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1000

2017.11.23 杨建中主任:「神经元保护神」小胶质细胞在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将应激和神经炎症反应联系在了一起。丁香园第五期精神时间的学术论坛上,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建中教授分享了小胶质细胞在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中的最新...和调控将其诱导到 M2 期则对神经元会产生修复作用。小胶质细胞与抑郁的发病机制如果我们从神经炎症的角度来看抑郁的发病机制,可以发现日常慢性应激状态会使小胶质细胞进入

2010.08.17 房颤导管消融技术的持续进步有赖于其发病机制研究的突破

平台,如果再想有所突破的话,可能要依赖于房颤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了。我们研究房颤的复发率和分析复发的原因,还看不到哪种术式跟晚期、极晚期复发有关系。但我们最近

2018.10.24 严守「心血管病最后战场」——北京心衰联盟成立大会正式启动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目前我国心衰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造成沉重公共卫生经济负担,成为 21 世纪我国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为规范心衰的诊治,提高我国心衰的综合防控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联合开展中国心

2019.11.14 曹倩教授:IBD 诊疗现状及标准诊治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及细胞因子参与了发病过程。IB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目前 IBD 的基础研究都围绕其发病机制展开,且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基础研究的发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 IBD 的发病机制,并推动新药的研发。新药的问世也触发了相关临床研究,以评价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及新的治疗手段的疗效,帮助其在临床上展开

2019.11.14 2019IBD大会人物专访:田丰教授、沈骏教授、顾于蓓博士

、IBD的临床研究进展、临床上还存在的问题及发病机制等问题向丁香园进行了分享。ccvideo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丰教授本次大会的学术亮点第一...发病机制和疾病普及的重要性IBD的发病机制是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的变化刺激下,诱发了过度失调的免疫反应,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我国近两年

2019.11.14 王玉芳教授:关注患者用药史,及时判断药物性肠病

,从而实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的转换,使得IBD领域呈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齐头并进的现象。很多研究者认为IBD的发病机制是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环境因素

2019.07.24 负「重」前行,不忘初心——共话重症患者液体复苏

病情复杂,每个患者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故在液体复苏方案上没有标准原则,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上午的会议内容在专家学者们热烈的讨论中结束。在下午的会议上,专家们带来...,且白蛋白在改善血流动力上更优。Gattinoni 教授指出白蛋白的优势显现较晚可能与白蛋白的生理机制有关。目前相关的研究表明白蛋白的氧化程度与死亡率相关,氧化

2018.05.05 共同聚焦糖尿病并发症——2018 北大糖尿病论坛盛大开幕

,提出「糖尿病并发症的自然病程、发病机制和控制策略」主题,围绕该这主题本届大会特设 9 大专题、30 个课题、8 个专题会、15 个分会课题,内容从整体到部分,涵盖...,预防和管理相结合,以体现层次感,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谈及本届大会主题时,纪教授说道,本届大会特设「糖尿病并发症的自然病程、发病机制和控制策略」为主题。虽无

上一页 1 2 3 ... 123 124 125 下一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