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八)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通过中风识别的标准训练,已证明随行医务人员识别中风患者的敏感性是61%到66%。在接受使用中风评估工具训练之后,随行医务人员识别中风患者的敏感性增加到86%到97%(LOE3到5)。因此,所有随行医务人员和初级急诊医疗技师(EMT-basic)应该使用一种有效的、简便的院外筛选工具如CPSS或LAPSS进行中风识别的培训(IIa级)。
转运与护理
一旦EMS提供者怀疑中风的诊断,他们应该确定症状发作的时间。这个时间代表患者的零时间。如果患者从睡眠中醒来或被发现有中风的症状,零时间就是患者最后正常的时间。EMS提供者必须将患者转运到能提供急性中风护理并能提前通知接受单位的医疗机构。
EMS提供者应该想到运送一个目击者、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以确认中风症状发作的时间。在运送的途中提供者应该提供心肺支持功能、监护神经系统状态,若经医疗管理部门授权,检查血糖。
急性中风的患者存在误吸、上呼吸道梗阻、换气不足及(罕见)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危险。低灌注合并低氧血症会使缺血性脑损伤恶化并进展,预后较差。虽然一个小型随机中风患者临床试验(LOE2)提示8小时高流量给氧(面罩)可使临床表现和MRI的异常得到暂时的改善,但一个更大规模的随机试验(LOE3)给所有缺血性中风患者常规24小时吸入低流量氧气(3L/分)并没有发现任何临床益处。与此相反,一些中风患者的亚组研究显示给予足够的氧气能改善中风患者功能性预后及存活率(LOE7)。
无论院外还是院内的医务人员都应给低氧血症(如血氧饱和度92%)或不知血氧饱和度中风患者的足够的氧气(I级)。临床医生可以考虑给无低氧血症的患者吸氧(Iib级)。
中风中心和中风机构的角色一直在辩论中。最初的证据表明中风患者直接筛选到指定的中风中心是有益处的(Iib级),但常规院外筛选中风患者需要更精细的评估。
每个接收医院应明确治疗急性中风患者的能力,并与EMS体系和社区交流。虽然并非每个医院都有能力用必需的资源安全地进行溶栓治疗,但每个有急诊室的医院应该有一份书面计划描述急性中风患者在那种情况下如何处置。计划应该详细描述救护急性中风患者的专业性,明确哪些患者要在此诊室进行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及何时转到另一家有中风专科病房的医院合适(IIa级)。
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与成人分析(LOE1)证明在中风专科病房住院并由有处理中风经验的多学科(康复)综合小组治疗的急性中风患者的1年存活率、功能性预后及生活质量有一致的改善。虽然这些报道是在美国之外的能够提供急性护理与康复的医院报道的,在中风超早期改善的结果是明显的。这些结果应与美国有多学科(康复)综合小组的中风专科病房的结果相关。当在适当的转运间隔内有这样的一个单位,要求住院的中风患者就应该收住在那里(I级)。
表2. 洛杉矶院前中风筛查(LAPSS)
院内护理
最初急诊室评估与稳定
急诊室应该使用协议书以使确诊和治疗的延误时间最短。[28]急诊室人员应该在疑诊中风患者到达急诊室10分钟内评估患者(图3)。一般护理包括气道、呼吸、循环的评估和支持及基本生命体征的评估。建议给急诊室低氧血症患者吸氧(I级),考虑给无低氧血症的患者吸氧(II级b)。
建立静脉通道、采血化验(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检查、血糖等)。迅速处理低血糖。急诊室医师应进行神经系统筛查评估,要求急诊脑CT扫描,成立中风小组或咨询中风专家。
12导心电图不如CT重要,但它可识别近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如房颤)——栓塞性中风的原因。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其他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就不必要了。一般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评估阶段要有心电监护以检测房颤和可能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转运与护理
一旦EMS提供者怀疑中风的诊断,他们应该确定症状发作的时间。这个时间代表患者的零时间。如果患者从睡眠中醒来或被发现有中风的症状,零时间就是患者最后正常的时间。EMS提供者必须将患者转运到能提供急性中风护理并能提前通知接受单位的医疗机构。
EMS提供者应该想到运送一个目击者、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以确认中风症状发作的时间。在运送的途中提供者应该提供心肺支持功能、监护神经系统状态,若经医疗管理部门授权,检查血糖。
急性中风的患者存在误吸、上呼吸道梗阻、换气不足及(罕见)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危险。低灌注合并低氧血症会使缺血性脑损伤恶化并进展,预后较差。虽然一个小型随机中风患者临床试验(LOE2)提示8小时高流量给氧(面罩)可使临床表现和MRI的异常得到暂时的改善,但一个更大规模的随机试验(LOE3)给所有缺血性中风患者常规24小时吸入低流量氧气(3L/分)并没有发现任何临床益处。与此相反,一些中风患者的亚组研究显示给予足够的氧气能改善中风患者功能性预后及存活率(LOE7)。
无论院外还是院内的医务人员都应给低氧血症(如血氧饱和度92%)或不知血氧饱和度中风患者的足够的氧气(I级)。临床医生可以考虑给无低氧血症的患者吸氧(Iib级)。
中风中心和中风机构的角色一直在辩论中。最初的证据表明中风患者直接筛选到指定的中风中心是有益处的(Iib级),但常规院外筛选中风患者需要更精细的评估。
每个接收医院应明确治疗急性中风患者的能力,并与EMS体系和社区交流。虽然并非每个医院都有能力用必需的资源安全地进行溶栓治疗,但每个有急诊室的医院应该有一份书面计划描述急性中风患者在那种情况下如何处置。计划应该详细描述救护急性中风患者的专业性,明确哪些患者要在此诊室进行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及何时转到另一家有中风专科病房的医院合适(IIa级)。
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与成人分析(LOE1)证明在中风专科病房住院并由有处理中风经验的多学科(康复)综合小组治疗的急性中风患者的1年存活率、功能性预后及生活质量有一致的改善。虽然这些报道是在美国之外的能够提供急性护理与康复的医院报道的,在中风超早期改善的结果是明显的。这些结果应与美国有多学科(康复)综合小组的中风专科病房的结果相关。当在适当的转运间隔内有这样的一个单位,要求住院的中风患者就应该收住在那里(I级)。
表2. 洛杉矶院前中风筛查(LAPSS)
院内护理
最初急诊室评估与稳定
急诊室应该使用协议书以使确诊和治疗的延误时间最短。[28]急诊室人员应该在疑诊中风患者到达急诊室10分钟内评估患者(图3)。一般护理包括气道、呼吸、循环的评估和支持及基本生命体征的评估。建议给急诊室低氧血症患者吸氧(I级),考虑给无低氧血症的患者吸氧(II级b)。
建立静脉通道、采血化验(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检查、血糖等)。迅速处理低血糖。急诊室医师应进行神经系统筛查评估,要求急诊脑CT扫描,成立中风小组或咨询中风专家。
12导心电图不如CT重要,但它可识别近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如房颤)——栓塞性中风的原因。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其他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就不必要了。一般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评估阶段要有心电监护以检测房颤和可能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作者: 美国心脏学会(AHA)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