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2018

第八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

   2017-11-24
字体大小:

由中国化学会和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于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期间隆重召开。清华大学的林金明教授和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大学的 Oliver J. Schmitz 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主题:分析化学——让生活更安全
主办方:中国化学会 慕尼黑博览集团
2016 年 10 月 10-11 日 |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会议室 N1-M40/N2-M41/ N2-M42

大会邀请报告
2016 年 10 月 10 日 | 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会议室 N2-M42

主持人:
Prof. Jin-Ming Lin
Prof. Oliver J. Schmitz

时间演讲题目演讲嘉宾
13:30 - 13:45Welcome Speeches
13:45 - 14:25精准药物治疗的代谢组学研究

许国旺教授博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4:25 - 15:05基于 LC/MS 代谢组学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知

Prof. Robert Plumb
帝国理工学院

15:05 - 15:45适于原位和活体检测的新采样/样品前处理技术

Prof. Janus Pawliszyn
滑铁卢大学

15:45 - 16:25Orbitrap 质谱的尖端科学

Prof. Alexander Makarov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16:24 - 17:30墙报评选
18:30 - 20:00晚宴& 墙报奖颁奖仪式


分会报告 1:新技术与新方法
2016 年 10 月 11 日 | 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会议室 N1-M40

主持人:
Prof. Takashi Hayashita
Prof. Oliver J. Schmitz

时间演讲题目演讲嘉宾
09:30 ~ 09:55水相中离子和分子识别的超分子配合物传感器设计

Prof. Dr. Takashi Hayashita
上智大学 校长

09:55 ~ 10:20复杂样品的一维和二维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Prof. Peter Schoenmakers
阿姆斯 特丹大学

10:20 ~ 10:35Magnetic-coded fluorescent multifunctional aptasensor for rapid detection of multiplex pathogenic bacteria

Erqun Song
Southwest University

10:34 ~ 10:50Printed intelligent sensing----Multi-analysis: from Sensing to Perception

Fengyu Li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50 ~ 11:15介质阻挡放电微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的微型化

王建华 教授
东北大学 副校长

11:15 ~ 11:40LC+LC 和 GC+GC-IMS-qTOF-MS 在非靶向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Prof. Oliver J. Schmitz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11:40 ~ 12:00用于气相色谱仪中加热、气路和连接的创新技术

Dr.Eric Denoyer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气相色谱业务市场总监

12:00 ~ 13:15午餐


分会报告 2:制药和生物分析领域的分析化学
2016 年 10 月 11 日 | 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会议室 N2-M41

主持人:
Prof. Albert Sickmann
Prof. Boguslaw Buszewski

时间演讲题目演讲嘉宾
09:30 ~ 09:55SIMPLEX:多分子组学方法研究分子系统生物学

Prof. Dr. Albert Sickmann
ISAS

09:55 ~ 10:20澳门和美国市场销售灵芝的品质评价

李绍平 教授
澳门大学

10:20 ~ 10:35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om Upconverting Nanoparticles to Nano Gold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Glucose Determination

Xueni Chen
Shenzhen University

10:35 ~ 10:50Protease-Responsive Prodrug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robe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and Drug Release Tracking in Living Cells

Yong Che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50 ~ 11:15纳米尺度上的生物分析

Prof. BoguslawBuszewski
尼古拉斯哥白尼大学

11:15 ~ 11:40手性药物和对应体的纯度控制

Prof. Ravi Bhushan
印度理工学院

11:40 ~ 12:00TOC(总有机碳)分析在制药设备清洁验证中的应用

Xueqiang Gu
通用电气分析仪器 亚太地区应 用专员

12:00 ~ 13:15午餐


分会报告 3:食品安全和环境领域的分析化学
2016 年 10 月 11 日 | 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会议室 N1-M40                                

