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1-27 13:49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指南 心肺复苏 心血管急救 美国心脏学会 2005年 点击次数:

按压技术

为使按压效果最佳,受害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如平板或地面),而救助者跪在其胸旁。单人操作的“头上位CPR”(over-the-head CPR ,OTHCPR)与双人操作的“骑跨式CPR”(straddle CPR)的安全与效果还不清楚,但是这些基础在特定的场所可能有意义(证据水平6级)。(证据水平6级)。已有对“CPR适宜”的可排气床垫的研究表明它们不能给胸外按压提供合适的平面(证据水平6级)。

救助者按压时应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双乳头之间。应该把手掌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平行重叠压在其手背上(证据水平6级;Class IIa)。

按压胸骨的幅度为1.5至2英寸(大约4至5厘米),按压后使胸廓恢复原来位置。胸廓完全恢复原来位置可以使血流返回心脏,对有效的CPR是必须的,这一点应该在培训中强调(Class IIa)。按压与胸廓弹回/放松的时间接近(Class IIb)。在关于院外胸外按压和院内胸外按压的研究中,有40%按压幅度不够。救助者应该练习正确的按压,数分钟更换,以减少疲劳对胸外按压的幅度和频率的影响(见下)。

来自人类的研究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判断单次胸外按压的合适频率。动物和人类研究都支持灾CPR中维持足够血流的胸外按压的频率为80次/分钟。我们推荐的频率为100次/分钟(Class IIa)。

两项人类观察性研究表明胸外按压的中断非常普遍。在这些研究中CPR复苏人员在整个心跳骤停期间没有进行胸外按压的时间达24%到49%。

在动物模型中,胸外按压的中断和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相关,更加频繁和延长的中断,冠状动脉平均灌注压进一步降低。在三项动物研究中频繁和延长的胸外按压中断与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相关,能够降低生存率,削弱复苏后心肌功能(证据水平6级)。一些动物研究表明持续的胸外按压尽量减少或没有中断比标准CPR可以带来更高的复苏成功率(证据水平6级)。本指南推荐所有救助者在胸外按压时在检查脉搏,分析心律或进行其他操作时尽量减少按压中断(Class IIa)。

初级救助者应该在AED到达,受害者开始自主活动或EMS人员接手之前持续进行CPR(Class IIa)。初级救助者不应该在检查循环系统或受害者反应时进行胸外按压有过多中断(Class IIa)。医务人员在胸外按压中应努力减少中断,尽量不超过10秒钟,除外一些特殊操作,如建立人工气道或者进行除颤(Class IIa)。

我们强烈建议在CPR过程中不应该搬动患者,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或者其创伤需要外科处理。复苏开始后,CPR应在患者被发现的地点进行,尽量减少中断。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彻底恢复。在人类和猪的CPR研究中,胸廓恢复不彻底很常见,其中部分是在救助者疲劳时发生。在CPR的BLS中胸廓不完全回复可导致胸内压升高,减少冠状动脉和脑灌注(证据水平6级)。CPR培训中应该强调胸外按压中胸廓完全回复的重要性。

人体模型和动物研究研究表明胸外按压有效周期(按压周期中下压部分)从20%增加至50%时,与按压频率增加到130至150次/分钟时冠状动脉与脑灌注的增加相同(证据水平6级)。所推荐有效周期为50%比较容易完成。

救助者的疲劳可能回导致按压的疲劳和幅度不够。在CPR开始后1分钟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疲劳和按压减弱,但复苏者可能在开始后5分钟还否认疲劳(证据水平6级)。如果有两名或更多的救助者,有理由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或在5个比例为30:2的按压与人工呼吸周期后)。每次更换尽量在5秒钟内完成(Class IIb)。如果有两名救助者位于患者的两边,其中一名应做好准备每2分钟接替“按压操作者”。

过去胸外按压的标准力量用可触及的颈动脉或股动脉来作为标准。但是在CPR中可能回触及静脉搏动却没有动脉血流。目前证据表明胸外按压的力度和持续时间能维持适量的血流的建议为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 

按压-通气比值 

本指南推荐按压-通气比值为30:2仍需进一步证实(Class IIa)。在婴幼儿和儿童(参见第十一部分:儿童基本生命支持),两名救助者所使用的比值为15:2(Class IIb)。

