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小兵博士-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系列讲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18 15:4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吴小兵 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点击次数:

主讲人个人成就简介

吴小兵博士做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863计划基因治疗重大关键项目课题“应用于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型病毒载体的研制”(2000年结题)和攀登计划课题子课题“用于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的研制”(1999年结题), 863计划中试项目“rAAV病毒载体的中试生产研究”(2000.7-2003.1),在所承担的课题的关键技术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贡献包括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AV载体包装系统、生产和纯化方法及工艺,解决了AAV大量制备方面的技术瓶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或医院开展合作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AAV载体在基因治疗、疫苗、组织工程及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所研制的治疗血友病B的AAV2-hFIX注射液已被SDA批准进入I期临床试验(2003-3-14),成为中国批准的首次应用AAV载体的临床研究的生物技术新药。其余几项用AAV载体进行的基因治疗项目也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在各项重要技术上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共12项。使我国在这项技术上跻身于世界前列。在今年启动的973计划基因治疗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子项目中承担“新型病毒载体的研究”课题(2004.9-2009.9)。

主要经历
1981-1986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疗系 学士
1986-1989 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化学系 硕士生
1989-1993 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助教,讲师
1993-1996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系 博士生
1996-1998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1998- 至今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00- 至今 本元正阳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主讲人所在科室/单位/公司简介:

本元正阳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病毒基因载体研发基地

本元正阳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一家专业化的基因治疗和病毒载体研发公司,主要业务方向是基因治疗载体技术研究、基因治疗药物及载体疫苗开发、基因载体合同生产及质量检定服务。
公司在系列病毒载体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在AAV载体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利用这些技术开发基因治疗药物和开展基因载体的合同服务。在基因治疗药物开发方面,针对的疾病主要包括遗传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另外基因载体还在载体疫苗的研制和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方面有应用前景。
作为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病毒基因载体研发基地,拥有各种常用基因载体的生产和纯化技术,并具有开发新型病毒载体的能力。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腺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HSV)载体的包装系统及生产纯化方法和工艺。具备重组AAV病毒、重组腺病毒和质粒DNA的中试生产能力和符合GMP规范的设施。所制备的重组AAV病毒、重组腺病毒和质粒DNA的技术指标达到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要求的质量标准。

地 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中路6号
邮政编码:100176
公司网址:WWW.AGTC.COM.CN
电 话:010-67871177
传 真:010-67877776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7年,采取边建设、边开放的方针,于1989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1993年、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被评为良好。本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侯云德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暂由侯云德院士代理。
  实验室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和病毒基因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病毒相关新型细胞因子基因工程; 2)新型病毒疫苗与抗体工程;(3)我国重要病毒的结构与功能;(4)病毒等微生物的基因组工程; (5)新型病毒载体与病毒基因元件的研究;(6)病毒及其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样性和病毒芯片。
实验室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卫生步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先后获新药证书9个;在国内外包括《Cell》、《Science》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近500余篇、专著10余册,专利5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百余人。目前从本实验室出国深造的人员有150人左右。
  多年来,实验室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其中突出的有:金奇,金冬雁, 吴小兵等,现均已成为科研工作中的领军人物。金奇研究员担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为973计划“严重传染病防治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生物信息专家组组长等多项要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美国“人类健康与服务部部长奖”和James H.Nakano杰出科技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多年来,实验室的研究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1995年12月《Science》的“中国科学”专栏中,曾载文对本实验室进行介绍;多年来,全国约有200多个实验室使用了本实验室研制的生物材料;1989年以来国内批准上市的基因新药中有一半使用了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并在华北制药、深圳科兴等一批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建立了成果转化基地,从而为我国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地 址:北京市宣武区迎新街100号
邮政编码:100052
依托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电 话:010-63519566,63519784
实验室主任:侯云德

