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半薄切片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选用SD大鼠耳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损伤模型
2.取材:
氯胺酮肌注麻醉迅速断头取出内耳,细针挑破蜗尖,去除镫骨足板,置入4%多聚甲醛液中4℃固定24 小时,更换10%EDTA 液三天一次,脱钙两周。
3.后固定:选用上述脱钙后的耳蜗,在解剖显微镜下修小耳蜗标本(修去前庭部份,注意修剪出极性,勿修成正方形与圆形造成包埋困难)后,用0.01M 的PBS缓冲液漂洗,在1%锇酸中固定1.5 小时,然后再用0.01M 的PBS 缓冲液漂洗。
4.脱水:
梯度酒精:30%、50%各30 分钟,70%过夜,90%20 分钟。再经丙酮脱水:90%酒精+90%丙酮(1:1)20 分钟,90%丙酮20 分钟,100%丙酮20 分钟×3 次。以上脱水过程中,除100%丙酮脱水时于常温下外,其余各步均于4℃冰箱内进行。
5.浸透剂浸透:
纯丙酮+618 包埋液 2:1 室温 3~4h
纯丙酮+618 包埋液 1:2 室温 过夜
618 纯包埋液 37℃ 2~3h
6.平板定向包埋:在解剖镜下,蜗尖朝上,蜗轴与切片平面平行,埋入包埋槽,不建议使用胶囊包埋,定位比较困难。
7.固化:
37℃烘箱内 过夜
45℃烘箱内 12h
60℃烘箱内 24h
二、方法:
包埋后的同一标本进行两步研究,先行半薄切片光镜研究,再做常规透射电镜研究。
1.半薄切片光镜研究:
(1)制片
将环氧树脂包埋块用标本夹夹持,置解剖显微镜下,用锉刀与安全刀片修磨去掉样品周围的树脂,与常规电镜定位不同,仅修去多余树脂,尽量保留样品的最大面积,以便更多地保存标本材料中的信息,亦无需切出定位角。磨至中轴将近,于超薄切片机上用新制玻璃刀(勿用已超切标本的)切出厚度为1µm 的过中轴连续切片,捞片后置于载玻片蒸馏水滴上,在60℃恒温加热板上展片并烘干,切片便牢固地贴附于载玻片上(如不用买来后再次清洗过的玻片,1µm 以下半薄切片玻片上无需涂胶,染色过程中较少出现某些文献报道的脱片7现象)。可间隔选取一张切片滴1%甲苯胺兰染色液置酒精灯上加热至热气冒出(勿沸腾,即所谓“近沸点染色”),然后自来水冲洗,观察形态,监视切片情况。选择形态较好的标本,间隔留片一张以获得连续切片,直到中轴切尽。
(2)脱脂
试剂配制:首先配制饱和氢氧化钠无水乙醇溶液9,必须静置一周以上,沉淀的氢氧化钠还会进一步溶解,最终溶液呈黄褐色油样。取上述溶液与甲苯按3∶1(体积比)混合成工作液(临用前配制,甲苯挥发性强,几小时后工作液中的甲苯便会挥发殆尽,可再次添加,这样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可以反复使)。
脱环氧树脂:将半薄切片置工作液中5~10min,无水酒精清洗5min×3 次,经梯度酒精(95%、90%、80%、70%、50%、25%各5 min)至水。脱脂成功的标志是观察标本周围的树脂是否已经消失。若是作下述Sato 法染色,梯度酒精至95%即可入水。
(3)染色
a.1%甲苯胺兰染色10
染液配制:
甲苯胺兰1g
硼砂1g
蒸馏水100ml
染色过程:
脱脂后标本滴1%甲苯胺兰染液后30 秒自来水洗即可,无需再加热。
