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天直言医联体:管不好、做不好、坑医保
丁香园是中国的一个网络卫生社区,我自己原本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从事了互联网和新技术。针对医联体和区域协同医疗,我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我个人的建议。在很多场合的会议上,我听到过很多关于医联体好处的评论,在此不做赘述。
但是如何使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地重新配置,如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如何能让大病在大医院小病在社区,我看到的挑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医联体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目前医疗资源的倒金字塔配置,使其变成一个正向的金字塔。但我认为一些形式紧密的医联体会变成一个寡头,成为一种新的垄断的方式。一些三甲医院掌握了本地区最好的医疗资源,同时又把触角伸向了县级医院、地市级医院,把他们变成纵向协同医疗的组成部分。
针对这种不断扩大的倾向,还有人甚至提出了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等,我自己的感受是九个字:管不好、做不好、坑医保。
管不好。我们医院管理者是"医而优则仕",这本身就是管理上的一个巨大的浪费。三甲医院自身及其医联体内有多家医院需要协同管理、信息互动,这个管理带来的难度和挑战非常大,特别是在我们的医院普遍缺乏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的情况下,这种管理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很可能会和我们建立医联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做不好。如果从产业链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要考虑慢病的管理,出院患者的管理,因为医院只负责院内的诊治,很多的慢性病需要在患者出院之后进行管理,需要进行长期的患者教育,行为的干预,这些工作不是医院承担的任务,医院承担的是基本医疗和公益性服务,而这类服务应该更好的开放给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去介入,不应该由医联体把所有的服务掌控在自己手里。
坑医保。在医联体内,三级医院掌握着最先进的知识,他们对二级医院的知识支持非常有帮助,提供了很多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国情,实际上在适宜技术的推广方面,并不见得三级医院最好用的技术会适合地市医院或者县级医院,甚至可能造成一种过度的诊疗和检查。新技术被推广到基层,还有可能造成医保的费用得不到控制。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我也看到这样的表述,通过信息技术去推进区域协同医疗。我本人做过医生,也做过互联网,所以我对信息技术比较敏感。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讲,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医院提升办公效率,但从我的角度,我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医疗资源的下沉。
传统的医疗资源下沉的方式很苦,主要是通过把医生派往基层,往往效果不好。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医生对医生的辅导和帮助。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他可以不用离开自己的医院和执业环境,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对自己医联体内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和教育。
我们也在做这种尝试,上周我们用googleglass和杭州一家医院,完成了中国第一例googleglass辅助下的手术,把整个手术拍下来,远程的医生通过电脑和手机可以看到手术的全过程。
类似这种技术上的创新,也值得医院管理者去思考。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做好本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带动医联体内的其他医院的发展,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
- 医联体,说白了,在卫生局里再设小卫生局,小卫生局产生多少头头,垂帘听政。就象乱世时,朝廷里再设小朝廷,正规军队与杂牌军队,地方组织与团练相似,可称医联体他们为大军阀不为过。
- 是啊,什么医改,基层领导想升迁,就以医改的名义和省级的一些垃圾医院挂钩,请一些垃圾专家来基层坐诊,给他们拿聘请金,生活补助费,会诊费,等等等等,实际上是来抢钱的。真是外来和尚会念经,把本院的专家藏起来,不宣传,也不让去别的医院,每月300元的聘金,,真是丧尽天良。
- 现在的大医院,把规培的住院医送下乡,其实就是误人子弟,拿别人当炮灰,自己攒下各种荣誉。
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水平,让他们去掌控庞大的医联体,这就是导致医疗环境急剧恶化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