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是怎样炼成的》部分内容选读(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第四节 数码相机应用
数码时代里不得不提及这个数码相机。本节内容不是为了介绍如何如何拍风景照等,而是向大家介绍如何应用数码相机来收集科研上或临床工作中的数据资料,以备后用。如果看完本节内容觉得有一显身手的冲动,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编者按
一、医学工作者如何选择数码相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产品日渐普及。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和掌上电脑等数码产品已为人们所熟悉。在众多的数码产品中数码相机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数码相机的应用已随处可见。国内较大的综合医院的外科医生常配备数码相机,不论是收集病例资料还是参加学术会议及实验研究中,实用的数码相机会为医学科研人员提供极大的帮助,医学研究生也同样需要配备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作为医学研究生我们如何选择实用的数码相机呢?以下参数可以参考。
(一)小巧:这点很重要。体积小,方便随身携带。出门诊、查房或实验过程中可随时能拿出来拍,进手术室或实验室也不需要担心放一边被窃或者遗忘带回。
(二)可翻转LCD(液晶屏)或旋转镜:旋转镜头虽然优势很明显,功能很好,在手术台上拍摄很方便,但由于通常体积较大,携带不便,限制了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很多医学工作者选择数码相机时没有注意此点。可翻转LCD使用方便,方便了在显微镜下拍摄图片以及拍摄手术中宏观及微观照片。可以想象如果是应用固定LCD的数码相机,术中拍摄术野及拍摄显微镜下细胞照片时看清LCD会很不方便。可翻转LCD将帮助拍摄者在各个方向看清LCD。在临床或是基础科研工作中,常需拍摄一些图片,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有满意的拍摄角度,比如拍摄影像图片,读片箱位置过高或过低时可翻转LCD将帮助您拍摄出满意的照片。
(三)要有录像功能:参加学术会议时,各种讲座中常会播放一些手术或科研实验等录像资料,这时如果使用没有录像功能的数码相机(比如单反数码相机),只能束手无策,难以收集到全部资料而留下遗憾。
(四)微距: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常需拍摄出清晰的局部CT图片以及显微镜下细胞照片,这时良好的微距功能能够保证拍摄出满意的局部放大照片。通常微距在5cm以内即能保证临床及科研工作需要。很多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很好,近拍甚至可以达到1cm,图像完美,只是体积稍大而限制了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良好的微距功能能帮助拍摄出清晰的显微镜下照片,当然这需要反复练习和拍摄经验的积累。位置对于数码相机在显微镜上的拍摄很重要,熟练使用数码相机的医师可以拍摄出清晰的各种显微镜下照片。
(五)画质要好:数码相机中的成熟品牌画质通常令人满意。Canon系列的画质令人满意;Nikon的画质也可以但是闪光灯一般不够亮,在光线不足时拍摄夜景或人像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Olympus图像相对细腻,只是色彩上不够鲜明;Sony的相机设计比较时尚,但画质相对一般,不过F717等经典机型用起来还是比较顺手。
(六)光学变焦:3倍光学变焦就能满足一般需要。临床及科研工作中,通常不需要拍摄很远距离的图像。12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在参加学术会议时从数十米外亦能拍摄出清晰的画面,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拍摄出的照片能表现出很好的景深,但12倍的变焦的数码相机体积较大,不方便随身携带以及在门诊和实验室的使用。
(七)大光圈:大光圈数码相机有较快的快门速度,这样容易捕捉到流动主体的瞬间图象。所以容易能在昏暗的室内利用自然光线拍出满意的人像照。F2.0大光圈的数码相机优势明显。
(八)像素大小:300万像素就能满足一般需要。在日常的病例及科研文字资料拍摄中,640×480就足够了,可以用1280,很少用到2592×1944(即500万像素)。一般1024的就能很好的冲印6寸照片了。当然,如果是要发表在重要刊物上的,那么推荐您使用带Tiff格式图片的相机以及像素300万~500万左右的相机。目前400万像素以上数码相机是主流。