主持人:
Prof. Alejandro Cifuentes
Prof. Feng Zhang

时间演讲题目演讲嘉宾
13:15 ~ 13:35Thermo Fisher one stop solution in food safety

Jingqing Li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产品营销 经理

13:35 ~ 14:00健康、食品和食品组学:分析化学的新领域

Prof. Alejandro Cifuentes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

14:00 ~ 14:25超高效合相色谱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张峰 教授
食品安全研究所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14:25 ~ 14:40The Synthesis of Pt@ZIF-8 Nanoparticles and Its Biosensing Application

Junjun Wang
Shenzhen University

14:40 ~ 14:55Live Cell MicroRNA Imaging Using a Single-Label DNA Probe with AIEgens

Xuehong Mi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55 ~ 15:05茶歇
15:05 ~ 15:30欧洲城市的 NO2 问题:柴油发动机车辆排放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Prof. Peter Wiesen
伍珀塔尔大学

15:30 ~ 15:55光学笼聚合体荧光诱导和应用

童爱军 教授
清华大学

15:55 ~ 16:10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fluorescent carbon nanodots for bioimaging applications

Changqing Yi
Sun Yat-Sen University

16:10 ~ 16:25Flexibl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

Juncheng Zhuang
Shenzhen University

16:25 ~ 16:35Closing remarks


分会报告 4:样品制备

2016 年 10 月 11 日 | 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会议室 N2-M41                                    

主持人:

Prof. Tadeusz Gorecki
Prof. Gangfeng Ouyang

时间演讲题目演讲嘉宾
13:35 ~14:00被动式渗透采样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Prof. Tadeusz Górecki
滑铁卢大学

14:00 ~14:25固相微萃取(SPME)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欧阳刚峰 教授博士 
中山大学

14:25 ~14:40The Expanding Family of Superficially Porous Particles and the Benefits for Easy Method Development, Transfer, and Scalability

Wu Chen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14:40 ~14:55Synthesis and Biosensing Application of Graphene-Supported Metal Nanoparticles

Kai Zhang
Shenzhen University

14:55 ~15:05茶歇
15:05 ~15:30样品前处理或二维液相色谱:新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如何替代样品前处理

Prof. Jens Trafkowski
安捷伦

15:30 ~ 15:55薄膜微萃取技术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陈曦 教授 
厦门大学

15:55 ~ 16:10Direct Analysis of Triglycerides in Edible Oils and Application in Identifying Adulterated Oil by MALDI-MS and APCI-MS

Xu Xu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6:10 ~ 16:25A gas-liquid sampling collection system for analysis of organic impurities and trace inorganic contaminants in fuel gas

Haifang Li
Tsinghua University

16:25 ~ 16:35Closing remarks


1-1.jpg

林金明
清华大学化学系 | 教授

林金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0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受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 年 3 月底回国工作,2004 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受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 年受聘教育部***特聘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代谢物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复杂样品前处理分析方法研究。已培养博士研究生 34 名(含联合培养,其中留学生 1 名)、硕士研究生 25 名、博士后 9 名(其中留学生 2 名)、访问学者 9 名(其中外国访问学者 1 名)。

1-2.jpg

Oliver J. Schmitz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 教授

2009 年,奥利弗•施密茨获得伍珀塔尔大学(BUW)分析化学教授教职。2010 到 2012 年间,他担任 BUW 分析化学系主任。2013 年起,施米茨在杜伊斯堡- 埃森大学担任教授,并任应用分析化学研究所主席。

2009 年,他与人合伙创办了 iGenTraX UG 公司,开发了新的离子源和元件,能够将分离技术与质谱仪结合。2011 年,他联合始创了伍珀塔尔大学跨学科单纯质谱与应用质谱中心。

施密茨教授主要研究 LC 和 GC 离子源、离子源应用和优化、离子迁移-质谱法和分析技术与质谱分析技术的结合。他曾于 2003 年获得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优秀学者奖,2008 年获得南澳癌症委员会杰出访学奖,2013 年获得格哈德- 黑塞奖,并在同年成为费森尤斯讲座教授。

