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六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九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治疗髋臼后壁横行骨折的手术入路策略

作者:林超文    2014-11-11
字体大小:

即使是有经验的手术医生,髋臼后壁横行骨折的治疗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Letournel等报道了117例髋臼后壁横行骨折,其中90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只有79例骨折获得满意复位,但是有12例的X线片发现有髋关节炎。还有23例骨折复位效果不满意,而且有17例发生关节炎。

Gansslen等报道了104例髋臼后壁横行骨折,其中有94例经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内固定治疗,有79例患者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Merle d’Aubigne评分是这类研究中最常见的疗效评估系统,而上述研究中约有1/3患者的评分为一般或差。

这些研究表明虽然临床医生倾向于采用K-L入路治疗这类骨折,但是复位效果并没有其他手术入路好。因此,K-L入路并不能使髋臼后壁横行骨折获得满意复位,而且延长的髂股入路也不能。总而言之,手术医生能控制骨折疗效的因素只有复位的质量,而后者又与关节炎有密切联系。

因此,Paul Tornetta医生等制定了基于坐耻骨骨折块部位、骨折块大小和移位方向的治疗策略(图1),来评估使用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或K-L入路治疗髋臼后壁横行骨折的骨折块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文章最近发表在Clin Orthop Relat Res上。


图1:髋臼后壁横行骨折的治疗策略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999年11月 5日到2012年8月22日间65例使用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或K-L入路治疗治疗的髋臼后壁横行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消炎痛6周来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根据治疗策略,有82%(53例)的患者采用K-L入路,而18%(12例)患者使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骨折复位质量通过X线前后位和Judet位片评估,而完全负重无疼痛和骨折无再移位表明骨折愈合。临床疗效主要通过Merle d’Aubigne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估,后者可发现缺血性坏死或关节病。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3个月到11年),X线平片提示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1mm)。前后联合入路组的骨折移位要大于K-L入路组(12.4:7.7mm),d’Aubigne平均评分为15.3分,关节炎的影像学关节炎评分为优良率达68%。有5例患者发生缺血性坏死,5例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还有4例发生浅部或深部感染,只有1例患者发生Brooker III型异位骨化。

因此,作者认为这个治疗策略可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来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质量和临床预后。然而,与其他手术方案一样,选择哪种手术入路不应该单单依靠这个治疗策略,而是应该结合受伤机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编辑: orthop223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