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丁香专访 更多 >>

丁香园专访刘建民教授

“东方会”目前不但是介绍国外先进神经介入技术和理念平台,是神经介入医生培训的平台,也是展示中国神经介入技术进展平台;刘教授也对Tubridge支架进行了介绍。

丁香园专访黄胜平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1-09-14 06:40 文章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黄胜平教授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OCIN   点击次数:


黄胜平教授在OCIN现场

丁香园:黄教授,您好,欢迎接受丁香园的采访,您本次讲座的主题关于是动-静脉瘘的综合治疗,请问儿童和成人髓周动静脉瘘临床特点有什么差别?

黄教授:儿童髓周动静脉瘘以先天性的为主,成人则先天和后天的都有,儿童处在脊髓发展过程中,往往瘘口比较大,脊髓受到压迫极容易引起发育障碍(如下肢发育)以及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成人因为发育成熟,相对以功能障碍为主而非发育障碍。脊髓血管畸形从病理生理角度有4个共性:(1)脊髓的盗血:血液从动脉流至静脉,造成脊髓动脉性的缺血(2)脊髓静脉高压:影响着脊髓静脉的引流,会引起静脉型缺血,表现为脊髓水肿(3)血管扩张血管迂曲扩张,造成脊髓的压迫(4)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比较少。

丁香园:关于儿童动静脉瘘治疗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黄教授:儿童有其特殊发病机制和发育特点,从治疗的角度讲,儿童体重轻,耐受药物的剂量以及射线都比成人要小,但实际治疗时却需要和成人相差不多的用药剂量及时间,只有足够的剂量才能达到有效的诊治,这是比较矛盾的;此外儿童术后的护理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张鸿祺教授在刚才讲座讨论阶段也向Berenstein教授提到一个的问题,儿童术后会不会出现过度灌注,出现过度灌注应该怎么办?Berenstein教授说这种情况不是很常见,如果出现过度灌注可降压治疗,但需要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儿童在配合方面会比较差,很难做到成人那样安静的配合。

丁香园:请您谈谈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的经验。

黄教授:过去治疗动脉瘤强调致密填塞,认为这样才能达到不复发,其实一方面过度填塞是一种“占位”,另一方面过度填塞需要较多的材料,相应也会增治疗费用,而实际很难做到完全致密填塞,动脉瘤越大,相应的瘤口越大,越难达到最终期望的效果;后来出现了辅助治疗,即球囊辅助或者支架辅助,希望将动脉瘤宽颈变为窄颈再进行填塞;但临床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的,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该是瘤颈部有组织覆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填塞,因此治疗需要这样的一个“桥梁(支架)”,支撑以及辅助血管内皮从瘤颈外周向内生长,最开始使用的支架网孔比较大,效果也不明显。后来人们想到了放置密网型支架(也叫血流逆转型支架),它可造成血液滞留,凝固,形成血栓,经过机体一段时间的调节,凝固的动脉瘤机化,缩小,减少了动脉瘤的占位效应,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放置密网支架也存在问题,像手术操作的技术问题、再狭窄的问题以及穿支问题。目前这种支架处于初步阶段,国内临床应用也不多,以临床研究为主。

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即使“最致密的填塞”也只能达到动脉瘤37%的空间,而且临床上很多动脉瘤并没有致密填塞但也达到了治愈的效果,所以提出这样的理念,就是一方面改变血流动力学,在瘤体内放置弹簧圈改变血流方向(血流动力学),另一方面在瘤颈口放置支架(桥梁),给内皮细胞提供一个有利由外向内的的生长环境。

丁香园:怎样才是比较理想的动脉瘤治疗效果?

黄教授:从治疗的角度来讲,不出血就是ok的,但我们的目的是防止再出血,除此外我们还要保证正常的脑血供不受影响,对于特殊的动脉瘤还要注意减少动脉瘤对机体的影响(比如压迫所致的眼睑下垂头痛等)。从手段上讲最有效的是瘤颈口被覆盖,现在也有提出瘤体内液体填塞—致密填塞 ,但也有20~25%复发率,说明致密填塞可能并不是治疗的根本。

丁香园:感谢黄教授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黄教授:不客气。

编辑: muoquan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