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走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2003年的春天,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春天。
“我亲爱的同胞们,我们正处于消灭非典,解救病患,使世界远离危险的行动中。我们在用我们的忠诚、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汗水、甚至我们的生命在捍卫我们的姓名——白衣天使。这是一场涉及广泛、齐心协力战役的开始……”
一份与市场完全背离的收入,不能回避的高风险行业的事实,五年大学的苦读,以及忍受病人难闻的恶臭、肮脏的液体,还有以吃饭时间抢救病人忍受饥饿的痛苦,还有来自病人和家属的质问、纠缠甚至威胁。有哪个行业需要如此全面深入的付出,又有哪个行业这样的付出后得到是这样的微薄?但在社会上大多数人眼中,医生与律师同样收入稳定超群。这很大程度是美国人收入以医生律师为最在中国理论上的生硬移植,而中国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土壤对此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料。中国许多人以国力不济为由拒绝医生的高收入,但现实中总有那么多人为高昂的律师费买单。而这帮律师有不少在靠打医疗官司发财!
时间很快的在消逝,公交车上不再看见戴口罩的乘客;新闻也不再报道了医生被打的新闻,因为这已经不是新闻,记者开始报道医生被杀的新闻;医院的食堂的那个鸡蛋自然是没有了;我们的称谓在官员、舆论的引导下由白衣战士、白衣天使回到了“白眼狼”……这一切的变化自然也是在一瞬间。
医与药——医路走来(9)
从神农氏到李时珍,从扁鹊到华佗,从孙思邈到张仲景,一位位名医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段杏林佳话。
可以说正是这些未成良相的良医在世人中树立了医生崇高的形象,可是在我学医、为医的8年多时间里,却没有感觉社会对医生的承认(2003年的春天除外)。正好今天考试结束,有空来写点东西。
关于医药产业,我承认中国的医药产业的确是个暴利产业。整个行业就像一条食物链,吞噬着病人的金钱。但是不能从这一点来推导出所有的在这个“食物链”上的人都是肥得流油的。我们来看看这条食物链上众生相吧!
政府:这可不是光只收税的政府,当然税收可是很大的一块。当然地方政府不会不考虑到政绩问题,制药企业高额的利润、就业岗位的提供、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这一切完全可以成为官员们加官进爵的砝码。还有不少关于政府的评论在后面还有。
制药企业:可以说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不重视造就了我们看似欣欣向荣的制药企业。由于缺乏专利保护,国内很多企业都在仿造,而中国强大的化工基础(从1930年代的候德榜制碱法我知道中国的化工还是很强大的)也为我们民族制药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所以各类化学合成的药物一旦在国外面世,不久国内就会有类似的仿造品。当然,目前的中国制药业的产量也是大大过剩,为了生存,竞争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不正当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于是乎,回扣出现了。
不要以为回扣就只是给医生的,我原来读本科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医药公司打工,这是一家代理,可以说更多的回扣是给各级中间商、代理商的。当然,还有我们的公仆们,他们为人民服务很辛苦,我们要好好犒劳他们。其实中间商也不是人人有钱,但是中国独特的医药购销体制的确养活了不少人,有人提出要改革,可是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者会答应吗?不要以为就那么几个人,这么多中间商、代理商,你把它们都关了,老板是赚了很多钱,可以做别的去,不做也可以。可是那些普通的员工呢?现在的社会就业压力很大,把中间环节一取消,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下岗。
有医保的城市,药品进医院还要过医保局这一关,同样他们也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我在工作中认识的医药代表对我说,为了让他们公司的药进医保名单,花了不少银子。
当然,我们也是这条食物链上的一环,是最后的、直接面对患者的环节,整条食物链在吃人在患者眼中就是我们医生在吃人,我不否认确实有医生“吃人”的(就好比哈尔滨的550万的天价医疗费),可是这真是医生在吃人吗?说白了,能有资格吃人的医生又有几个?每个行业都一样,上层的总是占便宜,医院里面的住院医师有资格吃人吗?他们没有,他们不仅不吃人,还被人吃,他们也在受医院、政府等等多方面的剥削。
其实既得利益者只是这条食物链上小小的一部分人。不能让整条食物链上所有的人一起背这个黑锅。
中国的医疗收费一直是畸形的,苦读寒窗多年,本来应该等到的是高附加值的脑力劳动的报酬,可是奇低的收费,加上政府对医院投资的不足,使得医生想通过诊疗费(诊疗费可是医生劳动的报酬,但是计划经济下的定价实在是太低,我不想列举太多的例子)来生存变得很困难,于是政府允许医院赚取医药批零差价——15%,这就是以药养医的由来。以至于不少小医院的80%甚至90%的收入来源是卖药。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近年来医药费用的迅猛上涨很大程度是因为药品这一块的费用在上涨,药厂要赚钱、中间商要赚钱、政府官员要政绩、医生也要活命,于是一起拿药品的价格开刀。
药品价格虚高,高到什么程度?看看现在那些平价药房的降价幅度你就知道了,这些药店也是赚钱的,如果不是暴利的话,至少也是超额利润。
有人提出医药分家,分家了,就能解决吗?一分家,很多小医院的生存都成了问题。真分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当我们的政府、企业、中间商都虎视眈眈瞪着医药产业这块大蛋糕的时候,要求加强对医药行业中、上游的监管,把其利润压缩到合理的、即社会平均利润的区间内,岂非虎口拔牙?
