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764 条
2018.06.09 国内首个糖尿病微血管病在线学院,在银川「开学」了!
2018 年 6 月 9 日,由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和丁香园共同打造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在线学院(College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Disease,CDMVD)」在银川举行了开学典礼,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孙子林教授代表
2013.11.21 慧聚侧支,对话未来——侧支循环会议
区血液循环的灌注,提高微循环的缺血耐受,减轻微循环障碍,并能使药物最大限度地抵达缺血区,提高治疗效果。丰教授开启第一轮对话目前评估...减轻微循环障碍,使得药物最大限度地抵达缺血区,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在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上,陈教授指出,国内外均有研究证明:侧支代偿功能与脑梗死患者的远期良好预后
2009.07.23 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
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李作汉教授:脑缺血侧支循环治疗李作汉教授
2018.11.12 2018中国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在金秋的北京,2018 年 11 月 2~4 日由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联合主办的 2018 北京国际神经变性病学术大会暨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成功召开。此次大会邀请众多国际顶级神经变性病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交流和探讨神经变性病相关领域最新
2014.06.14 张苏明教授:血流重建与侧枝循环研究值得探索
近年来国内外对脑侧支循环的研究方兴未艾,有研究显示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学者认为,侧支循环是可利用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条新的途径。在本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张苏明教授就发表了“血流重建与侧枝循环
2014.07.28 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与应用—2014天坛国际脑血管会议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之“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与应用论坛”于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讲。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会场“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与应用论坛”主持人由董强教授、张苏明教授和徐格林教授担任。Mark Paiso教授做为开场嘉宾,和大家分享
2019.07.24 负「重」前行,不忘初心——共话重症患者液体复苏
程度越高,死亡率越高。市售的人造白蛋白的氧化程度较天然白蛋白更高,故天然白蛋白是更优的选择。最后 Gattinoni 教授提到,从改善器官功能障碍、循环障碍...,如白蛋白。从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器官损害、改善微循环等角度,白蛋白更优。故白蛋白也许是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更理想的选择。白蛋白在重症病人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哥廷根大学
2019.06.27 侯晓彤教授:2018 年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发展现状
ECMO 开展例数、适应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与体外心肺复苏(ECPR))以及不同适应证患者的生存率。共计 260 家医院进行上报,2018 上报 ECMO 总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