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98

2014.05.12 ASCO2014:胃肠癌50年进展回顾

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的致癌因素。在过去的30年间,美国胃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5%增加到29%(表1)在过去的50年里,胃腺癌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种类型:肠型,以胃窦部、小弯的溃疡型损伤(重于浅表性胃窦炎)为主要特点,经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弥漫型,累及整个胃,多无粘膜溃疡,使胃失去膨胀能力

2017.11.21 王辉教授:多学科交叉融合,遏制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蔓延

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多学科角度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力量。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早诊断是控制其蔓延的关键丁香园 : CRE 在我国院内感染的流行趋势

2016.06.03 2016 GIGIS:聚焦消化前沿 引领临床实践

开幕式现场本次论坛以「聚焦消化前沿,引领临床实践」为主旨,聚焦肠道微生态、炎症性肠病、胃肠动力、功能性胃肠病及幽门螺旋杆菌等学术热点。大会同期举办全国炎症性肠病大会及中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论坛,成为汇聚包含炎症性肠病、酸相关性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及动力障碍性疾病及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内的高水平的

2019.05.07 CSD 2019 | 张福仁教授:麻风误诊病例解析

现状,同时为大家分享了八个真实的误诊病例。张福仁教授做现场报告麻风防治历史及我国麻风现状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以侵犯皮肤与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慢性...病因、到控制流行到基本消灭。挪威医学家韩森氏发现麻风分枝杆菌直至 1973 年,世界范围内登记麻风患者逾千万人,我国累计登记患者超过 54 万人。1982 年

2020.05.04 智慧齐结晶,硕果共分享——2020 年「5·02 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病友活动 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践指南》新闻发布会

治疗、合并抗抑郁药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临床研究提示,AS/SpA 患者昔布类或非选择性 NSAIDs 短期治疗 (2 至 12 周) 胃肠道不良事件多于

2015.12.05 APDW 2015:做个堂堂正正的「细菌人」

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还可能决定了人清除 HBV 病毒的免疫力。现有的证据已经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通过治疗和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有效预防胃癌。未来

2018.06.29 CSD 2018 | 张福仁教授:我国麻风的诊疗策略及展望

,再利用基础研究的结果反过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这是和往年不同的地方,也是本次大会的亮点。我国麻风现状及其诊疗思路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在麻风杆菌感染后发病的风险很高。麻风病人治愈后依然属于麻风易感者,家族中有过麻风病人的人群也是易感者。对于正常人群或从未患麻风病的人群,麻风杆菌是条件性的致病菌

2017.11.21 胡少华副教授:精神障碍的脑肠轴机制和治疗探索

发病均相关。针对抑郁症,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粪便菌群中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另枝菌属(alistipes)水平增高,普氏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水平降低,且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肠道细菌可产生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五羟色胺(5-HT),乙酰胆碱等

上一页 1 2 3 ... 11 12 13 下一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