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与内分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1-19 16:39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激素 内分泌 概述 点击次数:

5、胰岛

胰腺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外分泌胰酶(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等)经胰管入肠道,主要起消化食物作用。主要分布在胰体、胰尾部的内分泌细胞聚集成团,状如小岛,故名胰岛,胰岛由四种细胞组成,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胰高糖素升高血糖,可促进B细胞分泌胰岛素,基因重组生产的胰高糖素,如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和生(2mg/支)可用来治疗顽固低血糖,还可用来作胰高糖素兴奋试验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储备功能,比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省时省力;此外应用胰高糖素激发试验来诊断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的嗜铬细胞瘤,有重要临床价值。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与升糖激素(包括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一起维持血糖稳定,胰岛B细胞瘤可引起反复的低血糖发作,治疗为手术切除肿瘤。胰岛促胃泌素瘤可导致顽固性非典型部位的消化性溃疡称之为卓一艾二氏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6、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内分泌腺体

肾上腺皮质由外至内分三层,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作用,对维持机体的电解质平衡和体液容量起重要作用,球状带腺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过多,可引起高血压伴低血钾、高血钠(详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节);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功能亢进,可引起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s syndrome,库欣氏综合征),功能减退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如Addison病(详见前述)。网状带分泌性激素,主要是雄激素—脱氢异雄酮。

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肿瘤称嗜铬细胞瘤,这种瘤间断或持续分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这种病例早期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根治高血压,但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被忽略,对于阵发性高血压,持续高血压普通降压药疗效不佳或对α-受体阻滞剂很敏感或高血压、低血压交替的患者均应考虑此病的可能性,测定血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或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以及肾上腺影像学检查(B超、CT、MRI)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其它内分泌组织

1、血管内皮细胞是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内皮素(ET)、内皮舒张因子(EDRF)、前列腺素E2(PGE2)、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等,ET可收缩血管,EDRF实质就是一氧化氮(NO),可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内皮细胞受损时,ET↑、NO↓、ET/NO↑,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血小板聚集,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硝酸酯类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就是通过增加NO浓度而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NO作用机制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后者使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磷酸鸟苷(cGMP),cGMP作为第二信使而产生相应生物效应,如使血管平滑肌舒张,cGMP在磷酸二酯酶作用下降解而失去相应作用。治疗阳萎的药物西地那非(Sildenafil,商品名Viagra,译名伟哥或万艾可)作用机理就是选择性抑制阴茎海绵体血管内皮的5型磷酸二酯酶,从而增加局部cGMP浓度,增加cGMP的效应,使海绵体血管平滑肌舒张、阴茎充血而治疗阳萎,对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对于维持血压、有效血容量及调节水盐代谢均具有重要作用。病理生理情况下,在高血压的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中也担当重要角色,肾素是肾脏近球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它作用于由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ATI),ATI在肺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产生血管紧张素Ⅱ(ATⅡ),ATⅡ通过Ⅰ型(ATI)和Ⅱ型(ATII)受体起作用,ATⅡ主要的作用有①作用于全身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②刺激肾上腺球状带产生醛固酮,后者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保钠排钾;③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增加渴感,饮水增加,刺激盐欲,摄盐增加;④刺激中枢及周围交感神经,交感兴奋性增加,血压升高;⑤刺激许多生长因子分泌,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或AT1受体阻断剂如氯沙坦(50mg/片,美国默沙东公司)已作为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临床研究证明ACEI或AT1受体阻断剂能显著减轻糖尿病肾病或其它肾病的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RAS激活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长期应用ACEI或AI1受体阻断剂治疗心衰,可逆转心肌重构,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细胞外的醛固酮可刺激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胶原纤维,促使心肌纤维化,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小剂量的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20mg,1-2次/日)对抑制心血管的重构,改善慢性心衰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

