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走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退而求其次——医路走来(5)
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是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就像谈判一样,开始你的条件很高,当然对方也是一样,于是双方讨价还价,最后各退一步,退而求其次。但都有一条底线。
有时候退而求其次是能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可是有时候退一步完全是出于无奈。理性的讲,如果原先的要求达不到,退而求其次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至少可以避免一无所有的结局。可是人不完全是理性的动物。
在医院里见过很多无奈的“退而求其次”。从治愈到好转,再退到维持,然后就是“能托一天就一天”,最后是“让他/她平静的去吧”。我记得那是我在工作后送的第一个病人,是在神经内科的重症监护室(NICU)。在此之前,我已经是成功的在肺科和心内科没有送一个病人,曾经有一次在心内科一个室间隔穿孔的病人给我救活了,在肺科我也是第一次成功的进行了一次CPR,原来在实习的时候,CPR的对象都是晚期的病人,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个病人是一个老母亲,儿女已到中年,一个SAH(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本来病情已经平稳,老人也能说话了,可是那天下午探视的时候,妈妈对女儿多说了两句,血压一升,再次出血。女儿后来一直在自责,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让妈妈少说两句。再次出血后,老人坚持了2天,她儿子对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她平静的去吧”。
她去的时候的确是平静的。
也有不愿意退而求其次的。还是一个母亲,结肠癌、多发肝转移。手术、介入、化疗等等,能上的全上了。可是还是走了,最后的时刻她已经昏迷,她的丈夫“退而求其次”,只是希望她能没有痛苦的离开。
退而求其次的确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无奈,可是这些病人家属的底线的确是越来越低,最后就是不要再给患者痛苦就行了。
最近听了罗永浩同志的讲话——拉斯维加斯的离婚通道,他在里面说,离婚不是好事,但是已经决定离婚的情况下,能够如此迅速有效,避免更多感情伤害的离婚,是不是让我们觉得生活毕竟美好了一些?
这也是退而求其次吧!
当你不得不吃方便面的时候,能够把方便面弄的好吃一些,不是可以让我觉得生活毕竟美好了一些吗?
当人已经要离开的时候,能够让他/她平静迅速无痛苦的离开,至少能让我们觉得生活还是美好了一些吧!
可是有的时候,不是想退就能退的。人很多时候不能转过这个弯,目标定的太高,退一步是他不能接受的。
考试——医路走来(6)
考试可以说和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特别是中国医学生联系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考试的故事吧!
“高考”
说实在的,8年前的高考给我留下的回忆不多了。我是上海知青的孩子,那年6月底来到上海——这个我基因上的故乡,按照我在上海的户口,我到曹杨二中考试。那年夏天上海的天气不是很热,尤其是在7月7、8、9三天还下了雨,没有酷热的天气,可以说老天爷对我们那一年考试的人还是不错的。我记得那次考试没有感觉,可能是因为在湖北沙市三中的一次次模拟考试已经让我变得麻木了。最后一天的物理考试结束的时候,下了三天的雨停了,乌云散开,阳光出现了。那年我其实并不想学医,我当时最想的是搞航空航天或者是航海。但是我妈妈坚决反对,加上我当时化学成绩还不错,我想想,就依她了。这使我想到了回忆系列中《选择》这篇文章,如果我当时的选择不是上医,现在又会如何?如果高考考砸了,又会如何?我会成为一个社会青年吗?这次研究生报到,我打的那辆出租的司机比我还小半岁,可已经是一个2岁孩子的爸爸了。也是因为一次选择的不同吧!
