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口对口呼吸
口对口呼吸可以给受害者提供氧和通气。为了进行口对口呼吸,开放受害者气道,捏住患者的鼻孔,形成口对口密封状。每次呼吸超过1秒,然后“正常”吸气(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呼吸,时间超过1秒(Class IIb)。进行正常的吸气较深吸气能够防止救助者的头晕发生。人工呼吸最常见的困难是开放气道,所以如果受害者的胸廓在第一次人工呼吸时没发生起伏,应该确认仰头抬颏手法再进行第二次呼吸。
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考虑到安全问题,某些医务人员和初级救助者不愿意进行口对口呼吸,而更愿意通过口对通气防护装置进行人工呼吸。防护装置可能不会减少传染的风险,某些也许可能增加气流阻力。如果使用防护装置,但是不要因此延误人工呼吸。
防护装置一般有两种类型:面部防护板和口对面罩。面部防护板为透明塑料或硅树脂片,以防止救助者和患者直接接触,但是不能防护板防止救助者一侧的污染。
救助者有责任使用面部防护板作为口对口呼吸的代用品。他们可以迅速的更换使用面罩或球囊面罩呼吸。口对面罩有单向阀门,使得救助者可以向患者呼气,而患者呼气不会被救助者吸入。
某些面罩可以通过接口使用氧气。如果氧气可以使用,救助者应该使用的流量最小为12 L/min。
口对鼻呼吸口对气管套管呼吸
如果不能通过受害者口进行通气(如口严重外伤),口不能打开,受害者在水中,或形成口对口封闭困难,则推荐使用口对鼻呼吸(Class IIa)。一项病例研究表明口对鼻通气在成人是切实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证据水平5级)。
口对气管套管呼吸用于已有气管套管的受害者进行人工呼吸。在儿童面罩和气管套管可以形成密封(Class IIb)。尚未有证据表明口对气管套管呼吸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一项有关喉切除患者的研究表明儿童面罩比标准呼吸球囊更好的与气管套管密封(证据水平4级)。
球囊面罩通气
救助者可以通过球囊面罩通气供给室内空气或者氧气。一套球囊面罩通气装置可以在没有人工气道的情况下进行正压通气,但可能会导致胃膨胀及其并发症(见下)。使用面罩通气装置,每次呼吸应超过1秒,如果潮气量足够可见胸廓起伏。
球囊面罩通气装置
球囊面罩通气装置具有如下特点:一个入口阀门;如果有减压阀门,减压阀门可以分流;标准的15mm/22mm接头;氧气存贮器,能保证提供高浓度氧气;具有非重吸排气活瓣,而且不能异物被梗阻;入口阀门允许最大氧气流量30L/分;在正常环境及高温情况下易于操作,功能良好。
面罩应该是透明材料可以观察反流情况。能够和面部形成密封的腔隙,同时将面部和鼻包括在内。面罩有接口可以接入氧气(注入),有标准的15mm/22mm接头,能与一个成人和几个儿童尺寸连接。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是一种需要相当培训才能完成的技术。单独的救助者可以使用球囊面罩通气装置同时完成提下颏,将面罩在患者面部扣紧和挤压球囊。救助者必须同时观察每次呼吸的胸廓起伏情况。
由两个经过培训并有经验的救助者来实施球囊面罩人工呼吸是最有效的。一个开放气道,扣紧面罩,挤压球囊。两个人都应观察胸廓起伏情况。救助者应该使用一个成人球囊(1-2L)给予足够的潮气量使得胸廓起伏(Class IIa)。如果气道开放并且没有漏气(如面罩和面部密闭良好),每次挤压的容量在1L的球囊为1/2到2/3,在2L的球囊为1/3。如果患者没有人工气道,救助者复苏的每周期为30次按压和2次呼吸。救助者在按压暂停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超过1秒(Class IIa)。
如果可能医务人员应该使用氧气(浓度为40%,最小流量为10到12 L/min)。理想的球囊应该连接一个贮氧袋,可以提供100%的氧气。目前在BLS实践的很多领域(需要特殊的医学认证)中应用的人工气道包括喉罩和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受过良好训练并有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可以选择这些不同的装置进行救助(Class IIb)。这些装置比球囊面罩更复杂或更简单尚不清楚;为安全有效的使用球囊面罩和每种人工气道,都需要进行训练。