(九)电池:目前数码相机所用的电池可分为专用的锂电池与一般干电池两种。通常高阶产品或特别薄的款式大都使用专用锂电池,锂电池有寿命限制,在充电一定次数后会有老化现象,且价格相对较高。比起专用锂电池,使用一般干电池的数码相机比例越来越高。使用这种电池最大的好处是成本低,且续航能力强,就算是临时没电也容易购买。建议使用可以充电的镍氢电池,不仅电量较足,而且更经济。若临时没电,一般碱性电池是最佳的替代产品。虽然使用5号电池会使数码相机重量增加,但对于临床及从事科研的医学工作者来说确实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十)存储卡:无论是SD卡或CF卡,如用于临床及科研建议购买1024M的,一些医生在参加学术会议或实验工作中时应用128M或256M卡,常出现存储卡空间已满,却又来不及将照片及时转存到电脑上,影响到资料的收集。配备的大容量的1024M存储卡,即使连续拍摄大量显微镜下照片及一些手术录像短片,也不会为空间问题而担心,一般来说,参加3天学术会议,1024M存储卡就能满足需要。
功能强大的数码相机很多,医学工作者选择的数码相机是应用于临床及科研,所以建议从以上所述考虑如何选择。单反数码相机功能强大有诸多优点,但其体积较大,门诊病人看到如此“庞大”的相机,常会心存“恐惧”,且查房的时候背着较大的相机,也会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不方便随身携带、大多不能录像等特点决定了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希望每位医学工作者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数码相机。
二、临床科研工作中数码照相实战
相信阅读以上内容的医学工作者已经对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如何选择数码相机有所领悟。适合的数码相机好比计算机的“硬件”,而具体操作方法则好比“软件”。对于拍摄出满意的临床、科研或实验图片,二者缺一不可。
相信大多数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天在门诊或病房见到一个罕见的典型病例,或者实验室细胞培养皿上突然出现了特征性的细胞,需要我们拍摄下来。这样可以方便大家在临床科室讨论病例和会诊,或者记录详细的实验过程,有利收集第一手资料,提高临床或科研水平。对于大多数医学工作者来说,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专用的相机及连接装置价格不菲,多数科室难以承受,不但技术要求高而且难以立即看到图片效果。目前,随着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走进家庭,只需熟悉其使用方法和特点,我们就可以把家庭中使用的消费级的数码相机应用到临床及科研工作中。
临床工作中需要尽量收集包括术前、术后、必要的术中照片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及其他门诊资料等一套首尾完整的资料。并应将病员的姓名、诊断和照片对应登记;科研工作中需要尽量完整收集实验计划,实验记录,照片日期,照片内容等详细的信息,对同一组织或细胞变化对应以及其他研究内容进行登记。
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与拍摄数码照片成像质量密切相关的主要数码相机“术语”如下:曝光补偿、白平衡、微距模式、Tv(设置快门速度)与Av(设置光圈),在此不详述。
下面就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拍摄不同类型数码照片为例说明具体应用方法。
(一)拍摄(手术)显微镜或裂隙灯下图像。
调节好白平衡及曝光补偿后,找到合适的支撑点后将相机镜头固定于显微镜/裂隙灯目镜。调至微距模式,关闭闪光灯。观察显微镜下图像质量,如图像过亮或过暗,可再调节暴光补偿至满意效果。调节半按快门,直至对焦标记闪烁后。再完全按下快门。然后按回放按纽即可一张满意的显微镜下照片。对于应用数码相机拍摄显微镜下图像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排除满意的照片。经过不短的经验积累,拍摄出的显微镜下照片会越来越满意,在众多的设置中,合适的暴光补偿显的尤为重要(例如眼科裂隙灯下照片,见图2-28;不同设置模式下拍摄的显微镜下细胞照片,见图2-29和图2-30)。
图2-28.Lasik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图2-29.微距模式下不同曝光补偿拍摄图片之一
图2-30.微距模式下不同曝光补偿拍摄图片之二