b.次甲基蓝—碱性复红染色(Sato 等,1973)这是一步完成的多色性染色法,简单、迅速、可靠、可作为常规。
染液配制:
磷酸二氢钠0.5g
碱性复红0.25g
次甲基蓝0.2g
溶解于15ml 的0.5%硼酸溶液,连续搅拌,再加70ml 蒸馏水。最后加10ml 0.72%氢氧化钠溶液,使pH 达到6.8。溶液装瓶冰箱保存,用时摇动混匀、可连续使用数个月。若发现染液中有沉淀(多为复红)可以研碎后过滤。该染液用蒸馏水稀释一倍染色效果相同,可节省染液且染色时间比较好控制。
染色过程:
在软化和洗净的切片上,滴加稀释的次甲基蓝—碱性复红染液,于45~50℃热板或酒精灯上加热染色4~5 秒钟(不脱脂需加热,脱脂后无需加热);自来水冲洗,室温干燥(勿用梯度酒精脱水,否则染料会退色);二甲苯透明后中性树脂封闭,覆盖玻片;滴加香柏油后油镜下观察。染色时间随组织种类和所需观察的结构略有不同。需要加深染色时,可重复染色,其程度用显微镜控制。两种染色法染色过深均可以用1%盐酸酒精脱色,甚至可以将颜完全褪净,改行其他染色,进行同一客体的对比观察。
2.透射电镜研究:
已切过半薄切片的树脂块,切出定位角,再切厚片(0.7µm)后,1%甲苯胺兰染色,于显微镜下再次定位,再次修小定位,要求尽可能修小,修去标本的多余部份(注:已半薄切片的树脂块,在实体镜下通过光滑如镜的切面端,锇酸染成黑色的Corti 器清晰可见,根据要求也可直接选择所要的部份,不再半薄定位)超薄切片,铅染色后于JEM-1200EX 透射电镜下观察。两次修块如下图所示:
图 1 序贯修块示意图
外框为第一次半薄切片修块界限,内框为第二次超薄切片修块界限:
一、Sato染色法低倍镜下(×100)可见高质量的耳蜗过中轴全景,清晰显示氨基甙类抗生素从底圈到顶圈的损伤梯度,蜗尖可见细针所挑之孔(照片 1)。
一、材料
1.选用SD大鼠耳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损伤模型
2.取材:
氯胺酮肌注麻醉迅速断头取出内耳,细针挑破蜗尖,去除镫骨足板,置入4%多聚甲醛液中4℃固定24 小时,更换10%EDTA 液三天一次,脱钙两周。
3.后固定:选用上述脱钙后的耳蜗,在解剖显微镜下修小耳蜗标本(修去前庭部份,注意修剪出极性,勿修成正方形与圆形造成包埋困难)后,用0.01M 的PBS缓冲液漂洗,在1%锇酸中固定1.5 小时,然后再用0.01M 的PBS 缓冲液漂洗。
4.脱水:
梯度酒精:30%、50%各30 分钟,70%过夜,90%20 分钟。再经丙酮脱水:90%酒精+90%丙酮(1:1)20 分钟,90%丙酮20 分钟,100%丙酮20 分钟×3 次。以上脱水过程中,除100%丙酮脱水时于常温下外,其余各步均于4℃冰箱内进行。
5.浸透剂浸透:
纯丙酮+618 包埋液 2:1 室温 3~4h
纯丙酮+618 包埋液 1:2 室温 过夜
618 纯包埋液 37℃ 2~3h
6.平板定向包埋:在解剖镜下,蜗尖朝上,蜗轴与切片平面平行,埋入包埋槽,不建议使用胶囊包埋,定位比较困难。
7.固化:
37℃烘箱内 过夜
45℃烘箱内 12h
60℃烘箱内 24h
二、方法:
包埋后的同一标本进行两步研究,先行半薄切片光镜研究,再做常规透射电镜研究。
1.半薄切片光镜研究:
(1)制片