1-3.jpg

许国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教授 博士

许国旺教授于 1991 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在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工作。1992 年起任色谱分析组组长,1994 年 6 月任副研究员。1995 年 10 月-1997 年 9 月,他获得马普 (Max-Planck-Institut) 研究基金,在德国 Tuebingen 大学医学院工作。1997 年 9 月,他在大连化物所晋升为研究员。2004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为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化技术部副主任。现为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

许国旺研究员一直从事色谱及其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疾病生物标志物、中药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

许国旺研究员在 SCI 杂志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出版专著四部,持有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件。他的 H-指数为 43。同时,他还是第 30 届 ISCC 大会(中国),第 33 届 HPLC 大会(日本)和第 37 届 HPLC(中国大连)的联合主席。他还是 HPLC 的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

Robert Plumb 教授
国理工学院 | 教授

罗伯特•普拉姆教授是沃特世(Waters)健康科学业务运营部代谢表型及分层医学主任,公司总部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

普拉姆教授已经发表 HPLC / MS 和 NMR 生物分析、代谢组学和代谢物识别等相关论文 100 余篇。他是质谱液相色谱、毛细管 LC、纯化级 LC 和代谢组学方面的顶级专家,曾受邀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会议宣讲论文。

1992 年,普拉姆教授获得赫特福德大学的化学荣誉学位,随后在葛兰素史克公司药物代谢研发部工作。在葛兰素史克公司和 GlaxoWellcome 工作期间,他继续进行液相色谱与代谢物识别和生物分析研究,并于 1999 年获得博士学位。在 GlaxoWellcome,普拉姆博士继续利用 HPLC / MS/ NMR 技术和其他新分析技术进行代谢物识别方面的工作。2001 年,他加入沃特世公司(米尔福德,马萨诸塞州),负责生命科学色谱分析组的工作。后来他又进入药品市场开发组,负责 LC / MS 应用,现为代谢表型分析部主任。目前,他是伦敦国王学院在分析化学客座教授,皇家理工学院医疗和癌症系客座教授,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4 年他被汤普森路透授予高被引研究员称号。

1-5.jpg

Janusz Pawliszyn
滑铁卢大学 | 教授

Pawliszyn 教授主要从事复杂基质分析物分离、后续分离、鉴别及含量测定的高度自动化和集成仪器设计。他的科研团队使用的主要分离工具是配合各种检测系统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包括大量质谱技术。目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除样品制备步骤的有机溶剂上,以方便现场监控和活体分析。他研究了数个溶剂萃取替代技术,包括涂层纤维、针、膜和超临界流体等。 Pawliszyn 博士正在探索利用计算和建模技术提高样品制备、色谱分离和检测的水平。他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微色谱成像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和微芯片分离装置的开发和应用。他发表了 550 篇论文和赫希指数(H 指数)为 85。他是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并担任 Analytica Chimica Acta 和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杂志编辑。

Alexander Makarov 教授
ThermoFisher | Professor

亚历山大马卡罗夫 1966 年出生于在西伯利亚小镇伊尔库茨克。对科技的兴趣引领他进入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学习,在那里他跟随 A.Sysoev 教授学习分析仪器设计,主攻飞行时间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在此期间,亚历山大结婚生子。

1992 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后,他参加了一个自助游,随后进入华威大学攻读博士后,在那里他主要从事串联质谱法研究。 1996 年,他加入了一家曼彻斯特的小型高科技公司——由 S.Davis 和 A.Hofmann 始创的 HD 技术公司。虽然该公司专门从事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合同开发,但他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开始提出 Orbitrap 质谱仪的概念。在 1999 年的 ASMS 会议上,他提出了对其原理的证明结果。2000 年 HD 技术被赛默飞世尔收购,亚历山大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分析仪和电喷雾离子源的接口。

