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丁香专访 更多 >>

丁香园专访刘建民教授

“东方会”目前不但是介绍国外先进神经介入技术和理念平台,是神经介入医生培训的平台,也是展示中国神经介入技术进展平台;刘教授也对Tubridge支架进行了介绍。

丁香园专访刘建民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1-09-14 06:23 文章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刘建民教授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OCIN   点击次数:

 



 
    丁香园:刘教授,欢迎接受丁香园的采访,请您谈谈“东方会”的特色和功能

    刘教授:神经介入在中国开展的比较晚,中国医院之间差距也比较大,“东方会”这个平台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把国外最先进的理念、知识、技术、材料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引进来;第二个,希望“东方会”也起到培训的作用,把国内现在在大医院已经可以做的神经介入技术能尽快普及到那些市级有能力开展神经介入的医院。“东方会”走过十年的历程,这是第十一届,可以说这两个目的达到了。“东方会”目前的形式,已经完全和国际接轨。每天早晨进行神经介入的基础知识培训。像今年会议期间,分别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关键技术解析,缺血性卒中的复筛查与评估,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基础知识和技巧培训。另外,“东方会”每一个session只关注一个问题,严格按疾病来分类,进行深入地讨论。“东方会”对于每一种疾病有专题讲座,个案的讨论和手术的演示。通过对疾病的全面展示,大家可以对某种疾病的诊治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再有一点,“东方会”是一个学术的平台,没有领导。会议中现场可以看到,没有主席台,不照相,没有安排游玩,会议从早到晚,一切围绕着学术来。“东方会”能从小到大,十年走下来,很多参会的老会员已经习惯了这种形式。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六点会议不停止,不间断。

 
    丁香园:最近几年“东方会”有何变化?
 
    刘教授:“东方会”从第五届之后,作用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我想变化本身来自于中国神经介入的迅速发展。神经介入在临床各个领域中可以说是和国际接轨比较好的。很多的技术和治疗的理念是走在国际前沿的,这两年应该说这种趋势更明显。现在的“东方会”,不仅仅是实践当初的两个目的,也成为了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神经介入发展的一个平台。欧美专家展示他们的技术,我们也展示我们的技术。另外,今年的会议,无论是EACoN会,还是ICS和OCIN,都采用全英文交流的形式,会议形式已经完全国际化了。尽管英语可能给与会的中国医生造成了一些障碍,但我想已经不是那样大的问题了。从本届东方会上,也可以看到,中国年轻的神经介入医生,素质都非常好。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上,也体现在英语水平上。
 
    丁香园:注意到本次会议采用了卫星直播手术演示,这是不是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亮点?
 
    刘教授:是的。我们可以放录相,可以用图片,但真实的手术演示,让与会者就像在观摩一台手术一样,而不是在回顾手术,回顾手术和观摩手术完全是两回事。现场演示是实时发生的,与会者的感觉、吸收知识的兴趣、关注程度都是不一样的。现场演示手术的顺利程度、手术的并发症、手术中碰到问题的解决、与会者时时都能感觉的到。对于训练和培训来说,我觉得手术演示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从第一届东方会开始,每届会议我们都要演示10台以上的手术,但我觉得还不够。从明年开始,手术转播的病例准备加一倍,手术讨论的内容更加的多,而会考虑把演讲的内容压缩。
 
    丁香园:关于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
 
    刘教授:谈到以病人为中心也好,为病人服务也好,有时候传统的医疗运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临床分科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运行到现在,真实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比如说一个疾病的治疗,就拿缺血性脑卒中来说,内外科之间已经没有了那样清晰的分界,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内外科的交叉也越来越多。科室单元的重新整合,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及时和准确的诊疗。这是一个趋势,比如美国,当一个学科交叉得厉害的时候,就会成立一个专门的Group,比如说有stroke center,epilepsy center等。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我们觉得经过整合之后的中心,可以使病人得到更准确、更及时的诊治。中心的脑血管病门诊是神经内外科一起接诊病人的,然后一起来做决定。在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急诊也是如此。对于一个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时间,早一分钟诊断,早一分钟治疗,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在长海医院神经内外科医生有共同的门诊,共同的急诊,共同的交接班,共同的病例讨论。这套机制的形成最重要的是为卒中病人争取到了时间,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患者病情评估的方法。在原来脑梗死的病人来医院后,想在时间窗内溶栓,很难做到。即便在时间窗内到达,要到神经内科看病,影像科评估,再到外科,一整套的过程走下来,很多病人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现在在神经急诊,基本上30-40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评估,这样就为病人争取了大量的时间。另外,中心的成立也使学科队伍建设做得更好。如果按原来的分科,我觉得可能很难培养出真正的脑卒中的医生。那样绝大部分医生的知识面太窄。通过中心的建设,通过共同进行患者的诊疗和讨论,组织读书报告会,一起组织这样的脑血管病会议,无论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还是影像科医生,都具备了比较全面脑血管病诊疗知识。这样接诊病人后,诊断或治疗就会比较准确。
 
    丁香园:颅内血管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指征
 
    刘教授:颅内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应该说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适应症也比较严格。3-4年前医学会就订过一个标准,国际上也有共识,但是因为缺少大宗的临床研究资料,因此也仅仅停留在共识阶段。共识认为,颅内狭窄有症状的,或颅内狭窄超过50-70%(这个数据是一些比较有名的神经介入中心推荐的,各个国家不完全一致),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或本身血管狭窄的条件匀许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像病变血管迂曲或病变部位过长等进行神经介入治疗要慎重。
 
    丁香园:关于Tubridge支架与弹簧圈合用
 
    刘教授:这样一个血管重建装置的目标是不需要弹簧圈,但有一些情况下现在仍要结合使用,像颅内的巨大动脉瘤,有报道用了血流导向装置之后,有低概率的出血事件,虽然是低概率,但后果很严重。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结合使用弹簧圈,这样形成血栓更快,把再出血的可能性降下来。另外,动脉瘤所在部位血管过于弯曲的时候,放这个支架缺少支撑,因此需要弹簧圈提供一个支持。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放好支架后,在动脉瘤段血液动力学改变不是很明显,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改变,会考虑放一些弹簧圈,让其更快的形成血栓。目前从随访的结果来看,加用了弹簧圈后,确实动脉瘤闭塞的概率要高。
 
    丁香园:不知道国内现在有没有在使用pipeline和silk支架?
 
    刘教授:还没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还没有批准使用。目前国内血流导向装置只有Tubridge获得SFDA批准进行了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结果。估计到今年年底Tubridge就可以开展多中心的研究了。可能到时会有十家医院参与到多中心研究当中来。
 
    丁香园:Tubridge支架与pipeline和silk支架的不同之处?
 
    刘教授:原理上是一致的。但与国外的两种支架相比,网孔密度是不一样的。总得来说,希望在动脉瘤段的密度高,而在动脉瘤两端有血管分支的地方网孔密度低。既能使动脉瘤血栓形成,也能将穿支血管被覆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丁香园:感谢刘教授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刘教授:不客气。
 

编辑: muoquan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