“四大名捕”
我想在上医呆过的不会不知道这个专业术语。先后有很多版本,反正上榜率比较高的是什么:生理、生化、病理、病生、免疫、妇产科之类的。还有《枫林道》里面的台词,“平均一个月考试1.3次,一个学期得了6个F”,“进了上医,考A和考F是自己选的”,“连局部解剖这么‘简单’的课都不及格的人,就像他那样,滚蛋!”;还有最后《广岛之恋》的翻唱——“为我证明我曾真心学过医!”那个时候我在上医也是浑浑噩噩,到了大三的下学期我才知道我要好好学医,如果早一些发现,我想也不至于不能保研。不过这也是一种选择,如果真的保研了,现在的我又会如何呢?可以说大三下学期是我最为颓废的一个学期,一事无成。就在大三下学期,上医和复旦合并了。我意识到我要好好学医,要对得起我们的颜老校长。还好,我没有在上医被四大名捕抓住过,这样我至少能拿到学位证书。我其实是一个不怎么用功的人,在本科期间,我没有去过一次通宵教室,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大于80分就可以,当时还不像现在按照复旦的一套来评什么A到F,搞的和什么似的!最用功的一次是大四上考妇产科,这个我实在不懂,考前两天48小时,我一共睡了6小时。
5年的结果在4年前,2001年年底的时候确定了,我是一个中等偏上的学生,可是自己不努力,六级没有过,拿到了中山医院全科的offer,当时我们班的同学一看中山医院就给我们全科和急诊这两个临床科室,不要说外科,连内科也没有,于是纷纷到其他医院去了,当时六院的胸外科还一直把我吊着(其实六院除了骨科、内分泌还行,我看其他也就一般,当时他们的胸外科只有半个病房,还要借床给骨科),结果这一吊就没有下文,去二医的医院更加没有希望,于是我就在中山医院全科开始了我的医生生涯。
后来的师弟师妹们比较幸福,有了各种各样的“宝典”,这里有很多都是我们的功劳啊!
现在对师弟师妹们最想说的是,真想学医的话,不要像我这么晚才知道!好好努力!
“执业医师考试”
我没有复习,结果还不错,419分,通过。只是执业证书上写的执业范围是内科,在卫生部的网站上也能查到我。其实内科也好,外科也好,考试的内容是一样的。
“考研”
我不想当全科医生GP,我想当的是普外科医生GS。2004年的时候,我想我在3年前没有实现的理想,我一定要通过努力去实现!考研的故事在以前的回忆系列中说了不少了,不多说了。就是想说,是你的一定是你的,但是需要通过你的努力她才是你的!最后有没有结果是一回事,但是努力是另外一回事。毕竟通过努力在3年之后,我当上了我一直想当的外科医生。
“感染”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我在研究生阶段的第一次考试,就在昨天结束。和考研的时候一样,我没有好好睡觉,看书看的很晚,主要是上个星期没有好好看书,最后的3天在拼命,结果内分泌失调,脸上的痘痘发了不少。不过这门课还是不错,比较结合临床,华山的抗生素研究所的水平也是很高,收获不小。
医路走来,考试无数,所遇所见,无间断也,枫林无间,是为杏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
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是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就像谈判一样,开始你的条件很高,当然对方也是一样,于是双方讨价还价,最后各退一步,退而求其次。但都有一条底线。
有时候退而求其次是能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可是有时候退一步完全是出于无奈。理性的讲,如果原先的要求达不到,退而求其次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至少可以避免一无所有的结局。可是人不完全是理性的动物。
在医院里见过很多无奈的“退而求其次”。从治愈到好转,再退到维持,然后就是“能托一天就一天”,最后是“让他/她平静的去吧”。我记得那是我在工作后送的第一个病人,是在神经内科的重症监护室(NICU)。在此之前,我已经是成功的在肺科和心内科没有送一个病人,曾经有一次在心内科一个室间隔穿孔的病人给我救活了,在肺科我也是第一次成功的进行了一次CPR,原来在实习的时候,CPR的对象都是晚期的病人,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个病人是一个老母亲,儿女已到中年,一个SAH(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本来病情已经平稳,老人也能说话了,可是那天下午探视的时候,妈妈对女儿多说了两句,血压一升,再次出血。女儿后来一直在自责,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让妈妈少说两句。再次出血后,老人坚持了2天,她儿子对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她平静的去吧”。
她去的时候的确是平静的。
也有不愿意退而求其次的。还是一个母亲,结肠癌、多发肝转移。手术、介入、化疗等等,能上的全上了。可是还是走了,最后的时刻她已经昏迷,她的丈夫“退而求其次”,只是希望她能没有痛苦的离开。
退而求其次的确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无奈,可是这些病人家属的底线的确是越来越低,最后就是不要再给患者痛苦就行了。
最近听了罗永浩同志的讲话——拉斯维加斯的离婚通道,他在里面说,离婚不是好事,但是已经决定离婚的情况下,能够如此迅速有效,避免更多感情伤害的离婚,是不是让我们觉得生活毕竟美好了一些?
这也是退而求其次吧!
当你不得不吃方便面的时候,能够把方便面弄的好吃一些,不是可以让我觉得生活毕竟美好了一些吗?
当人已经要离开的时候,能够让他/她平静迅速无痛苦的离开,至少能让我们觉得生活还是美好了一些吧!