由于研究团队扩大,项目转到赛默飞世尔在不来梅的工厂开展,2005 年,亚历山大推出了新的商用 LTQ Orbitrap 串联质谱仪,受到质谱分析界的热情欢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研究人士尤其对它赞不绝口。在亚历山大的带领下,Orbitrap-Exactive / Q Exactive 系列质谱仪家族进一步得到拓展用于常规分析。2011 年,亚历山大推出了新一代的 Orbitrap 分析仪,采用了增强型傅立叶变换算法。 2013 年,这些创新形成了全新的 Orbitrap 系列质谱仪——tribrid(Orbitrap Fusion)。该仪器及其最新型号 Lumos 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能和易用性,打开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新领域。

亚历山大的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利用 Orbitrap 质谱仪进行蛋白质自上而下的分析的,并进一步用于进一步天然蛋白复合物甚至病毒的分析。这一设想在最近的 Exactive Plus EMR 仪(2013 年)上得到了实现。他还致力于实现该技术与气相色谱法(2015 年推出 Q Exactive GC)、离子迁移和不同的离子源之间的界面。

因为亚历山大的杰出贡献,他曾获得海因里希 - 埃马纽埃尔•默克奖(2007 年),美国质谱协会质谱杰出贡献奖(2008 年),俄罗斯质谱学会金奖(2007 年),Curt Brunnee 奖(2009 年),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科技奖(2011 年),国际质谱基金会汤姆逊奖(2012 年)等。

自 2006 年以来,亚历山大一直与他的家人住在不来梅,他目前是赛默飞世尔生命科学质谱研究部主任、乌得勒支大学高分辨质谱教授。他发表了 70 余篇论文,并拥有 70 多项专利。

1-7.jpg

Takashi Hayashita
上智大学 | 总裁

Takashi Hayashita 教授 1985 年获得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学位。在神奈川大学担任研究助理工作后,他在得克萨斯理工大学从事了几年博士后研究。他曾在佐贺大学和东北大学担任副教授,并于 2005 年成为上智大学的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10 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上智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科学与工程研究生院主席,并于 2014 年成为上智大学第 15 任校长。Hayashita 教授曾担任大学内外的各种咨询职位,包括日本学术研究促进学会审查委员会顾问,国际商业委员会评审小组成员。他参加了多个专业组织,包括日本化学会,日本分析化学会,美国化学学会,主客体和超分子化学协会,日本离子交换协会和日本环糊精学会。2014 年,他获得了日本离子交换学会和日本环糊精学会的社会奖。他撰写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 135 原创研究论文,22 本专著书籍和评论。

他目前主要致力于开发针对水中的离子、分子和细菌的选择性分离和探测超分子分析试剂。

1-8.jpg

Peter Schoenmakers
阿姆斯特丹大学 | 教授

目前职位
教授、研究组组长
分析化学(包括法医应用)
阿姆斯特丹大学
编辑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电泳,质谱和其它分离和检测方法), Elsevier Science 出版
教育督导
COAST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tch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organization for analytical chemistry 

Peter Schoenmakers 是阿姆斯特丹大学分析化学教授。他主要研究分析分离技术,尤其是多维液相色谱法。他曾在代尔夫特,荷兰(跟随 Leo de Galan 教授),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跟随 Barry Karger 教授)求学。此后,他进入埃因霍温(荷兰)飞利浦公司,阿姆斯特丹和休斯顿壳牌公司工作。2011 年,他获得了 AJP 马丁奖章,2014 年,获得约翰•诺克斯勋章在,2015 年获得 Csaba Horváth 奖和 CASSS 奖。2016 年他获得了欧洲研究委员会优秀研究奖金。

1-9.jpg

王建华
东北大学 | 副校长

王建华教授 1962 年出生于中国山东。他毕业于南开,获得理学士学位,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在丹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自 2004 年 12 月起担任 TALANTA 杂志的副主编。他还曾是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06-2010) 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他目前主要研究流量分析协议和联用技术、复杂样品基质和生命科学分析痕量分析物(金属和生物大分子)分离等。

