行各类心脏手术4000余例,包括多种疑难重症。同时积极参与建立全国技术协作网在全国推广心脏外科技术。80年代主要致力于在国内推动心脏瓣膜手术,90年代协助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冠心病外科。他先后主编三部,参编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朱晓东院士注重干部培养与学术梯队建设,他领导的心脏外科1990年被国家教委定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心脏外科专业重点学科点。曾多次应邀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介绍我国心脏外科成就。1980年于马尼拉、1985年于瑞士、近年来在伊朗、阿塞拜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外同行的重视。1988年被接受为世界外科学会会员。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系统管理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第四、第五届主任委员。湖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院首席科学家,并曾任国内多家医院的技术顾问等多种社会职务。
高润霖院士
高润霖教授,男,1941年5月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1986年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所)长顾问。并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前任主席,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和中国循环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内科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临床内科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等杂志编委。1992年始享受政府津贴,1999年被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担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高润霖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心内科特别是冠心病临床、心绞痛发病病理生理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心血管新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突出成绩。高润霖教授是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为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领导的治疗组完成的例数在国内最多,到目前已完成6600例,总成功率95%以上。并在国内首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原性休克的急诊介入治疗,使病死率明显降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介入性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润霖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七五”、“八五”及“九五”攻关有关介入治疗的研究项目,在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针对介入治疗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再狭窄的机理及预防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主持的蛋白涂层支架转基因技术获美国和中国专利,“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理及预防的实验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另外他的研究成果还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医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编辑: muo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