心钠素(心房利钠因子,ANF)是由心房肌合成的具有强大利尿排钠作用的物质,已有人报道,应用人工合成的ANF治疗心衰。

3、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前列腺素族是一组由花四烯酸在环氧合酶(COX)作用下产生的代谢产物包括PGE1、PGE2、PGA2、PGF2、PGI2、TXA2等,前列腺素增加胃、十二肠粘膜血运,对粘膜有保护作用,肾脏也是产生前列腺素的重要场所,PGE2、PGI2可对抗由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加压素所诱导的系膜细胞收缩作用,还可影响水、钠代谢;前列腺素还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对各种关节炎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作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可抑制环氧合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消炎镇痛作用,但NSAID对COX-1(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肾脏)和COX-2(主要存在于关节)的抑制作用无选择性,因此长期应用NSAID可引起胃肠道潰痒、出血甚至穿孔,还可引起间质性肾炎等副作用,目前已有选择性COX-2抑制剂上市,明显减少了上述副作用,是风湿性疾病药物治疗上的一大进展,如美国辉瑞制药生产的塞来昔布(商品名“西乐葆”),用法100~200mg,每日1次;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罗非昔布(商品名“万络”)用量12.5-50mg,每日1次。

4、维生素D(VitD)主要对矿盐代谢起调节作用。

食物中没有VitD,必须在人体内合成,胆固醇在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在肝内25羟化酶作用下变为转为25(OH)D3,25(OH)D3在肾内1α羟化酶作用下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3,后者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动员骨钙入血,促进肠道和肾小管重吸收钙,与PTH一起维持钙代谢平衡,老年人或肾功能障碍的病人,1α羟化酶活性降低,钙吸收减少,易引起骨质疏松症或肾性骨病。

5、肾脏可产生红细胞生成素(EPO),它可促使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化成熟为红细胞,基因重组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如益比奥可用来治疗肾性贫血,用量100-150U/kg体重/日,皮下注射。

6、肝脏是许多激素的重要代谢场所,肝硬化时,肝脏对雌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灭活作用减弱,可有男子乳房发育、肝掌、蜘蛛痣、浮肿等表现,应用安体舒通利尿消肿就是针对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7、基因重组生产的粒系集落剌激因子(G-CSF)如惠尔血(25μg/支,用量1-10μg/kg体重/日皮下注射)和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如生白能(50μg/支)用于治疗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和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血液病治疗的重要进展。

8、脂肪组织是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且有可能成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以前认为脂肪组织只是燃料贮存库、组织器官间的充填物而已,现在认为脂肪组织是一个具有复杂内分泌及代谢作用、功能十分活跃的器官,脂肪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如①肿瘤坏死因子(TNF-α)②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③瘦素(Leptin)。TNF-α、PAI-1,Leptin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Leptin作用于中枢可抑制下丘脑食欲中枢,减少进食,肥胖者血Leptin明显升高,可能与中枢Leptin抵抗有关,Leptin还参与调控性发育与生殖。④雌激素,脂肪组织是雌激素产生的大工厂,与Leptin一起对性发育、青春期的萌动及月经周期的调节十分重要。⑤脂联素(adiponectin),具有对抗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新药。⑥抵抗素(resistin),导致全身多器官的胰岛素抵抗,肥胖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resistin水平均明显增高,故抵抗素成为肥胖与2型糖尿病新的联结点。⑦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物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种核受体超家族,包括PPAR-α,PPAR-γ,PPAR-δ。PPAR-γ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肝肾、骨骼肌、直肠上皮及巨噬细胞,PPAR-γ 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使前脂肪细胞变为成熟脂肪细胞,目前已上市的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亚)可激活PPAR-γ 受体,增强了胰岛素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使葡萄糖转运子(GLUT-4)数量增加导致葡萄糖利用增加,从而降低血糖,常用剂量4-8mg每日1次。贝特类降脂药,如力平之(非洛贝特)主要作用就是降低甘油三酯,其作用机制就是激动PPAR-α受体后,脂蛋白脂酶产生增加,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利用。⑧最近发现,脂肪组织合成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胰岛素抵抗也有关。( Nature 436, 356-362 (21 July 2005) | doi: 10.1038/nature03711)


编辑:蓝色幻想

< 上一页
分页: [1 ]   [2]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tjhzhjiasheng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