1-10.jpg

Albert Sickmann
ISAS | 教授

2008 年起 多特蒙德 ISAS 中心生化分析教授

• 2007 - 2008 维尔茨堡大学蛋白质质谱教授

• 2003 - 2007 维尔茨堡大学的 DFG 实验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组长

• 2002 - 2003 波鸿鲁尔大学蛋白质功能和蛋白质组学初级教授

奖项、奖学金、学会会员、合作(部分)

•德国蛋白质组学学会主席(2010-2018)

•蛋白质组学论坛(2015-2017),大会主席

•EUPA 委员会成员(2015-2017)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杂志副主编

研究领域

• 生物分析,蛋白质化学,系统生物学,定量质谱

教学经历

•波鸿鲁尔大学(医学院)

•多特蒙德大学(生物化学与化学工程系(BCI))

•苏格兰阿伯丁大学(自然与计算科学学院(NCS)化学系)

主要著作 (2005-2016) 

(共发表 196 篇, 引用数量近 7500 次,H 因子: 50) 

Schmidt, O.; A.B. Harbauer, A.B.; Rao, S.; Eyrich, B.; Zahedi, R. P.; Stojanovski, D.; Schonfisch, B.; Guiard, B.; Sickmann, A.; Pfanner, N.;Meisinger, C.: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 Import by Cytosolic Kinases Cell, 2011 

Vögtle, F. N.; Wortelkamp, S; Zahedi, R. P.; Becker, D.; Leidhold, C.; Gevaert, K.; Kellermann, J.; Voos, W.; Sickmann, A.; Pfanner, N.; Meisinger, C.: Global analysis of the mitochondrial N-proteome identifies a processing peptidase critical for protein stability Cell. 139(2) (2009) 428-39 

Meisinger, C.; Sickmann, A.; Pfanner, N.: The mitochondrial proteome: from inventory to function Cell 134 (1) (2008) 22-4 

Reinders, J.; Wagner, K.; Zahedi, R. P.; Stojanovski, D.; Eyrich, B.; van der Laan, M.; Rehling, P.; Sickmann, A.; Pfanner, N.; Meisinger, C.: Profiling phosphoproteins of yeast mitochondria reveals a role of phosphorylation in assembly of the ATP synthase Mol. Cell Proteomics 6(11) (2007) 1896-906 

Lewandrowski, U.; Moebius, J.; Walter, U.; Sickmann, A.: Elucidation of N-glycosylation sites on human platelet protein: a glycoproteomic approach Mol. Cell Proteomics 5(2) (2006) 226-33 

Lewandrowski, U.; Wortelkamp, S.; Lohrig, K.; Zahedi, R. P.; Wolters, D. A.; Walter, U.; Sickmann, A.: Platelet membrane proteomics: a novel repository for functional research Blood 114(1) (2009) 

Burkhart, J. M., Gambaryan, S., Watson, S. P., Jurk, K., Walter, U., Sickmann, A., Heemskerk, J. W. M., Zahedi, R. P.: What can Proteomics tell us about platelets? Circ. Res. 114 (2014) 1204-1219 

Vaudel, M., Burkhart, J. M., Zahedi, R. P., Oveland, E., Berven, F. S., Sickmann, A., Martens, L., Barsnes, H.: 

PeptideShaker enables reanalysis of MS-derived proteomics data sets Nat.Biotech. 33 (1) (2015) 22-4

1-11.jpg

李绍平
澳门大学 | 教授

李绍平教授现任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于 2000 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1997 年获药学硕士学位。

李教授是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杂志编辑。他还担任多家杂志编委,包括 Journal of Function Food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A/B,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和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等。

