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

围歼打造猎杀慢性病的超级杀手

   2016-06-20
字体大小:

6月16日下午,在第七届慢病管理大会上,举办了题为「围歼打造猎杀慢性病的超级杀手」圆桌讨论。

thumb_3B3A2797_1024.jpg
图 1 会议现场嘉宾发言

thumb_3B3A2834_1024.jpg
图 2 会议现场参会人员

会议由著名医药/移动医疗作家刘谦主持,邀请到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女士,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程龙,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闫勇,春雨医生首席医疗官范晶先生,博奥颐和执行副总裁兼科学总监孙义民,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先生。嘉宾们就在慢病管理中各自的角色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孔灵芝女士在讨论中指出:慢病不能慢慢来,提高整体的对慢病的认识是第一要务。其次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的话,慢病才能有希望得到解决。而慢病的防病策略一定是一般人群到患病人群到高危人群。类似于微信运动等手段,不压制人性,而是调动起来他的主观能动性,激情的慢病管理,用互联网的技术帮助他们。但是互联网不是药品,不能代替医生。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技术应该会让慢病患者和慢病管理的服务提高。 慢病管理还是要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的作用,由全社会共同实现这个目标。

彭明强也提到:作为医院,国家提出分级诊疗,首诊在基层,慢病也应该重点在基层。现在我们重点做的有医联体,医联体就是把所谓的慢病、小病,能够在社区解决问题。互联网给慢病患者带来便捷,但是互联网本身不是医疗。

闫勇在谈论中提及: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医院本身是医疗服务的场所。有数据表明,有40%的看病人就是慢病患者。慢病有大量诊断后的管理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好什么时候才能到大医院就诊呢这个问题,所以大量的病人拥在大医院来。其实,慢病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某一些阶段的时候是需要专科医生进行治疗的。但是当这些问题解决以后,这个病人是一个慢性管理的过程,刚才说了互联网+这个概念,互联网、移动技术,还有云计算,现在在解决互联网医疗问题,其实在技术上没有难点,但是我们的难点在于我们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医疗及其管理的针对慢病的体系,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所以我觉得大医院的医生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疾病的关键阶段。第二个他把他专科的知识转化为疾病各个阶段需要管理的一些医生,包括全科医生,健康管理者,或者是护理人员,乃至于营养师等等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这些是大医院的专家的角色。

程龙在会中表示:现在的医疗体系对慢病管理目前来说,可能还有差距。大部分还是一个碎片化的,慢病间接性的过程中是需要有连续性来支撑的,在支撑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团体医疗,这个团队就是专科和全科之间的协同。反过来我们看,我们现在的医疗体系,没有管理体系在里面,互联网+其实是为了提供升级的空间。

范晶在讨论中提出:作为互联网公司,在慢病防控中是寄予更多的希望,互联网在慢病当中不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管理模式,以及后期的干预,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摸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更有效的管理,更有效的控制进展,通过什么方式能证明用互联网的方式更加有效。

孙义民在谈论中提及:把慢病管理切成两个阶段的话,第一阶段是没有得病之前的人群;第二阶段是得了病之后,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通过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重大慢病实现有效的防控,以预防为主。

张遇升在讨论中表示:对于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真真正正能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养活自己,这个是最重要的。

编辑: songjun    来源:第七届慢病管理大会

扫码关注丁香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