人工气道的通气
如果在CPR时,受害者已有人工气道,两个救助者可以进行CPR(如不会因为人工呼吸而打断按压)。现反,实施按压者可以进行连续的频率为100次/分的胸外按压,而且不会因为通气而暂停。实施通气者可以进行每分钟8到10次的通气。二者每2分钟交换操作,以防止实施按压者疲劳,导致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频率降低。如果有多人实施救助,应该每2分钟更换胸外按压者。
救助者应该避免过度通气,限制潮气量,但应保证胸廓起伏(Class IIa)。一项解释性研究表明,CPR中如果通气频率为12次/分,会导致胸内压升高,在按压期间减少回心血量。按压中静脉回流减少可以降低心搏出量,从而降低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在CPR中维持通气频率8-10次/分和避免过度通气十分重要。
自动呼吸机和手动触发流量限制复苏机
自动呼吸机(ATVs)对于有脉搏和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是有益的,无论院内还是院外患者(Class IIa)。对没有人工气道的心跳骤停患者,ATV可以不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就可通过流量控制潮气量。手动触发,氧气驱动,流量限制复苏机可能通过面罩通气而用于没有人工气道的CPR中。关于这些装置的进一步内容见第六部分。
环状软骨压迫法
压迫受害者的环状软骨可以使气管后移,将食管压迫在颈椎上面,防止胃膨胀,降低反流和误吸的危险。环状软骨压迫法通常需要第三名救助者,他不负责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如果受害者已经丧失意识(如没有呛咳或吞咽反射),即应该使用环状软骨压迫法。
检查脉搏(面向医务人员)(盒子5)
初级救助者检查无脉搏成功率只有10%(对心跳骤停的敏感性差),而对有脉搏者有40%被认为无脉搏(特异性差)。在ECC指南2000中,初级救助者的培训中去掉了脉搏检查,而医务人员的培训中也不再强调。即使医务人员也需要太长时间检查脉搏,在检查脉搏是否存在时也有困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不应超过10秒钟(Class IIa)。如果在10秒钟内没有脉搏,那么立即开始胸外按压(见下)。
只人工呼吸无胸外按压的CPRs(只面向医务人员—盒子5A)
对尚有自身循环(如可触及脉搏)的成人受害者需要人工呼吸,频率在10至12次/分钟,或每5至6秒一次(Class IIb)。无论有没有人工气道,每次呼吸都应超过1秒,并且可见胸廓起伏。在进行人工呼吸中,每2分钟重复检查脉搏(Class IIa),但是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秒。
胸外按压(盒子6)
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二分之一实施连续规则的按压。按压可以使胸内压力升高和直接按压心脏而引起血液流动。尽管正确的实施胸外按压能使收缩压峰值达到60到80mmHg,舒张压略低,但颈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很少超过40 mmHg。
尽管胸外按压所产生的血流很少,但是对于脑和心肌提供氧气和营养来说却至关重要。在VF SCA的患者,胸外按压可以像电击(如除颤)一样有效。如果意外发生后没有电击除颤,那么胸外按压则尤其重要。
多数关于胸外按压的生理学,不同按压频率的影响,按压-通气比值,按压周期(压下时间占胸廓弹回时间的百分比)等等资料都来自动物实验。不管怎样,研究人员在2005共识会议上就胸外按压达成几项结论:
1、CPR中“有效”的胸外按压对推动血流形成是必须的(Class I)。
2、为了使按压“有效”,按压时应“有力而快速”。对成人的复苏按压为100次/分钟,按压的幅度为1.5至2英寸(大约4至5厘米)。每次压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压下基本相等。
3、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
4、按压与人工呼吸最好的协调方法和最佳的按压-通气比值对生存率和神经系统转归仍需进一步研究。