他是澳门国际虫草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中药协会理事,并担任中国天然药用资源/自然资源委员会工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中国药学协会/药用菌委员会,以及中药质量和安全委员会/中国本草协会等众多协会的联合主席等职务。他承担了 20 多项自然科学基金、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FDCT)和澳门大学研究项目。他作为编辑和副总编在美国和中国出版著作 4 部,发表了 200 多同行审阅期刊论文和书籍章节,H 指数 42,并持有 6 项中国专利和 1 项 PCT。

Boguslaw Buszewski
哥白尼大学 | 教授

Bogusław Buszewski 教授毕业于在居里夫人大学数学-物理-化学学院。1986 年,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技术大学获得化学技术博士学位。1992 年,获得科学博士(康复)学位。1994 年,他获得哥白尼大学 Toruń 教授职位,并于 1999 年获得化学教授头衔。硕士毕业后,他在卢布林居里罗多夫斯卡大学物理化学学院任助理。随后,他进入物理化学系,从事物理化学分离方法研究。从 1994 年起,他开始在托伦哥白尼大学化学系带领研究团队,并成为环境化学与生态分析系主任,后成为环境化学与生物分析部主席直至现在。2010 年起,他担任了 BioSep 分离方法和生物分析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

他曾在蒂宾根大学(德国)任洪堡特研究员,并在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南非,奥地利,荷兰,台湾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他曾担任波兰科学院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并于 2015 年至 2019 年间担任主席。他还是 26 个国内和国际期刊的编委,曾撰写或合著 15 本书,拥有多项专利(其中大多数已进入实际应用),发表讲座和 460 多篇科学论文(H = 40)。他是波兰(7000 多次引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化学家之一。他曾获得多项国内和国际组织颁发的奖项(包括名誉博士)和现已指导 33 名博士。

Buszewski 教授也是中欧分离科学研究组(CEGSS)时,Societas Humboldtiana Polonorum 总裁(2007-2013),波兰化学协会会长(2010- 2014 年),欧洲化学与分子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EuCheMS)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奥地利科学院院士。他曾任欧洲分离科学学会(EuSSS)主席(2010- 2014 年)。2007 年 10 月,他被波兰科学基金(FNP)授予大师(Mistrz)称号,并于 2009 年获得波兰总理奖。他还曾于 2013 年获得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奖,并获得特尔纳瓦 SS 西里尔和迪乌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5 年他被授予波尼亚 Restituta 骑士十字勋章。2009 年,他当选为欧洲分离科学学会(EuSSS)委员(2009-2014 任期)。目前,他是中欧分离科学研究组(CEGSS)的主席,兼波兰科学院分析化学委员会主席。

1-13.jpg

Ravi Bhushan
印度理工学院 | 教授

Ravi Bhushan 在焦特布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8 年),拥有世界一流的学术经历。他于 1979 年进入鲁尔基(今印度鲁尔基技术学院)大学教学岗位。1996 年,他成为正教授。他开发了对映体的直接分离方法,现在是公认的经典方法。1988 年,他被授予德国著名的洪堡奖学金; 他被挑选进入 AVH-项目在奥尔登堡大学工作,过去几年他在吉森大学工作。

他还参与建立花生,油菜,大豆的蛋白质主结构,并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他于 1992 年获得欧共体奖学金,并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从事黑麦蛋白质研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印度科学院院士。此外,Bhushan 教授还是多个学术机构的资深/终身会员。

Bhushan 教授是三家国际期刊编委,并作为特邀编辑组织了 4 期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UK) 生物医学色谱法特刊。

他于 2000 年在 IITRoorkee 成立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ell,并组织了数次会议和知识产权研讨会。2003 年 10 月,制定 IPR 知识产权政策,并在 2012 年 12 月制定了反剽窃政策. 他曾在在 IITRoorkee 和鲁尔基大学担任多项行政职务。

他撰写并制作了 8 部教育电视电影,并在全国性电视广播网 UGCCountrywide Classroom 播出。2010 年以来,他接受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和视频节目教育项目(UGC-CEC),制作了 08 教育技术软件包(教资会-CEC)。2007 年,他获得了 IITRoorkee「优秀教师奖」。

