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1000 条
2014.03.05 沈卫峰:关于抗血小板治疗的死亡率
一种新型P2Y12受体阻滞剂。目前,国际上最新观点认为采用短效、医生容易控制的药物,比如替格瑞洛(倍林达)等。有文献资料表明,测定氯吡格雷基因抵抗、血小板聚集率
2012.10.27 廖宁教授:病理诊断是乳腺癌多学科治疗的前提
在很多三阴的病人,我们只是在免疫组化水平上测定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可能还有很多受体没有被检测到,会不会是四阴、五阴呢?从基因的水平,我们看到三阴
2008.12.10 丁香园通讯员采访李刚教授
过程中,你可能要加入一些生长因子、基因、病毒来转染干细胞。这些对身体有潜在的危害。这类的危害,长期的危害,我们还是不知道。尤其是病毒,有可能引起免疫反应、致肿瘤等等
2008.09.19 于丁教授:乳腺癌内科辅助治疗的问题
乳腺癌内科辅助治疗的问题(节选)湖北省肿瘤医院内科 于丁如何选择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一定要考虑以下因素:疾病的危险程度、年龄大小、HEI-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程度、激素受体依赖情况、身体主要器官的耐受能力及治疗经费情况等。在目前的辅助化疗方案中,有三大类
2008.06.23 丁香园现场采访谢克平教授
——是潜力,还不是实力丁香园:谢老师,您在消化系肿瘤的基因调控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这也是现在肿瘤领域的热点,能谈谈您的体会
2007.09.22 曹军宁教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为:CD20+、CD45+、CD79a+、Ki67+、CD3-。分子遗传学检测可显示 bcl-2、bcl-1、c-myc 抗原受体基因重排。 包括蒽环类药物的...、生物标记对治疗选择的影响 2000 年,Alizadeh 等首先将 cDNA 微阵列技术应用于 DLBCL 基因表达的研究, DLBCL 分为生发将中心 B
2007.09.0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兼神经科主任樊东升教授接受丁香园采访实录
神经病学沙龙组委会委员、美国纽约科学院ACTIVE MEMBER、日本基因治疗学会会员、日本神经内科学会会员、《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现代
2017.09.19 王传跃教授:精神分裂症合理用药追求「至臻至简」
。我们时而「瞎猫碰到死耗子」,虽然能把患者治好但不一定搞得清楚患者是什么;时而「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各类药物全用上,患者「抓」回来了,但没搞清楚患者真正...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众多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有关,可以用基因多态性来进行检测:有同时影响吸收转运和血脑屏障的 ABCB1 酶、肝脏代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