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医药产业迅猛发展——1990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超过20%,既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亦远远高于全球医药工业的平均增幅。另一方面,中国被列为世界上“卫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生负担公平性的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88位,是倒数第四位。简单的说,中国医生是这个世界上第四惨的医生。这两种景观之间是不是存在因果关系,实在颇堪玩味。看看下面这些数据吧。
瑞能的实际供货价22元,物价部门核定的零售价是48元。贵州圣济堂制药厂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片成本不足5元,政府的最高限价是46.80元。山西恒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血宝注射液,企业给经销商的实际供货价是2.10元,可物价部门给其定的零售价是14.50元。一具血管支架,产地美国只卖8000元,到了中国竟卖到18000元。多出来的10000元中,国家收取销售总额21%~30%的税收,保守计算至少拿走3780元;另外4000~5000元为分销商所得;医院所得为仅仅5%的管理费,即900元。医疗行业某种程度上类似城市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不过赚一点把药品和其他耗材从经销商手上转送到病人手上的跑腿费而已。本来是高智力的劳动,得到的却几乎是体力劳动的报酬。
医生也是人,也要养活老婆孩子,也要赡养老人,也要还房贷,至少要养活自己吧!在这样的畸形的医疗环境中,在畸形的医疗费用体制之下,就产生了畸形的医生收入结构。当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这样的畸形的,前面说了,回扣不仅仅是给医生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有的。
我不想抱怨什么,我还是要当一个医生。乱收费不要怪我,医生不参与收费的。
好了今天就写这么多,还有很多,不想说。
编辑:西门吹血
“我亲爱的同胞们,我们正处于消灭非典,解救病患,使世界远离危险的行动中。我们在用我们的忠诚、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汗水、甚至我们的生命在捍卫我们的姓名——白衣天使。这是一场涉及广泛、齐心协力战役的开始……”
一份与市场完全背离的收入,不能回避的高风险行业的事实,五年大学的苦读,以及忍受病人难闻的恶臭、肮脏的液体,还有以吃饭时间抢救病人忍受饥饿的痛苦,还有来自病人和家属的质问、纠缠甚至威胁。有哪个行业需要如此全面深入的付出,又有哪个行业这样的付出后得到是这样的微薄?但在社会上大多数人眼中,医生与律师同样收入稳定超群。这很大程度是美国人收入以医生律师为最在中国理论上的生硬移植,而中国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土壤对此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料。中国许多人以国力不济为由拒绝医生的高收入,但现实中总有那么多人为高昂的律师费买单。而这帮律师有不少在靠打医疗官司发财!
时间很快的在消逝,公交车上不再看见戴口罩的乘客;新闻也不再报道了医生被打的新闻,因为这已经不是新闻,记者开始报道医生被杀的新闻;医院的食堂的那个鸡蛋自然是没有了;我们的称谓在官员、舆论的引导下由白衣战士、白衣天使回到了“白眼狼”……这一切的变化自然也是在一瞬间。
医与药——医路走来(9)
从神农氏到李时珍,从扁鹊到华佗,从孙思邈到张仲景,一位位名医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段杏林佳话。
可以说正是这些未成良相的良医在世人中树立了医生崇高的形象,可是在我学医、为医的8年多时间里,却没有感觉社会对医生的承认(2003年的春天除外)。正好今天考试结束,有空来写点东西。
关于医药产业,我承认中国的医药产业的确是个暴利产业。整个行业就像一条食物链,吞噬着病人的金钱。但是不能从这一点来推导出所有的在这个“食物链”上的人都是肥得流油的。我们来看看这条食物链上众生相吧!