(二)拍摄CT/MRI片
拍摄时宜选择相对暗的环境光,防止光线在影像片上的反光。如白平衡及曝光补偿设置为0可以不再调整。拍摄影像照片通常先拍摄出整张图片,此时尽量不用微距模式,能用小光圈尽量用小光圈(光圈越大桶形变形越明显)。目前多数消费级别数码相机都存在轻重不等的桶形变形问题(中档数码相机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桶形变形,但已能较好控制),尤其是小镜头的数码相机使用微距模式时。拍摄经验少的眼科医生拍摄整张图片时如选用微距模式会发现明显的照片边缘桶形变形。然后对典型图像进行逐一拍摄。因拍摄单幅影响图片时拍摄距离多在微距范围内(比如CanonA95微距为5-40cm)此时可选用微距模式,清楚细腻的照片即可呈现(微距模式下拍摄的图片见图2-31和图2-32)。
图2-31.微距模式下拍摄的整张图片之一
图2-32.微距模式下拍摄的局部CT图片
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拍摄CT/MRI时读片箱位置很重要,尽可能避免光线直射导致图片反光影响拍摄效果。
(三)临床工作中拍摄宏观照片。
在自然设定的白平衡及曝光补偿下,关闭闪光灯,先在1米外拍摄总体外观,此时不用微距模式,然后拍摄病变局部,明确数码相机微距范围,以Canon Powershot A95为例,在45厘米范围内选用微距模式拍摄局部清晰图像。
如何拍摄出满意的手术中照片?很多数码相机拍摄手术中照片时,拍摄出来的照片往往比术野中的颜色要红,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相机设置的问题。
主要时由于手术台特殊的光照条件导致的白平衡失调,可以通过更改白平衡设置或者手动测量白平衡(需要相机支持)拍摄初满意的手术照片。此外,可以选用Tv模式(快门速度先决自动曝光模式)拍摄。Tv模式下设置快门速度时相机自动选择适合亮度的光圈值。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移动物体的瞬间图像。手术中(无论是宏观手术或是眼科微观手术),由于强光照射,用数码相机普通拍摄模式(如Auto模式)时,术区往往发白,术野视不清。笔者也曾为此苦恼了一阵。后来尝试用Tv模式拍摄(通过预拍摄时将快门半按,如果光圈值(F值)显示红色,说明图像曝光不足或过度曝光,将快门速度调至合适位置,直至光圈显示白色,(笔者一般选择快门速度为1/800或1/1000),这样就可以拍摄出清晰的术区照片了。还是很有用的(见图2-33)。
数码时代里不得不提及这个数码相机。本节内容不是为了介绍如何如何拍风景照等,而是向大家介绍如何应用数码相机来收集科研上或临床工作中的数据资料,以备后用。如果看完本节内容觉得有一显身手的冲动,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编者按
一、医学工作者如何选择数码相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产品日渐普及。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和掌上电脑等数码产品已为人们所熟悉。在众多的数码产品中数码相机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数码相机的应用已随处可见。国内较大的综合医院的外科医生常配备数码相机,不论是收集病例资料还是参加学术会议及实验研究中,实用的数码相机会为医学科研人员提供极大的帮助,医学研究生也同样需要配备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作为医学研究生我们如何选择实用的数码相机呢?以下参数可以参考。
(一)小巧:这点很重要。体积小,方便随身携带。出门诊、查房或实验过程中可随时能拿出来拍,进手术室或实验室也不需要担心放一边被窃或者遗忘带回。
(二)可翻转LCD(液晶屏)或旋转镜:旋转镜头虽然优势很明显,功能很好,在手术台上拍摄很方便,但由于通常体积较大,携带不便,限制了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很多医学工作者选择数码相机时没有注意此点。可翻转LCD使用方便,方便了在显微镜下拍摄图片以及拍摄手术中宏观及微观照片。可以想象如果是应用固定LCD的数码相机,术中拍摄术野及拍摄显微镜下细胞照片时看清LCD会很不方便。可翻转LCD将帮助拍摄者在各个方向看清LCD。在临床或是基础科研工作中,常需拍摄一些图片,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有满意的拍摄角度,比如拍摄影像图片,读片箱位置过高或过低时可翻转LCD将帮助您拍摄出满意的照片。
(三)要有录像功能:参加学术会议时,各种讲座中常会播放一些手术或科研实验等录像资料,这时如果使用没有录像功能的数码相机(比如单反数码相机),只能束手无策,难以收集到全部资料而留下遗憾。
