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医院竞争力排名:三大标杆 引领医院发展方向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香港《医院观察》杂志社即于近日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 “2014医疗协同发展论坛”上隆重推出 “2013中国医院·竞争力排名”的三大标杆,包括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和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的100/300/500强以及中国民营医院竞争力排名100强。在本届论坛“医疗协同:纵向协同VS横向协同”的主题下,这三大标杆的推出,不但为东、中、西部的优质医院的提供了一个标杆,同时也为推动医疗协同的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起着推动作用,为基层医院的医改和发展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引领新方向。
县级医院竞争力排名:稳中有变 分布不均
通过对2013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进行分析,显示如下新趋势:将医院按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划分的话,本届入围500强、300强和100强的县级医院分布于三大经济区域的比例呈现如下趋势:东部入围的县级医院数量占绝对优势,并且随着名次越靠前,东部医院入围的比例越高。和上届数据相比,东部县级医院入围1-100强、1-300强比例稍降,入围1-500强比例基本持平;中部县级医院入围1-100强、1-300强的比例上升,入围1-500强的比例下降;西部医院入围比例在各个排名段均上升。
从100强县医院的医疗技术指标来看,东部各项指标皆领先,中部略低于东部,西部明显最弱。
总体来说,东部发展相对稳定,中部、西部各项指标波动相对较大。100强医院整体的运营规模数据增长率高于医疗技术数据增长率,甚至部分医疗技术指标呈倒退现象。医院的规模受限于人口、健康状况、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并不能无限扩大,而医疗技术的提高有更大的空间也有更大的必要。从东、中、西部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来看,东部规模增速低于医疗技术增速,中、西部规模增速高于医疗技术增速,这与东部医院发展进程普遍领先与中、西部医院有关。同时也表明,东部医院应把发展重心放在医疗技术方面,而中、西部在发展规模的同时,应在医疗技术方面投放更多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竞争力。
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名:强弱差距拉大
在入围的500强地级城市医院榜单来看,按东、中、西区三大经济区域划分,东部有238家,中部有172家,西部有90家;在入围300强的地级城市医院里,东部有150家,中部有96家,西部有54家;在100强地级城市医院榜单里,东部73家,中部19家,西部8家。名次越靠前,东部入围医院所占的比例越高。对比上届数据,发现中部医院入围1-100强、1-300强比例稍降,入围1-500强比例基本持平;西部医院入围1-100强、1-500强比例上升,入围1-300强比例基本持平;东部医院入围比例在各个排名段均上升。
分析发现,100强医院分布在71个城市,而其中25个城市就有54家100强地级城市医院入围,即不少城市有多于1家的医院入围。同时有2-3家医院入围的城市有25个,其中东部21个,中部3个,西部1个。繁荣的经济与稠密的人口促使并支撑着医院的发展壮大。
其次,100强地级城市医院中,东部地区竞争力最强,基本各项指标都具备领先优势。全国前15强均来自东部地区。东部各项指标基本上稳步发展,中、西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指标有波动。
再次,100强医院的高级职称人数占全员总数的比例整体上在下降,如何合理配置高素质人才仍是大部分医院正在面对的问题。
数据表明,100强医院差距拉大。对比往届,今届前30强在各指标上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而随着名次靠后,各项指标的数据降低的幅度逐渐减小,这表明,排在后面的医院差距不大,彼此之间的位次容易更替。
民营医院排名:大变局前的平缓
继2013年10月在中国首度推出第一届中国民营医院竞争力百强排行榜后,2014年3月,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推出中国第二届中国民营医院百强榜。与第一届百强民营医院相比,第二届百强民营医院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100强民营医院榜单可以看出,和第一届百强民营医院相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入围的民营医院数量减少:东部地区减少2家,西部地区减少1家,中部地区增加3家。中部地区增加的数量主要是河南改制医院的增加。尽管东部减少百强民营医院数量减少,但仍有68家入围,遥遥领先其他地区。
和县级医院和地级城市医院相比,2013年百强民营医院东部和西部地区集中度低于县级医院、地级城市医院,中部地区集中度超过县级医院和地级城市医院。原因在于中部的河南(洛阳市、许昌市)、安徽(马鞍山是、淮南市)是医院改制的重点省份。
从来源来看,2013年中国民营医院百强来自原创型的民营医院有61家,较2012年少了3家,改制型的医院增加了3家。新建医院从建设到投入使用,再到运营正轨,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而且医疗机构许可证的申办有门槛,在效率上显然不如对有群众基础的公立医院股份改制。
中国国务院2012年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可以预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改制型医院进入到百强民营医院行列。
2013年,中国百强民营医院二级以上的医院共有85家,较2012年增加5家。其中,三级医院增加3家,二级医院增加2家。中国百强民营医院以三级医院为主,共有56家(见图五)。随着民营资本的大举进入,大笔投资建成的原创民营医院与股大型公立医院改制的陆续增加,未来中国百强民营医院二级以上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和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百强民营医院变化趋于稳定。这是医疗变革大变局前的平稳过渡。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方向已明确,社会办医的措施正逐步细化和落实。
2015年,民营医院机构数量与服务量将占全社会的20%。就数量而言,2013年,民营医院已超过医院总量的20%,服务量只占11.6%。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主要将沿着服务能力提高上面发展,而不是靠数量上的取胜。中国百强民营医院榜单的剧烈变化有望在未来的两到三年时间出现。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单,至今已经进行到了第四届,其间除了不断将原来已经的排行榜单的评选加以深化细化,力求结果更精确外,每年不宵断推出新的排行榜单。一直以来,艾力彼推出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深受各级医院的欢迎,不但有助各层级进行对照参考,提升自己的水平,从而带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排行榜为各级医院竖起了可借鉴的竞争力标杆。在区域协同成为大趋势的前提下,2013中国医院竞争力排名名单的出炉,对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协同和配置,对优质资源的平衡,对提高医院发展水平,推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均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意义和价值。
- 医联体,说白了,在卫生局里再设小卫生局,小卫生局产生多少头头,垂帘听政。就象乱世时,朝廷里再设小朝廷,正规军队与杂牌军队,地方组织与团练相似,可称医联体他们为大军阀不为过。
- 是啊,什么医改,基层领导想升迁,就以医改的名义和省级的一些垃圾医院挂钩,请一些垃圾专家来基层坐诊,给他们拿聘请金,生活补助费,会诊费,等等等等,实际上是来抢钱的。真是外来和尚会念经,把本院的专家藏起来,不宣传,也不让去别的医院,每月300元的聘金,,真是丧尽天良。
- 现在的大医院,把规培的住院医送下乡,其实就是误人子弟,拿别人当炮灰,自己攒下各种荣誉。
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水平,让他们去掌控庞大的医联体,这就是导致医疗环境急剧恶化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