讲座内容简介:
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系列讲座
第一讲 基因治疗发展战略(资料:一个ppt文件,一个word文件)
第二讲 病毒载体概述
第三讲 腺相关病毒载体
第四讲 腺病毒载体
第五讲 其他病毒载体(反转录病毒载体、RNA病毒载体)
第六讲 基因治疗研究方案

主讲人联系方式:
wu_xb@agtc.com.cn

声明:主讲人本人愿意坚持网上学术讨论公开公平原则,理性对待有关学术的不同声音,并与大家积极讨论,达到学术共同进步的目的。

基因治疗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策略

吴小兵  博士

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本元正阳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63计划生物领域病毒基因载体研发基地(技术总监)
(2004年4月)

一、 基因治疗回顾
早在1968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布莱泽在的文章,首次在医学界提出了基因疗法的概念。但直到1990年,人类才首次进行了相关临床试验。美国French Anderson于1990年9月进行了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腺苷脱氨酶(ADA)基因导入人自身T淋巴细胞扩增后输回患者体内,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成为世界基因治疗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基因治疗研究和开发的序幕。
基因治疗首次提出了将遗传物质导入体内来治疗人类疾病的概念。一方面,它的实现将为医学带来革命性的进步;另一方面,基因治疗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伦理学上都涉及到许多新概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从一开始基因治疗就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乃至公众的极大热情和关注,同时也一直伴随着疑问和争议。1990年至今已开展了600余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试验的患者人数超过3500人。

美国、欧洲、芬兰和日本等国都成立了专业化的基因治疗协会,其中以美国基因治疗协会(ASGT,1996年成立)和欧洲基因治疗协会(ESGT,2001年正式成立,前身可追溯到1992年)办得最为成功,它们分别创办了基因治疗专业杂志“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和基因医学杂志(J. Gene Medicine),成为基因治疗研究者必读的期刊。这两个协会每年分别举办基因治疗年会,及时汇集世界上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

除了学术研究以外,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在基因治疗发展的较早期就开始介入该领域。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用于基因治疗研究的总投入约1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是欧洲。初步统计,美国现有基因治疗公司100多家。全球有基因治疗公司200余家。由于基因载体技术是基因治疗中的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同一种载体无论携带什么不同的基因,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因此,国外对设立基因载体中心和相应的GMP设施十分重视,向科研院所、医院和大学研究者提供专业化载体生产制备和检测服务的组织和企业应运而生,成为基因治疗行业中的重要成员。这种分工使从事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研究者或公司不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载体的制备,而是专注于创新性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已成立了5家受NIH资助国家基因载体实验室(NGVL),分别提供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AAV载体、质粒DNA等的制备检测服务和安全性评价服务。有些大学和医院也有自己专门的载体中心(vector core),此外还有许多提供某种或几种基因载体合同生产和服务的不同规模的公司。ESGT网站上公布的提供基因载体生产和检测的公司(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Companies)就有20家之多。

我国的基因治疗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启动后的第一个5年计划(国家七五期间)就获得了立项支持(1987- 至今),早期从事基因治疗研究的中国科学家包括顾建人、刘德培、吴旻、薛京伦等及他们领导的课题组。1991年我国复旦大学薛京伦教授主持了世界上首次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研究。十几年来,我国的基因治疗研究受到了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等科技计划的支持,培养了一批长期从事基因治疗研究的科研队伍。 在基因治疗临床研究方面,初步统计我国SDA批准进行了7项临床试验方案,主要涉及的疾病包括血友病B、脑瘤、头颈部肿瘤、肢体缺血等,所使用的基因载体涉及逆转录病毒、腺病毒、AAV和质粒DNA。2004年初,我国批准了治疗头颈部肿瘤的腺病毒-P53注射液的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打破了基因治疗无上市药物的僵局,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反响,增强了研究者和投资者对基因治疗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信心。

编者:西门吹血

下一页 >
分页: [1]   [2 ]   [3 ]   [4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吴小兵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