(四)微距: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常需拍摄出清晰的局部CT图片以及显微镜下细胞照片,这时良好的微距功能能够保证拍摄出满意的局部放大照片。通常微距在5cm以内即能保证临床及科研工作需要。很多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很好,近拍甚至可以达到1cm,图像完美,只是体积稍大而限制了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良好的微距功能能帮助拍摄出清晰的显微镜下照片,当然这需要反复练习和拍摄经验的积累。位置对于数码相机在显微镜上的拍摄很重要,熟练使用数码相机的医师可以拍摄出清晰的各种显微镜下照片。
(五)画质要好:数码相机中的成熟品牌画质通常令人满意。Canon系列的画质令人满意;Nikon的画质也可以但是闪光灯一般不够亮,在光线不足时拍摄夜景或人像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Olympus图像相对细腻,只是色彩上不够鲜明;Sony的相机设计比较时尚,但画质相对一般,不过F717等经典机型用起来还是比较顺手。
(六)光学变焦:3倍光学变焦就能满足一般需要。临床及科研工作中,通常不需要拍摄很远距离的图像。12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在参加学术会议时从数十米外亦能拍摄出清晰的画面,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拍摄出的照片能表现出很好的景深,但12倍的变焦的数码相机体积较大,不方便随身携带以及在门诊和实验室的使用。
(七)大光圈:大光圈数码相机有较快的快门速度,这样容易捕捉到流动主体的瞬间图象。所以容易能在昏暗的室内利用自然光线拍出满意的人像照。F2.0大光圈的数码相机优势明显。
(八)像素大小:300万像素就能满足一般需要。在日常的病例及科研文字资料拍摄中,640×480就足够了,可以用1280,很少用到2592×1944(即500万像素)。一般1024的就能很好的冲印6寸照片了。当然,如果是要发表在重要刊物上的,那么推荐您使用带Tiff格式图片的相机以及像素300万~500万左右的相机。目前400万像素以上数码相机是主流。
(九)电池:目前数码相机所用的电池可分为专用的锂电池与一般干电池两种。通常高阶产品或特别薄的款式大都使用专用锂电池,锂电池有寿命限制,在充电一定次数后会有老化现象,且价格相对较高。比起专用锂电池,使用一般干电池的数码相机比例越来越高。使用这种电池最大的好处是成本低,且续航能力强,就算是临时没电也容易购买。建议使用可以充电的镍氢电池,不仅电量较足,而且更经济。若临时没电,一般碱性电池是最佳的替代产品。虽然使用5号电池会使数码相机重量增加,但对于临床及从事科研的医学工作者来说确实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十)存储卡:无论是SD卡或CF卡,如用于临床及科研建议购买1024M的,一些医生在参加学术会议或实验工作中时应用128M或256M卡,常出现存储卡空间已满,却又来不及将照片及时转存到电脑上,影响到资料的收集。配备的大容量的1024M存储卡,即使连续拍摄大量显微镜下照片及一些手术录像短片,也不会为空间问题而担心,一般来说,参加3天学术会议,1024M存储卡就能满足需要。
功能强大的数码相机很多,医学工作者选择的数码相机是应用于临床及科研,所以建议从以上所述考虑如何选择。单反数码相机功能强大有诸多优点,但其体积较大,门诊病人看到如此“庞大”的相机,常会心存“恐惧”,且查房的时候背着较大的相机,也会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不方便随身携带、大多不能录像等特点决定了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希望每位医学工作者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数码相机。
二、临床科研工作中数码照相实战
相信阅读以上内容的医学工作者已经对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如何选择数码相机有所领悟。适合的数码相机好比计算机的“硬件”,而具体操作方法则好比“软件”。对于拍摄出满意的临床、科研或实验图片,二者缺一不可。