政府:这可不是光只收税的政府,当然税收可是很大的一块。当然地方政府不会不考虑到政绩问题,制药企业高额的利润、就业岗位的提供、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这一切完全可以成为官员们加官进爵的砝码。还有不少关于政府的评论在后面还有。
制药企业:可以说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不重视造就了我们看似欣欣向荣的制药企业。由于缺乏专利保护,国内很多企业都在仿造,而中国强大的化工基础(从1930年代的候德榜制碱法我知道中国的化工还是很强大的)也为我们民族制药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所以各类化学合成的药物一旦在国外面世,不久国内就会有类似的仿造品。当然,目前的中国制药业的产量也是大大过剩,为了生存,竞争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不正当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于是乎,回扣出现了。
不要以为回扣就只是给医生的,我原来读本科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医药公司打工,这是一家代理,可以说更多的回扣是给各级中间商、代理商的。当然,还有我们的公仆们,他们为人民服务很辛苦,我们要好好犒劳他们。其实中间商也不是人人有钱,但是中国独特的医药购销体制的确养活了不少人,有人提出要改革,可是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者会答应吗?不要以为就那么几个人,这么多中间商、代理商,你把它们都关了,老板是赚了很多钱,可以做别的去,不做也可以。可是那些普通的员工呢?现在的社会就业压力很大,把中间环节一取消,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下岗。
有医保的城市,药品进医院还要过医保局这一关,同样他们也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我在工作中认识的医药代表对我说,为了让他们公司的药进医保名单,花了不少银子。
当然,我们也是这条食物链上的一环,是最后的、直接面对患者的环节,整条食物链在吃人在患者眼中就是我们医生在吃人,我不否认确实有医生“吃人”的(就好比哈尔滨的550万的天价医疗费),可是这真是医生在吃人吗?说白了,能有资格吃人的医生又有几个?每个行业都一样,上层的总是占便宜,医院里面的住院医师有资格吃人吗?他们没有,他们不仅不吃人,还被人吃,他们也在受医院、政府等等多方面的剥削。
其实既得利益者只是这条食物链上小小的一部分人。不能让整条食物链上所有的人一起背这个黑锅。
中国的医疗收费一直是畸形的,苦读寒窗多年,本来应该等到的是高附加值的脑力劳动的报酬,可是奇低的收费,加上政府对医院投资的不足,使得医生想通过诊疗费(诊疗费可是医生劳动的报酬,但是计划经济下的定价实在是太低,我不想列举太多的例子)来生存变得很困难,于是政府允许医院赚取医药批零差价——15%,这就是以药养医的由来。以至于不少小医院的80%甚至90%的收入来源是卖药。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近年来医药费用的迅猛上涨很大程度是因为药品这一块的费用在上涨,药厂要赚钱、中间商要赚钱、政府官员要政绩、医生也要活命,于是一起拿药品的价格开刀。
药品价格虚高,高到什么程度?看看现在那些平价药房的降价幅度你就知道了,这些药店也是赚钱的,如果不是暴利的话,至少也是超额利润。
有人提出医药分家,分家了,就能解决吗?一分家,很多小医院的生存都成了问题。真分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当我们的政府、企业、中间商都虎视眈眈瞪着医药产业这块大蛋糕的时候,要求加强对医药行业中、上游的监管,把其利润压缩到合理的、即社会平均利润的区间内,岂非虎口拔牙?
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医药产业迅猛发展——1990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超过20%,既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亦远远高于全球医药工业的平均增幅。另一方面,中国被列为世界上“卫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生负担公平性的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88位,是倒数第四位。简单的说,中国医生是这个世界上第四惨的医生。这两种景观之间是不是存在因果关系,实在颇堪玩味。看看下面这些数据吧。
瑞能的实际供货价22元,物价部门核定的零售价是48元。贵州圣济堂制药厂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片成本不足5元,政府的最高限价是46.80元。山西恒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血宝注射液,企业给经销商的实际供货价是2.10元,可物价部门给其定的零售价是14.50元。一具血管支架,产地美国只卖8000元,到了中国竟卖到18000元。多出来的10000元中,国家收取销售总额21%~30%的税收,保守计算至少拿走3780元;另外4000~5000元为分销商所得;医院所得为仅仅5%的管理费,即900元。医疗行业某种程度上类似城市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不过赚一点把药品和其他耗材从经销商手上转送到病人手上的跑腿费而已。本来是高智力的劳动,得到的却几乎是体力劳动的报酬。
医生也是人,也要养活老婆孩子,也要赡养老人,也要还房贷,至少要养活自己吧!在这样的畸形的医疗环境中,在畸形的医疗费用体制之下,就产生了畸形的医生收入结构。当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这样的畸形的,前面说了,回扣不仅仅是给医生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有的。
我不想抱怨什么,我还是要当一个医生。乱收费不要怪我,医生不参与收费的。
好了今天就写这么多,还有很多,不想说。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bluefoxmd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