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JTD杂志 更多 >>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胸部疾病杂志》)

JTD(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杂志社创刊,面向全国及海外接收精彩来稿,同时为丁香园网友开通投稿绿色通道。

王广发教授:介入肺脏病学,挑战与机遇并存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1-09-19 18:08 文章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点击次数:

 

王广发: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
 
王教授是个健谈的人,整个采访过程我只需要抛出开场问题,然后做个合格的倾听者即可。
适逢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介入呼吸病学首次作为专题学组进入此次年会,王教授表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要想走得稳走得好,还需要呼吸科医师的共同努力。
 
介入呼吸病学组首次进入呼吸年会,带来年会新亮点
 
此次年会可谓规模空前,各报告厅人头攒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介入呼吸病学专题报告会场。
王广发教授认为介入呼吸病学在此次会议有三个“特别”之处:
 
首先是专题特别吸引人。与往年不同,介入呼吸病学作为一个领域,第一次进入我国的呼吸年会,并开设了专题讨论会场。专题抓住了介入领域的热点问题。
 
其次是特别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有争议就有讨论,所以,在介入呼吸病学专场能看到我们的会场爆满,参会代表讨论特别踊跃积极。
 
第三,是在年会上第一次有动手培训的内容,代表们参与的积极性都特别高。这也是在今年首次做尝试,发现我们的医生对这方面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相信“动手培训”的内容在以后会越做越好。
 
介入肺脏病学面临的挑战
 
介入医学对我们大家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在我国,介入心脏病学与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都比较成熟。而介入肺脏病学这个词组,传入中国也不过七八年的时间,因此,总体来说,介入肺脏病学还处于起步期。
 
王教授提到我国介入肺脏病学存在的问题时,顿了顿,他认为与心血管和神经领域相比,呼吸领域的介入医学还是个小婴儿,如果一味地追求技术的“高”“新”,难免会出现根基不稳的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规范化不够。规范化不够最大的问题是技术的不恰当应用,主要表现在支架使用技术方面,另外还有热治疗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同时,我们在引进新技术时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是普及不够。对于呼吸科医师来说,支气管镜应该是最基本的“战斗武器”,也就是说每一个呼吸科医师都应当能娴熟地掌握支气管镜技术。但是,我们国家的现状是,很多基层医院在支气管镜诊疗方面还很薄弱,水平还远远不够,这将影响整个学科的发展,也影响对患者的诊疗。目前,介入技术开展较好的科室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和一些省会城市的大医院。当然,要想普及介入肺脏病技术,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当务之急,是基层医院呼吸内镜的普及,这是介入技术的基础。
 
三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的最高水平虽然与国际水平是相近的,但是整体水平与国际相比还差得很远。所以,在未来,我们除了要追踪该领域的国际热点问题,探索新事物外,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整体水哦。
 
呼吸领域里程碑:介入呼吸病学组成立
 
王教授指出,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对医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大家精诚团结,这样我们才能走向国际。因此,进入学组的成员除了满足从事相关工作、有一定的知名度等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对该领域有较高的关注度。该学组在秉承呼吸病学分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
 
王教授用八个字概括了学组文化:团结,包容,进取,创新。
 
其中,他特别强调了“包容”二字,认为包容心对做学问的人来讲特别重要。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哪种学术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能包容不同的意见,然后在讨论与摸索中前进。另外,王教授还展开说明了进取和创新的意义。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学组,一个正需要昂头前进的团队,只有积极投入的做事,才能不断保持生机。而创新,则是一个学科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力。
 
介入呼吸病学现状还不乐观
 
在提到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时,王教授再次提到了不规范性,这体现在很多方面。他希望在这个领域中工作的医生要铭记三点:第一,要做正规军,不做游击队,凡事要有章可循。第二,要当专家学者,不做工匠;第三,要用脑做手术,不是用手做手术。
 
值得我们关注的热点
 
谈到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时,王教授罗列了六点内容,分别阐述如下:
 
1 良性病治疗问题。在我国,支气管结合治疗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国学者认识到了许多欧美学者没有认识到的问题。比如活动性结核的治疗,我们的学者发现冷冻治疗可以较少形成瘢痕,病变消除速度也会加快。类似这些研究我们应该及时总结。
 
2 支架选择问题。支架的材料有很多,我们还需要明确选择不同材质支架的适应症。
 
3 硬质支气管镜技术应用问题。在90年代末,由于介入技术的普及,硬镜的使用率在国际上是不断提高的。实际上硬镜在处理气道大出血、严重狭窄等方面有软镜不可比拟的优点。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
 
4 介入治疗技术治疗范围从传统大气道到慢性病。病例选择是关键。
 
5 内镜诊断。这方面我们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针对气管腔外病变、纵膈淋巴结的诊断。现在针对外周气道的镜像超声也在不断发展。我们接下来要做的还是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合适的病例。
 
6 要关注新技术,但不能盲从。
 
学组未来的计划:
 
需要开展的工作
 
第一 基础内镜培训是关键。
第二 明年将会举办介入呼吸病学术会议,邀请基层医生来学习。
第三 要向国际看齐,请进来,走出去。
第四 规范培训方法和流程
第五 对现有的支气管镜指南重新讨论修订,适合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指南。
 
科研研究方面:
 
第一 要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强联合研究。
第二 回顾性研究:支气管镜的安全性、不同诊治方法的疗效。
第三 前瞻性研究:等待合适的时机。
第四 希望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发明,通过大样本研究,将专利发明推向世界。
 
 

编辑: jurgen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