相信大多数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天在门诊或病房见到一个罕见的典型病例,或者实验室细胞培养皿上突然出现了特征性的细胞,需要我们拍摄下来。这样可以方便大家在临床科室讨论病例和会诊,或者记录详细的实验过程,有利收集第一手资料,提高临床或科研水平。对于大多数医学工作者来说,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专用的相机及连接装置价格不菲,多数科室难以承受,不但技术要求高而且难以立即看到图片效果。目前,随着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走进家庭,只需熟悉其使用方法和特点,我们就可以把家庭中使用的消费级的数码相机应用到临床及科研工作中。
临床工作中需要尽量收集包括术前、术后、必要的术中照片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及其他门诊资料等一套首尾完整的资料。并应将病员的姓名、诊断和照片对应登记;科研工作中需要尽量完整收集实验计划,实验记录,照片日期,照片内容等详细的信息,对同一组织或细胞变化对应以及其他研究内容进行登记。
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与拍摄数码照片成像质量密切相关的主要数码相机“术语”如下:曝光补偿、白平衡、微距模式、Tv(设置快门速度)与Av(设置光圈),在此不详述。
下面就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拍摄不同类型数码照片为例说明具体应用方法。
(一)拍摄(手术)显微镜或裂隙灯下图像。
调节好白平衡及曝光补偿后,找到合适的支撑点后将相机镜头固定于显微镜/裂隙灯目镜。调至微距模式,关闭闪光灯。观察显微镜下图像质量,如图像过亮或过暗,可再调节暴光补偿至满意效果。调节半按快门,直至对焦标记闪烁后。再完全按下快门。然后按回放按纽即可一张满意的显微镜下照片。对于应用数码相机拍摄显微镜下图像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排除满意的照片。经过不短的经验积累,拍摄出的显微镜下照片会越来越满意,在众多的设置中,合适的暴光补偿显的尤为重要(例如眼科裂隙灯下照片,见图2-28;不同设置模式下拍摄的显微镜下细胞照片,见图2-29和图2-30)。
图2-28.Lasik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图2-29.微距模式下不同曝光补偿拍摄图片之一
图2-30.微距模式下不同曝光补偿拍摄图片之二
(二)拍摄CT/MRI片
拍摄时宜选择相对暗的环境光,防止光线在影像片上的反光。如白平衡及曝光补偿设置为0可以不再调整。拍摄影像照片通常先拍摄出整张图片,此时尽量不用微距模式,能用小光圈尽量用小光圈(光圈越大桶形变形越明显)。目前多数消费级别数码相机都存在轻重不等的桶形变形问题(中档数码相机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桶形变形,但已能较好控制),尤其是小镜头的数码相机使用微距模式时。拍摄经验少的眼科医生拍摄整张图片时如选用微距模式会发现明显的照片边缘桶形变形。然后对典型图像进行逐一拍摄。因拍摄单幅影响图片时拍摄距离多在微距范围内(比如CanonA95微距为5-40cm)此时可选用微距模式,清楚细腻的照片即可呈现(微距模式下拍摄的图片见图2-31和图2-32)。
图2-31.微距模式下拍摄的整张图片之一
图2-32.微距模式下拍摄的局部CT图片
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拍摄CT/MRI时读片箱位置很重要,尽可能避免光线直射导致图片反光影响拍摄效果。
(三)临床工作中拍摄宏观照片。
在自然设定的白平衡及曝光补偿下,关闭闪光灯,先在1米外拍摄总体外观,此时不用微距模式,然后拍摄病变局部,明确数码相机微距范围,以Canon Powershot A95为例,在45厘米范围内选用微距模式拍摄局部清晰图像。
如何拍摄出满意的手术中照片?很多数码相机拍摄手术中照片时,拍摄出来的照片往往比术野中的颜色要红,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相机设置的问题。
主要时由于手术台特殊的光照条件导致的白平衡失调,可以通过更改白平衡设置或者手动测量白平衡(需要相机支持)拍摄初满意的手术照片。此外,可以选用Tv模式(快门速度先决自动曝光模式)拍摄。Tv模式下设置快门速度时相机自动选择适合亮度的光圈值。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移动物体的瞬间图像。手术中(无论是宏观手术或是眼科微观手术),由于强光照射,用数码相机普通拍摄模式(如Auto模式)时,术区往往发白,术野视不清。笔者也曾为此苦恼了一阵。后来尝试用Tv模式拍摄(通过预拍摄时将快门半按,如果光圈值(F值)显示红色,说明图像曝光不足或过度曝光,将快门速度调至合适位置,直至光圈显示白色,(笔者一般选择快门速度为1/800或1/1000),这样就可以拍摄出清晰的术区照片了。还是很有用的(见图2-33)。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