他目前的研究兴趣是采用液相色谱进行重要性药品化合物的拆分。到目前为止,他已指导博士生 28 名、硕士生 50 名,参与撰写 230 多篇国际权威杂志论文,受邀撰写多篇书籍和百科全书章节。此外,他还撰写了两本著作。

1-14.jpg

Alejandro Cifuente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Spain | 教授

Alejandro Cifuentes 博士是马德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正教授研究员,食品组学实验室主任。他长期担任 CSIC 食品科学研究研究所所长和 CSIC 工业发酵研究所副所长。他目前任 UAM + CSIC 代谢组学平台主任。Alejandro 主要从事食品组学、食品质量和安全高级分析方法(如代谢,转录,蛋白质组)的开发以及天然物质和食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和定性。他曾获得多项国家和国际奖项,并担任 12 家国际期刊(包括 J. J. Chromatogr. A, J. Pharmaceut. Biomed., J. Sep. Sci.,Food Anal. Method. and Int. J. Mol. Sci.)的编委。他还是 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Electrophoresis 和 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 的编辑。他发表了超过 230 篇 SCI 论文,出版 20 本书和书籍章节,拥有 8 项专利。他的 H 索引为 54(2016 年 1 月),总引用数超过 10000 次。Alejandro Cifuentes 曾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许多国家和国际会议上作了 150 多个受邀报告。他首次在 SCI 期刊上创造了食品组学概念(Foodomics)。

1-15.jpg

张峰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

张峰研究员现任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中国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他 2005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获德国马普奖学金于德国马普生物化学研究所(Max Plan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在 2012 年赢得了 MAOyisheng 科学技术奖。

他的研究领域是食品安全色谱/质谱,药用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张教授建立了一系列化学分析新方法。他进一步开拓了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的测定方法。

他已经成功完成了 30 个研究项目,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 80 多篇,著作 4 部,曾获得 10 多个重要科学奖项,包括北京科学技术奖。

1-16.jpg

Peter Wiesen
伍珀塔尔大学 | 教授

1976 – 1983 伍珀塔尔大学化学学位

1983 – 1987 伍珀塔尔大学化学博士

1999 伍珀塔尔大学物理化学实验室,就职「Atmospheric N2O」

1999 年起 伍珀塔尔大学物理化学实验室研究科学家

2003 年起 伍珀塔尔大学物理化学实验室杰出教授

2007 – 2012 伍珀塔尔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院长

2011 起 正教授、「Investigation of Atmospheric Processes」讲席教授

研究领域:大气化学和燃烧过程基元反应动力学、用于活性氮的超灵敏分析技术开发、非侵入式飞机排气检测测量技术、大气氧化能力(实验室,现场和模拟研究)、大气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

1991 德国联邦北莱茵威斯特法利亚 Rudolf von Bennigsen-Foerder-Price 奖

2005 年起德国化学学会大气化学工作组副主席

2014 年起德国化学学会「化学,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委员会主席 Bunsen 物理化学学会和德国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协会 (DECHEMA) 主席

2013 年起 VDI 空气质量控制(KRdL)委员会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1-17.jpg

童爱军
清华大学 | 教授

童爱军教授 1983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并于 1992 年在日本东京明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她自 1992 年 4 月开始在清华大学工作,2003 年晋升教授。她在在国际期刊上以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 100 余篇。

她目前的研究范围主要是荧光探针,传感器和荧光功能材料。

1-18.jpg

Professor Tadeusz Górecki
滑铁卢大学 | 教授

Tadeusz Górecki 是滑铁卢大学(ON)化学系教授。他在波兰格但斯克大学获得硕士工程师学位(1981 年)和博士学位(1986 年),并由波兰共和国总统授予化学科学教授职位(2009 年)。他目前担任科学学院合作教育副院长。Górecki 教授的科研兴趣包括:分离科学、全二维气相色谱(二维气相色谱)、高效 HPLC、被动采样、环境分析、场分析、加强提取技术等。他作为作者和共同作者出版了 22 本书/书籍章节,发表同行评审期刊论文 150 多篇,并作过超过 250 会议演讲(包括 55 个邀请报告),拥有 7 项专利/专利申请。他的论文已被引用近 5000 次。

