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可达47%,其中部分非典型增生认为是乳腺癌的临界性病变。研究资料表明,由于社会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此病的发病趋势近年不断上升,有关乳腺增生病的治疗目前尚需不断深化与探讨。本文拟从该病的病因入手,统计分析该病的现有治疗药物和已在研药物,指出开发该类药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对企业的药物开发选题有指导意义。
一、疾病概况
1、西医
本病系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病。一是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但对于导致内分泌障碍的原因,目前没有定论,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所以对本病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 主要采用激素疗法和内分泌疗法,常用的药物有:三苯氧胺、甲状腺激素类制剂、溴隐亭、丹那唑、性激素等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西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有较大的副作用,而且复发率高。尤其是性激素,应用后可能会进一步干扰人体的激素间的平衡,并增加癌变的可能。特别是本病需要长期服药,患者很难坚持,依从性较差。故而一般不把它们作为常规用药,仅在症状严重时,才考虑应用。
2、中医
中医认为肝肾两经与乳房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冲任两脉。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脉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也是引起乳癖的重要原因。肾为五脏之本,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滞,积瘀聚于乳房、胞宫,或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
中医按照辩证施治的原则,疏肝解郁,调摄冲任,消肿止痛,改善症状的效果非常好,无副作用。乳腺增生病是中医治疗具有绝对优势的病种之一。
结合以上对乳腺增生病因和治疗方法的对比分析,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标本兼治,具有绝对优势。所以本文从下面开始主要阐述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治疗。
二、现有品种及研发现状
1、已有国家标准品种(部颁\药典\新药标准转正\地标升国标)
标准出处 | 品名 | 生产厂家数 | 每日约用药金额(元) | 备注 |
部颁标准(8) | 乳核内消液(颗粒) | 29家 | 16.17-24.25 | 仿制热点 |
乳块消片(胶囊、颗粒、贴膏) | 8家 | 7.03-11.05 | 片、胶囊、颗粒均为保护品种 | |
乳康片(丸、胶囊、软胶囊、颗粒) | 7家 | 4.24-6.37 | 片中药保护品种 | |
乳疾灵颗粒( 胶囊) | 3家, | 3.83-7.67 | 颗粒中药保护品种,无制成总量 | |
散结止痛膏? | 1家 | 9.10 | 处方中有生川乌 | |
消核片 | 5家 |
| 无处方量 | |
乳宁片(胶囊) | 24家 | 19.90-39.80 | 仿制热点 | |
乳核散结片(胶囊) | 2家 | 2.57 | 无处方量 | |
新药标准转正(3) | 乳增宁胶囊(片) | 5家 | 10.80 | 无处方量 |
乳宁颗粒 | 1家 | 14.90 | 无处方量 | |
乳结康丸 | 1家 | 9.57 | 无处方量 | |
药典(3) | 小金丸(胶囊、片) | 33家 | 37.26-74.52 | 仿制热点 |
夏枯草膏 | 14家 | 2.76 |
| |
乳癖消片(颗粒、胶囊、贴膏) | 9家 | 11.25-13.74 | 无处方量 | |
地标升国标(10) | 祛瘀散结胶囊 | 1家 |
|
|
乳癖安消胶囊 |
| 20.00 | 剂改热点 | |
乳癖康片 | 1家 | 9.81 | 剂改热点 | |
乳癖清胶囊 | 1家 | 14.50-19.33 | 剂改热点 |
作者: bxc1007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