口对口呼吸可以给受害者提供氧和通气。为了进行口对口呼吸,开放受害者气道,捏住患者的鼻孔,形成口对口密封状。每次呼吸超过1秒,然后“正常”吸气(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呼吸,时间超过1秒(Class IIb)。进行正常的吸气较深吸气能够防止救助者的头晕发生。人工呼吸最常见的困难是开放气道,所以如果受害者的胸廓在第一次人工呼吸时没发生起伏,应该确认仰头抬颏手法再进行第二次呼吸。
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考虑到安全问题,某些医务人员和初级救助者不愿意进行口对口呼吸,而更愿意通过口对通气防护装置进行人工呼吸。防护装置可能不会减少传染的风险,某些也许可能增加气流阻力。如果使用防护装置,但是不要因此延误人工呼吸。
防护装置一般有两种类型:面部防护板和口对面罩。面部防护板为透明塑料或硅树脂片,以防止救助者和患者直接接触,但是不能防护板防止救助者一侧的污染。
救助者有责任使用面部防护板作为口对口呼吸的代用品。他们可以迅速的更换使用面罩或球囊面罩呼吸。口对面罩有单向阀门,使得救助者可以向患者呼气,而患者呼气不会被救助者吸入。
某些面罩可以通过接口使用氧气。如果氧气可以使用,救助者应该使用的流量最小为12 L/min。
口对鼻呼吸口对气管套管呼吸
如果不能通过受害者口进行通气(如口严重外伤),口不能打开,受害者在水中,或形成口对口封闭困难,则推荐使用口对鼻呼吸(Class IIa)。一项病例研究表明口对鼻通气在成人是切实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证据水平5级)。
口对气管套管呼吸用于已有气管套管的受害者进行人工呼吸。在儿童面罩和气管套管可以形成密封(Class IIb)。尚未有证据表明口对气管套管呼吸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一项有关喉切除患者的研究表明儿童面罩比标准呼吸球囊更好的与气管套管密封(证据水平4级)。
球囊面罩通气
救助者可以通过球囊面罩通气供给室内空气或者氧气。一套球囊面罩通气装置可以在没有人工气道的情况下进行正压通气,但可能会导致胃膨胀及其并发症(见下)。使用面罩通气装置,每次呼吸应超过1秒,如果潮气量足够可见胸廓起伏。
球囊面罩通气装置
球囊面罩通气装置具有如下特点:一个入口阀门;如果有减压阀门,减压阀门可以分流;标准的15mm/22mm接头;氧气存贮器,能保证提供高浓度氧气;具有非重吸排气活瓣,而且不能异物被梗阻;入口阀门允许最大氧气流量30L/分;在正常环境及高温情况下易于操作,功能良好。
面罩应该是透明材料可以观察反流情况。能够和面部形成密封的腔隙,同时将面部和鼻包括在内。面罩有接口可以接入氧气(注入),有标准的15mm/22mm接头,能与一个成人和几个儿童尺寸连接。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是一种需要相当培训才能完成的技术。单独的救助者可以使用球囊面罩通气装置同时完成提下颏,将面罩在患者面部扣紧和挤压球囊。救助者必须同时观察每次呼吸的胸廓起伏情况。
由两个经过培训并有经验的救助者来实施球囊面罩人工呼吸是最有效的。一个开放气道,扣紧面罩,挤压球囊。两个人都应观察胸廓起伏情况。救助者应该使用一个成人球囊(1-2L)给予足够的潮气量使得胸廓起伏(Class IIa)。如果气道开放并且没有漏气(如面罩和面部密闭良好),每次挤压的容量在1L的球囊为1/2到2/3,在2L的球囊为1/3。如果患者没有人工气道,救助者复苏的每周期为30次按压和2次呼吸。救助者在按压暂停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超过1秒(Class IIa)。
如果可能医务人员应该使用氧气(浓度为40%,最小流量为10到12 L/min)。理想的球囊应该连接一个贮氧袋,可以提供100%的氧气。目前在BLS实践的很多领域(需要特殊的医学认证)中应用的人工气道包括喉罩和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受过良好训练并有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可以选择这些不同的装置进行救助(Class IIb)。这些装置比球囊面罩更复杂或更简单尚不清楚;为安全有效的使用球囊面罩和每种人工气道,都需要进行训练。
人工气道的通气