1-19.jpg

欧阳钢锋
中山大学 | 教授

欧阳钢锋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皇家化学会会士、科技部青年领军人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和微萃取和分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微萃取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他现已在 Chem. Rev., Nat. Commun., ACS Nano, Chem. Sci., Anal. Chem., Environ. Sci. Technol. 等杂志发表高质量论文 100 余篇,引用 2000 多次。他还担任 Trends Anal. Chem. 杂志责任编辑, Anal. Chim. Acta, Microchem. J., Environ. Chemistry 和 Chinese J. Anal. Chim. 等杂志编委。

教育和工作背景:

1988.09 – 1992.06 四川大学化学系本科

1992.09 – 1995.06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

1999.09 – 2003.06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

2004.09 – 2005.12 加拿大 Waterloo 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2005.12 – 2010.12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0.12 – 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Jens Trafkowski
安捷伦 | 教授

Jens Trafkowski 是安捷伦液相分离部门全球产品经理,2012 年开始负责 1290 Infinity II2D-LC 解决方案。在 2011 年加入安捷伦之前,Jens 曾从事了六年 LC-MS 系统应用开发、培训和的技术支持工作。

Jens 在波恩法医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 HPLC-MS/ MS 在法医和临床毒理学上的应用。

1-21.jpg

陈曦
厦门大学 化学系 | 教授

陈曦是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福州大学特聘教授(2008- 2013 年)。2005 年,他当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5 年当选为福建省科技创新带头人。受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资助,他于 1996 年获得京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6 年至 1998 年,他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完成了博士后研究。

陈曦教授曾负责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 计划),中国国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他曾被授予 2005 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居第四位),2002 年和 2007 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陈曦教授现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化学分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计量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委员会委员、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微生物学食源性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技术顾问、厦门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他担任多家 SCI 期刊的编委:MicrochimicaActa 和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C: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esis and Ecotoxicology Reviews。他作为通讯作者在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and Anal. Chem. 等顶级化学类期刊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他是 2014 年到 2015 年爱思唯尔被引用最多的中国研究人员。他被引用最多的论文已有 400 次引用。他的总被引次数 4371 次,h 指数为 37。到 2016 年为止,他已获得 18 项发明专利。

1-22.jpg

Eric Denoyer 博士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 全球气相色谱业务市场总监

Dr. Eric Denoyer holds a PhD in Chemistry from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He started his career as an analytical chemist at American Cyanamid Central Research Labs working in engineered polymers and electronics chemicals. He then joined PerkinElmer Instruments working with SCIEX in the development of ICP-MS and laser sampling instrumentation. At PerkinElmer he held several leadership posi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inorganic, mass spectrometry, genomic, proteomic and chromatography analytical systems. In his current position, he is Global Director of Marketing for Gas Chromatography and Workflow Automation at Agilent Technologies. His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new products, and their commercialization, along with product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1-23.jpg

Xueqiang Gu
通用电气 | 亚太地区应用专员

Xueqiang Gu graduated from Tsinghua Univ. in 1996,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he continued to get a Master’s Degree at Tsinghua Univ.in Applied Chemistry in 1999. Later she worked at Shimadzu Company, as Application and Marketing Specialist for 6 years. And from 2009 to now, she works at GE (General Electric) Co, as APAC Application Specialist, at Analytical Instrument, Water Process Technologies, GE Power, in Beijing.

编辑: dxy_8hxjask7    来源:丁香园

主办单位
慕尼黑博览集团、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合办单位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协办单位
中国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