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医院的痛中之痛。大多数医生不是温室里的医生,没有在最大的医院工作,没有最权威的职务和头衔,不能一周只看几次病人。我们要全天候的面对病人。
如果真正的接触社会,就会知道社会的复杂性。在经常和生与死,各色人等接触过程中,你会了解什么是人性之美,也必将会了解千百年来真实的另一方方面:人性之恶。
当越是复杂的病人,我们越要应付复杂的记录和抢救,越要面对家属的责难、质问、谩骂和暴力攻击。
当你多年没有哪怕正常人一半的一半的休息日,当你没有睡觉,没有吃饭,紧张的考虑手术。有无数的签字和文书等待,更还有外面等候着二三十个叫嚷着要杀人,要砸掉医院的暴力家属的时候,你可还会简单的想“如果你善待病人,同样也会得到病人的善待的”这样的问题?
你可能会想“我可以讲清楚”,但你可能已经没有说什么话的机会了,拳头和嚎叫,残破的椅子和暴力早已代替了语言。
无法收拾的理想和抱负一起倒在地上。
什么叫斯文扫地,圣洁蒙羞。在很多时候,我们一线的医护人员已经不是要什么待遇,要什么尊重?只要最起码的安全和工作环境。
医疗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么,有些人会说可以。
但你可以调查,每天发生的攻击有多少,而每天处理的又有多少呢?
国家的法律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它达到理想的状态还要漫长的时间。
简单的暴力和天价赔偿都已经渐渐不是新闻,甚至肉体消灭也逐年增多。湖南衡阳辱医案---2002年5月11日发生的强迫医生抱尸游院事件是近年暴力事件的最严重体现。
事件发生过程中各方的反应更是令人心冷。那时可是医院和医生最需要有人出来主持公道的时候啊。
回顾事件(3):长达数小时内,最多时有100多个行凶者对该院医生护士进行了反复的恐吓和殴打,对袁小平主任医师进行了毒打、强迫下跪、抱尸游院,极尽侮辱之能事;前来围观的群众已达千人。在这场混乱的局面中,除了医生、护士、实习生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从歹徒手中抢出奄奄一息的袁小平之外,医院始终没有领导出面询问、调解、制止、安抚。当有黑社会背景的打手们包围医院,殴打医生时,人们向110报警,向公安机关求救时,我们公安人员来后看看就走了。派出所人员、110人员明明知道正在进行殴打事件,都借故避开了。这使得事件进一步升级,终于酿成震惊全国的辱医案。后来,衡阳市政府两位副秘书长率政府办、政法、公安等部门赶到该医院,组织病死者亲属和院方谈判,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安抚。在既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更没有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鉴定结果的情况下,一位副秘书长竟然宣布“医院对患者抢救不彻底,负有责任,应该赔礼道歉”。
在医疗纠纷之中,江浙一带是灾难的重点。既往北京和上海因为是全国的医学中心,权威性高,居民素质较高等等种种优势,以前是较少的。这两地是全国医疗最后的堡垒,现在也有信任冲突的开始,令人心忧。
病人无论任何事情都可以提出疑问和歇斯底里,而医生的每句话,每个行动都要有严格的理论依据,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是隐患的开始。记的一次一个病人深夜里脑出血我做完手术后,当我疲惫的在开完医嘱,再给家属交代手术情况,还要病人家属在术后手术情况知情书上签字。我给家属交代:现在手术已经做好,还算顺利,现在是术后的危险期,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观察会不会再出血或其他一些并发症。家属马上不满,很有道理的指责:手术都做好了还有什么危险,出血了,血挖掉就没有危险了么,还有危险肯定是你手术没做好,药没用好!