30:2比值的确定来自专家共识,而并非确切的证据。其本意是增加按压次数,减少过度通气,减少因人工呼吸的按压中断,使技术传授与推广简化。有一项模型研究表明救助者可能发现按压-通气比值30:2比15:2更易疲劳。

有关CPR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协调的最佳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有或没有人工气道情况下,明确按压-通气比值对生存率和神经系统转归的影响。

如果已经有了人工气道,两名救助者不必再进行CPR周期(如按压因为人工呼吸而中断)。相反,按压者可以进行连续的频率为100次/分钟的按压,而不会因为人工呼吸而中断。另一人实施8至10次/分钟的人工呼吸。为了防止按压者疲劳和按压质量与频率下降,每2分钟二者更换。当有多人参与复苏时,应该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

按压频率是指按压的速度,而不是实际每分钟按压的数量。实际的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与AED分析引起中断的次数和时间的共同影响。救助者必须竭尽全力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在一项院外研究中,救助实施的按压频率为100至121次/分钟,但是由于频繁的间断实际每分钟按压次数仅为60次。

CPR通知

来源于两项成人研究的证据表明在院外和院内未经提前通知的CPR中,胸外按压的频率多数不符合标准。人类,动物和人体模型的研究均表明,无论院内还是院外CPR,使用CPR通知设备均有助于改善呼气末二氧化碳和/或CPR质量。院内院外安装CPR通知设备可能都有意义(Class IIb)。

仅胸外按压的CPR

在成人心跳骤停的CPR中,仅有胸外按压而没有人工呼吸的转归也明显优于没有CPR。经过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和初级救助者一样不容易给陌生的心跳骤停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一些观察性研究中发现,由初级救助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跳骤停患者的转归优于没有CPR者,但转归最好的仍然是按压和人工呼吸均有(证据水平3级,4级)。一些动物实验研究(证据水平6级)和临床证据的推断表明在成人VF SCA患者进行CPR最初的5分钟人工呼吸并非必须的。如果气道开放,偶尔的喘息和胸廓被动活动也可能提供气体交换。此外,在CPR中低水平的分钟通气可能对维持通气-灌注比是必要的。

尽管最佳的CPR是按压和人工呼吸均有,但由于非专业人员也许不能或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那么应该鼓励其进行只有胸外按压的CPR(Class IIa)。

胸外按压的其他方法

其他方式的CPR技术与装置的有关内容参见第六部分。

“咳嗽”CPR

如果受害者没有意识,那么“咳嗽”CPR是没有用处的,对初级救助者CPR也没有用处。之所以叫做“咳嗽”CPR是因为报道其用于清醒监护发生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更多内容参见第六部分。

俯卧位CPR

当患者无法被放置为仰卧位置,救助者应该考虑进行俯卧位CPR,尤其已经有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证据水平5级;Class IIb)。一项关于6名患者的交叉研究(证据水平3级)和3个病例报道(证据水平5级)报道了气管插管住院患者在俯卧位进行CPR的血压高于接受仰卧位CPR。六个病例系列共包括了22名气管插管住院患者接受俯卧位CPR有10人生存(证据水平5级)。

除颤(盒子8,9,10) 

所有BLS复苏人员得到除颤的培训,因为室颤是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7]。当这些患者在3至5分钟内得到旁观者的CPR和除颤,其生存率至最高的。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立即除颤是最佳的处理(Class I)。

除颤之前CPR的作用是延迟VF SCA。在EMS到达除颤之前有4至5分钟,一项前后对照研究(证据水平3级)和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水平2级)证明在院外的室颤/室速患者,在除颤前接受短暂的CPR(1.5至3分钟)有助于改善自主循环恢复和提高生存率。但是另一项随即对照研究却证明在院外的室颤/室速患者,在除颤前的CPR无助于改善自主循环恢复和提高生存率(证据水平2级)。

因此,旁观者可以在EMS到达之前,没检查心脏节律没除颤的情况下,对有目击的院外成人心跳骤停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CPR(例如5个循环或者大约2分钟)(Class IIb)。如果已经准备初级救助者AED计划(AED已经配备并且可用)和院内患者,或EMS人员目击心跳骤停,救助者应该尽快实施除颤(Class IIa)。有关除颤将在第五部分:电生理治疗中讨论。


编辑:ache

< 上一页
分页: [1 ]   [2 ]   [3 ]   [4 ]   [5]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美国心脏学会(AHA)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