如果在CPR时,受害者已有人工气道,两个救助者可以进行CPR(如不会因为人工呼吸而打断按压)。现反,实施按压者可以进行连续的频率为100次/分的胸外按压,而且不会因为通气而暂停。实施通气者可以进行每分钟8到10次的通气。二者每2分钟交换操作,以防止实施按压者疲劳,导致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频率降低。如果有多人实施救助,应该每2分钟更换胸外按压者。
救助者应该避免过度通气,限制潮气量,但应保证胸廓起伏(Class IIa)。一项解释性研究表明,CPR中如果通气频率为12次/分,会导致胸内压升高,在按压期间减少回心血量。按压中静脉回流减少可以降低心搏出量,从而降低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在CPR中维持通气频率8-10次/分和避免过度通气十分重要。
自动呼吸机和手动触发流量限制复苏机
自动呼吸机(ATVs)对于有脉搏和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是有益的,无论院内还是院外患者(Class IIa)。对没有人工气道的心跳骤停患者,ATV可以不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就可通过流量控制潮气量。手动触发,氧气驱动,流量限制复苏机可能通过面罩通气而用于没有人工气道的CPR中。关于这些装置的进一步内容见第六部分。
环状软骨压迫法
压迫受害者的环状软骨可以使气管后移,将食管压迫在颈椎上面,防止胃膨胀,降低反流和误吸的危险。环状软骨压迫法通常需要第三名救助者,他不负责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如果受害者已经丧失意识(如没有呛咳或吞咽反射),即应该使用环状软骨压迫法。
检查脉搏(面向医务人员)(盒子5)
初级救助者检查无脉搏成功率只有10%(对心跳骤停的敏感性差),而对有脉搏者有40%被认为无脉搏(特异性差)。在ECC指南2000中,初级救助者的培训中去掉了脉搏检查,而医务人员的培训中也不再强调。即使医务人员也需要太长时间检查脉搏,在检查脉搏是否存在时也有困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不应超过10秒钟(Class IIa)。如果在10秒钟内没有脉搏,那么立即开始胸外按压(见下)。
只人工呼吸无胸外按压的CPRs(只面向医务人员—盒子5A)
对尚有自身循环(如可触及脉搏)的成人受害者需要人工呼吸,频率在10至12次/分钟,或每5至6秒一次(Class IIb)。无论有没有人工气道,每次呼吸都应超过1秒,并且可见胸廓起伏。在进行人工呼吸中,每2分钟重复检查脉搏(Class IIa),但是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秒。
胸外按压(盒子6)
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二分之一实施连续规则的按压。按压可以使胸内压力升高和直接按压心脏而引起血液流动。尽管正确的实施胸外按压能使收缩压峰值达到60到80mmHg,舒张压略低,但颈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很少超过40 mmHg。
尽管胸外按压所产生的血流很少,但是对于脑和心肌提供氧气和营养来说却至关重要。在VF SCA的患者,胸外按压可以像电击(如除颤)一样有效。如果意外发生后没有电击除颤,那么胸外按压则尤其重要。
多数关于胸外按压的生理学,不同按压频率的影响,按压-通气比值,按压周期(压下时间占胸廓弹回时间的百分比)等等资料都来自动物实验。不管怎样,研究人员在2005共识会议上就胸外按压达成几项结论:
1、CPR中“有效”的胸外按压对推动血流形成是必须的(Class I)。
2、为了使按压“有效”,按压时应“有力而快速”。对成人的复苏按压为100次/分钟,按压的幅度为1.5至2英寸(大约4至5厘米)。每次压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压下基本相等。
3、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
4、按压与人工呼吸最好的协调方法和最佳的按压-通气比值对生存率和神经系统转归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 美国心脏学会(AHA)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