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与应用—2014天坛国际脑血管会议

2014-07-28 17:56 来源:丁香园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之“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与应用论坛”于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讲。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亨特医学研究中心约翰•亨特医院的神经病学专家Mark Parsons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副院长、武汉同济医学院临床神经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苏明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冯加纯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进行学术分享。

众里寻它千百度

慕名而来的医生济济一堂,每一位参会人员都在寻找一个最佳的位置,但是仍有很多没能获得座驾的医生,只能站在会场后排聆听各位专家们的分享。

1.jpg
会议即将开始

本次天坛会分会场“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与应用论坛”主持人由董强教授、张苏明教授和徐格林教授担任。Mark Paiso教授做为开场嘉宾,和大家分享了《Imaging of collaterals》。

2.jpg
Mark Paisons正在进行讲座

会议上,观众互动良好,除了提问踊跃,还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拍下每个专家的讲座现场。一时间,闪光灯分外耀眼。

3.jpg
参会现场

 

侧支循环:研究新热点

徐安定院长认为,从理论上讲侧支循环肯定是个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再灌注的好方法。首先,与早期再通和静脉溶栓相比,侧支循环没有那么严格的执行限制;其次,国内外研究都已证实溶栓的出血风险,国内的患者和医生都会担心溶栓出血风险,这阻碍了静脉溶栓在临床上的广泛普及。

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研究,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建立侧支循环是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其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国内同僚正在积极明确侧支循环的治疗时间窗。

4.jpg
徐安定院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与侧支循环》

对于采用颅内支架治疗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张苏明教授表明,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积极的药物治疗比支架介入效果要好,使用支架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会使临床病情恶化,例如出血甚至死亡。因此,美国国际指南明确指出反对颅内支架干预,建议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当然,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为侧支循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5.jpg
张苏明教授:《侧支循环与脑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的建立对卒中患者的临床意义十分重大。冯加纯教授指出,预后的好坏取决于侧支循环建立的好坏,因而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病人预后具有直接影响。目前中国专家已达成共识主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进行全面的侧支评估,这对药物的选择起到关键作用。

6.jpg
冯加纯教授:《脑供血侧支循环建立与卒中后个体化治疗的选择》

尤瑞克林:改善侧支循环

针对目前国内试图通过改善侧支循环干预缺血性卒中的现状,徐安定院长、张苏明教授和冯加纯教授一致指出:尤瑞克林在改善侧支循环方面已取得明确的基础研究结果,在小样本临床研究中也观察到了尤瑞克林改善脑血流的证据,接下来需进一步推广和加强临床研究,获得尤瑞克林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更充分的证据。

7.jpg
会场主讲台

冯加纯教授研究团队已分析了尤瑞克林在建立侧支循环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作用,其相信在临床上尤瑞克林对于改善靶血管和中等血管侧支循环效果很好。

寓学于乐:良好互动促就会议圆满落幕

“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与应用论坛”会场除了讲座嘉宾的专业学术分享外,与会人员的自由提问,也让各位嘉宾应接不暇;医生间的互动讨论,更是如火如荼。而现场通过微信上传会议现场照片,领取纪念品的活动,更是锦上添花,让本就活跃的会场,人气爆棚。

8.jpg
参会者通过微信上传的照片

会议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参会人员才意犹未尽离开会场。至此,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之“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与应用论坛”圆满结束,我们期待未来侧支循环建立方面的研究会获得更大样本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应用于临床,使广大脑血管病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同时,特别感谢广大研究者为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9.jpg
徐安定院长、张苏明教授及冯加纯教授接受采访

编辑: namei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