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990

2018.10.24 严守「心血管病最后战场」——北京心衰联盟成立大会正式启动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目前我国心衰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造成沉重公共卫生经济负担,成为 21 世纪我国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为规范心衰的诊治,提高我国心衰的综合防控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联合开展中国心

2012.11.05 中国先心病10年间发病率增加2.56倍

指出,超声水平不断提高使既往漏诊率大幅降低,可能是导致我国出生缺陷在婴儿死因构成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汇总分析了中国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危险因素,发现

2018.05.03 发病率上升、死亡率高、研究少,这个病了解一下!

,淀粉样变性每年发病率约为 0.7/10 万人,占继发性肾脏病的比例为 3.6%。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AL 淀粉样变性)为最常见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因素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发展,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基于此,来自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黄湘华教授分享了近年来 AL 淀粉样变性诊疗模式的

2015.04.01 2015AAOS:U型骶骨骨折—发病率高、易漏诊

U型骶骨骨折是少见的高能量创伤,以骶骨横行骨折合并骶骨两侧骨折脱位、神经并发症高发生率为特点。该类骨折往往合并其他严重的创伤,所以早期易漏诊,继而出现进行性...

2019.11.14 2019IBD大会人物专访:田丰教授、沈骏教授、顾于蓓博士

IBD发病率越来越高,可能与居民饮食习惯改变,特别是逐渐西方化的饮食习惯有关;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的克罗恩病发病率更高,可能与环境暴露有关。在IBD的临床诊疗方面...、IBD的临床研究进展、临床上还存在的问题及发病机制等问题向丁香园进行了分享。ccvideo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丰教授本次大会的学术亮点第一

2019.11.14 曹倩教授:IBD 诊疗现状及标准诊治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的 IBD 患者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交流。第二,会议上多位专家对即将在中国面世的新型生物制剂做了重点介绍和阐述,使与会者能更好的了解...的基础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IBD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涉及遗传易感基因、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屏障受损、以及免疫紊等多个因素

2019.11.14 王玉芳教授:关注患者用药史,及时判断药物性肠病

,从而实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的转换,使得IBD领域呈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齐头并进的现象。很多研究者认为IBD的发病机制是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环境因素

2019.07.24 负「重」前行,不忘初心——共话重症患者液体复苏

病情复杂,每个患者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故在液体复苏方案上没有标准原则,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上午的会议内容在专家学者们热烈的讨论中结束。在下午的会议上,专家们带来

1 2 3 ... 122 123 124 下一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