可是有的时候,不是想退就能退的。人很多时候不能转过这个弯,目标定的太高,退一步是他不能接受的。
考试——医路走来(6)
考试可以说和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特别是中国医学生联系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考试的故事吧!
“高考”
说实在的,8年前的高考给我留下的回忆不多了。我是上海知青的孩子,那年6月底来到上海——这个我基因上的故乡,按照我在上海的户口,我到曹杨二中考试。那年夏天上海的天气不是很热,尤其是在7月7、8、9三天还下了雨,没有酷热的天气,可以说老天爷对我们那一年考试的人还是不错的。我记得那次考试没有感觉,可能是因为在湖北沙市三中的一次次模拟考试已经让我变得麻木了。最后一天的物理考试结束的时候,下了三天的雨停了,乌云散开,阳光出现了。那年我其实并不想学医,我当时最想的是搞航空航天或者是航海。但是我妈妈坚决反对,加上我当时化学成绩还不错,我想想,就依她了。这使我想到了回忆系列中《选择》这篇文章,如果我当时的选择不是上医,现在又会如何?如果高考考砸了,又会如何?我会成为一个社会青年吗?这次研究生报到,我打的那辆出租的司机比我还小半岁,可已经是一个2岁孩子的爸爸了。也是因为一次选择的不同吧!
“四大名捕”
我想在上医呆过的不会不知道这个专业术语。先后有很多版本,反正上榜率比较高的是什么:生理、生化、病理、病生、免疫、妇产科之类的。还有《枫林道》里面的台词,“平均一个月考试1.3次,一个学期得了6个F”,“进了上医,考A和考F是自己选的”,“连局部解剖这么‘简单’的课都不及格的人,就像他那样,滚蛋!”;还有最后《广岛之恋》的翻唱——“为我证明我曾真心学过医!”那个时候我在上医也是浑浑噩噩,到了大三的下学期我才知道我要好好学医,如果早一些发现,我想也不至于不能保研。不过这也是一种选择,如果真的保研了,现在的我又会如何呢?可以说大三下学期是我最为颓废的一个学期,一事无成。就在大三下学期,上医和复旦合并了。我意识到我要好好学医,要对得起我们的颜老校长。还好,我没有在上医被四大名捕抓住过,这样我至少能拿到学位证书。我其实是一个不怎么用功的人,在本科期间,我没有去过一次通宵教室,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大于80分就可以,当时还不像现在按照复旦的一套来评什么A到F,搞的和什么似的!最用功的一次是大四上考妇产科,这个我实在不懂,考前两天48小时,我一共睡了6小时。
5年的结果在4年前,2001年年底的时候确定了,我是一个中等偏上的学生,可是自己不努力,六级没有过,拿到了中山医院全科的offer,当时我们班的同学一看中山医院就给我们全科和急诊这两个临床科室,不要说外科,连内科也没有,于是纷纷到其他医院去了,当时六院的胸外科还一直把我吊着(其实六院除了骨科、内分泌还行,我看其他也就一般,当时他们的胸外科只有半个病房,还要借床给骨科),结果这一吊就没有下文,去二医的医院更加没有希望,于是我就在中山医院全科开始了我的医生生涯。
后来的师弟师妹们比较幸福,有了各种各样的“宝典”,这里有很多都是我们的功劳啊!
现在对师弟师妹们最想说的是,真想学医的话,不要像我这么晚才知道!好好努力!
“执业医师考试”
我没有复习,结果还不错,419分,通过。只是执业证书上写的执业范围是内科,在卫生部的网站上也能查到我。其实内科也好,外科也好,考试的内容是一样的。
“考研”
我不想当全科医生GP,我想当的是普外科医生GS。2004年的时候,我想我在3年前没有实现的理想,我一定要通过努力去实现!考研的故事在以前的回忆系列中说了不少了,不多说了。就是想说,是你的一定是你的,但是需要通过你的努力她才是你的!最后有没有结果是一回事,但是努力是另外一回事。毕竟通过努力在3年之后,我当上了我一直想当的外科医生。
“感染”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我在研究生阶段的第一次考试,就在昨天结束。和考研的时候一样,我没有好好睡觉,看书看的很晚,主要是上个星期没有好好看书,最后的3天在拼命,结果内分泌失调,脸上的痘痘发了不少。不过这门课还是不错,比较结合临床,华山的抗生素研究所的水平也是很高,收获不小。
医路走来,考试无数,所遇所见,无间断也,枫林无间,是为杏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
作者: bluefoxmd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