经常遇上病人各种希奇古怪的问题,有时一下能找到合适的他能理解的比喻和解释,有时就很困难“治病有这么简单的?脑一次出血了要影响很多的问题。如果只是任何事只是出血挖掉了马上就会好这么简单。那我把你头砍掉,再马上手术放回去,你还能活么?”,我当时除了努力的用医学和生活知识回答他,另外还感到一种深层次的悲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对医学不理解,而是患方对医疗深层次的不信任和随时准备攻击的隐含。
到医院带录音机带录音笔还算是好的,在很多病人及病人家属无理取闹,胡做非为,反而倒打一耙的时候,医护人员多希望有什么能够证明自己的尽责、克制和忍让。让更多人可以看到事情的是非曲直。
关于有多少医院受攻击的比例和报道我就不赘述了。但深受影响,愈演愈烈,触目惊心是很多医院的真实写照。
医疗效果
如果医疗要发展,就要展现给人真实的一面。真实的医疗应该是发展巨大,成绩斐然的。但远没有达到理想,尤其是目前的祖国。
疾病和衰老最终是不可战胜的,从古至今,可有不死之人?很多的疾病的治疗效果远没有达到满意。
很多的我们可以达到的医疗效果是可能会令“普通人”感到失望的。因为国内的统计和信息资料缺乏,我们很多的资料来源于医学更发达、管理更优秀、投入更多的发达国家。
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的统计结果也显示,1988-1994年间,血糖达标的患者比例为44.5%,而1999-2000年,此比例降低为35.8%。(4)
最新一期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期刊Neurology上,刊登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Deng等一项关于急性卒中治疗现状的研究:仅2.1%的急性非出血性卒中患者能接受FDA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法rtPA全身溶栓治疗。Neurology,2006,66(3):306 (5)
通过多年一个个媒体传统的宣传,很多老百姓对疾病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还认识的比较少,而最简单的例子是通过名人病后的一些情况可以得到一些医学知识的普及。以色列总理沙龙的脑出血后3次的血肿清除,昏迷至今又多次手术仍昏迷不醒。任何手术或治疗不是简单的问题,很多的治疗效果真实的还有很多的问题。
如果要让病人理解医疗,首先要进可能的了解医疗的局限性。医疗在很多问题上,还是无能为力的,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具体到一个医生,一个医院能解决的更只是一部分问题。
任何疾病或是看似“健康”的人都可能会变化,进展。任何“小的”毛病都可能变化的不可救治。“小的”毛病而丢失生命,相信每天都在发生。就象很多强壮的运动员,都可能会突然倒在运动场上。而一个病人,尤其是可能还会随时变化的病人,带给我更多的担心。
医疗投入与医疗的市场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约2%。卫生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任何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用仅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十分之一的资源,维持了基本的医疗和达到了相当高的医学水平,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为什么就这个制度引得全社会的不满意。
医疗也不是市场,也不是福利机构。定位缺失了。很多的人在为浙江省将患者定义为消费者而叫好。我却感到另一种想法。病人你真的想只拿一个商人的道德来要求我们么?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商人,那是幸福的。不必为了什么自责,不必有如此之高的道德准则,商人可以不做亏本的买卖。那我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的医院,卫生部门也应该转变思想,转变为商人的思想才对。
医疗作为商品,首先要先明确它到底价值多少?是应该国家定价,还是市场根据供求定价?商品是否可以双方的选择?病人可以选择医院是没有问题的。医院在病人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甚至武力威胁等等情况下可否不卖自己的商品?我们卖货,如果他一定说不好,还一定要买,我们怎么办?我们想不卖,可以么?
记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今年4月,一个病人的几十个家属因为纠纷在医院里大吵大闹,在满病区的污物和碎酒瓶之后里连自己都感觉闹的没什么意思了,决定到更广阔的天地吵闹。他(她)们堵住门诊大厅的门不让患者看病,不让医生上班,打着条幅堵住大门不让所有的患者到我所在的医院看病。闹到后来有点累了,其中一个老太太又生了肺炎非要让我们看。我们只能客气的建议她到其他地方看病,家属暴跳拍桌子:这是医院,你是医生,这又不是厕所。就要给我看。你不看你给我试试。这是什么样的买卖关系!我们是怎样弱势的高尚的医生!
作者: 宁波山哥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