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 COA 国际学术大会(COA2016)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的陈仲强教授报告了《中-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后路手术治疗——57 例患者至少 3 年随访》。
角状后凸畸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畸形,对外观影响很大,且常合并腰背部疼痛和神经功能损害。对于中-重度脊柱成角后凸,腰背部疼痛和神经功能损害则更加明显和严重,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成角后凸局部畸形重,解剖关系复杂,手术的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
陈仲强教授回顾性研究了 2004 年 5 月~2012 年 9 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脊柱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的 57 例中-重度角状后凸患者,对这部分患者术后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效果进行了不少于三年的随访评估,手术效果满意。
入选的 57 例患者中,男性 30 例、女性 27 例。病因包括陈旧性结核性后凸 40 例,先天性后凸 16 例,脊柱肿瘤术后后凸 1 例。平均年龄 34.3 岁,所有患者数前后凸角度均大于 60°,平均后凸角度 94.6°。后凸顶点位于上中胸椎(T10 以上)30 例、胸腰段及腰椎(T10 及以下)27 例。20 例患者有既往手术史。
全部患者均采用脊柱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至少三年)的后凸局部 X 线摄片,测量所有后凸患者的后凸角度。除 3 例术前严重神经功能损害不能站立的患者外,对其余患者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全脊柱正侧位 X 线摄片,测量脊柱矢状位和冠状位的平衡情况。
结果显示:57 例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为 94.6°,术后平均为 31.0°,随访时平均为 34.4°。在至少三年的随访中,除因内固定失效导致复发的 6 例患者外,其余 51 例患者的矫形效果均得以维持。同时,由于后凸所引起的脊柱矢状位的失衡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在神经功能(Frankel 评分)和生活质量方面(ODI 评分)亦有显著的提高,PSI 总体满意率接近 90%。
共有 21 名患者出现 22 例手术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38.6%。最严重的并发症为一过性脊髓损伤。术中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损伤。术后并发症包括钛网松动、椎弓根螺钉松动、截骨处移位压迫脊髓各 1 例,内固定失败 6 例。
亚组分析显示:术前脊柱后凸角度小于 95°和年龄小于 35 岁者手术后凸矫正率较高。患者后凸顶点在下胸椎或胸腰段、Frankel E 级及无术后并发症者 ODI 改善率较高。
研究得出: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是治疗中-重度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手术后凸矫正率高,远期效果可靠,然而,作为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过程,它仍然有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陈仲强教授指出,对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手术应尽早进行,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上次没得到骨科医生专属领带?现在机会又来了~
COA2016 福利第二波,骨哥将送出《骨折治疗的 AO 原则》、《奈特简明骨科学彩色图谱(第 2 版)》、《各个击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骨科实用手术入路》4 本好书!
想知道与丁香园会议前方报道小分队并肩作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么?现在机会来啦!丁香园招募 COA2016 志愿者,名额有限,快来参加吧!
在 2016 年 11 月 17~20 日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 COA 国际学术大会期间,将举行本书的首发售书及签名赠书活动。
扫一扫,领走 5 个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