将环氧树脂包埋块用标本夹夹持,置解剖显微镜下,用锉刀与安全刀片修磨去掉样品周围的树脂,与常规电镜定位不同,仅修去多余树脂,尽量保留样品的最大面积,以便更多地保存标本材料中的信息,亦无需切出定位角。磨至中轴将近,于超薄切片机上用新制玻璃刀(勿用已超切标本的)切出厚度为1µm 的过中轴连续切片,捞片后置于载玻片蒸馏水滴上,在60℃恒温加热板上展片并烘干,切片便牢固地贴附于载玻片上(如不用买来后再次清洗过的玻片,1µm 以下半薄切片玻片上无需涂胶,染色过程中较少出现某些文献报道的脱片7现象)。可间隔选取一张切片滴1%甲苯胺兰染色液置酒精灯上加热至热气冒出(勿沸腾,即所谓“近沸点染色”),然后自来水冲洗,观察形态,监视切片情况。选择形态较好的标本,间隔留片一张以获得连续切片,直到中轴切尽。
(2)脱脂
试剂配制:首先配制饱和氢氧化钠无水乙醇溶液9,必须静置一周以上,沉淀的氢氧化钠还会进一步溶解,最终溶液呈黄褐色油样。取上述溶液与甲苯按3∶1(体积比)混合成工作液(临用前配制,甲苯挥发性强,几小时后工作液中的甲苯便会挥发殆尽,可再次添加,这样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可以反复使)。
脱环氧树脂:将半薄切片置工作液中5~10min,无水酒精清洗5min×3 次,经梯度酒精(95%、90%、80%、70%、50%、25%各5 min)至水。脱脂成功的标志是观察标本周围的树脂是否已经消失。若是作下述Sato 法染色,梯度酒精至95%即可入水。
(3)染色
a.1%甲苯胺兰染色10
染液配制:
甲苯胺兰1g
硼砂1g
蒸馏水100ml
染色过程:
脱脂后标本滴1%甲苯胺兰染液后30 秒自来水洗即可,无需再加热。
b.次甲基蓝—碱性复红染色(Sato 等,1973)这是一步完成的多色性染色法,简单、迅速、可靠、可作为常规。
染液配制:
磷酸二氢钠0.5g
碱性复红0.25g
次甲基蓝0.2g
溶解于15ml 的0.5%硼酸溶液,连续搅拌,再加70ml 蒸馏水。最后加10ml 0.72%氢氧化钠溶液,使pH 达到6.8。溶液装瓶冰箱保存,用时摇动混匀、可连续使用数个月。若发现染液中有沉淀(多为复红)可以研碎后过滤。该染液用蒸馏水稀释一倍染色效果相同,可节省染液且染色时间比较好控制。
染色过程:
在软化和洗净的切片上,滴加稀释的次甲基蓝—碱性复红染液,于45~50℃热板或酒精灯上加热染色4~5 秒钟(不脱脂需加热,脱脂后无需加热);自来水冲洗,室温干燥(勿用梯度酒精脱水,否则染料会退色);二甲苯透明后中性树脂封闭,覆盖玻片;滴加香柏油后油镜下观察。染色时间随组织种类和所需观察的结构略有不同。需要加深染色时,可重复染色,其程度用显微镜控制。两种染色法染色过深均可以用1%盐酸酒精脱色,甚至可以将颜完全褪净,改行其他染色,进行同一客体的对比观察。
2.透射电镜研究:
已切过半薄切片的树脂块,切出定位角,再切厚片(0.7µm)后,1%甲苯胺兰染色,于显微镜下再次定位,再次修小定位,要求尽可能修小,修去标本的多余部份(注:已半薄切片的树脂块,在实体镜下通过光滑如镜的切面端,锇酸染成黑色的Corti 器清晰可见,根据要求也可直接选择所要的部份,不再半薄定位)超薄切片,铅染色后于JEM-1200EX 透射电镜下观察。两次修块如下图所示:
图 1 序贯修块示意图
外框为第一次半薄切片修块界限,内框为第二次超薄切片修块界限:
一、Sato染色法低倍镜下(×100)可见高质量的耳蜗过中轴全景,清晰显示氨基甙类抗生素从底圈到顶圈的损伤梯度,蜗尖可见细针所挑之孔(照片 1)。
作者: cyberake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