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1000

2018.04.16 第十届血液病高峰论坛(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题)圆满落幕

移植免疫进展、血液系统疾病移植适应症、移植预处理、移植后免疫治疗、GVHD、移植相关感染的防治、脐带血移植、半倍体移植、CAR-T 及移植后其他并发症的诊治等,部分

2018.10.10 CSCO 2018 | 林根教授:肺癌免疫治疗大有可为

免疫治疗在今年的 CSCO 会议中表现抢眼,各项研究全面开花。很多研究也探索了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中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毋庸置疑,目前免疫治疗最火热的两个瘤种是肺癌和黑色素瘤。在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中,无论是鳞癌、腺癌、还是小细胞肺癌,都有着大量的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并且 许多单抗(譬如 nivolumab

2018.10.23 CSD 2018|冉玉平教授: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治经验

引领,继往开来」。本次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皮肤性病学领域临床和科研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纷纷展示了自身的研究成果,并就各前言热点探讨了皮肤性病学的发展与未来...这类疾病对自身健康无影响。由于真菌感染性疾病有传染性、易出现交叉感染,如延误诊治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因此要在普通群众中普及真菌感染的相关知识并提高他们对此类疾病

2018.04.1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京津冀+ 皮肤科协作网正式启动

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得滚动支持,2012 年又首批获评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经过多年积累,北大医院皮肤科在皮肤肿瘤、免疫相关皮肤病、重症皮肤感染、遗传性皮肤病、皮肤生理等

2019.11.14 曹倩教授:IBD 诊疗现状及标准诊治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的基础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IBD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涉及遗传易感基因、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屏障受损、以及免疫紊等多个因素,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及细胞因子参与了发病过程。IB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目前 IBD 的基础研究都围绕其发病机制展开,且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基础研究

2018.10.10 CSCO 2018 | 盛锡楠教授:新药发展将改变晚期泌尿肿瘤治疗现状

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的联合方向发展。膀胱癌的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前列腺癌的内分泌药物和靶向药物的综合运用都发展迅速。这一系列药物治疗的突破给疾病的整个治疗都带来了提高改善,病人既往的临床的难题正在被不断解决。临床实践的发展变革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将引导晚期肾癌的治疗走向靶向药物与PD-1的联合。目前

2019.11.14 2019IBD大会人物专访:田丰教授、沈骏教授、顾于蓓博士

或少见病因引起的小肠改变;同时,越来越多的小肠疾病被发现,如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免疫性小肠炎、及一些血管炎和血液系统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疾病普及的重要性IBD的发病机制是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的变化刺激下,诱发了过度失调的免疫反应,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我国近两年

2019.11.14 王玉芳教授:关注患者用药史,及时判断药物性肠病

、肠道菌群的变化刺激下,诱发了过度失调的免疫反应。未来发展将集中在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比如目前正在开展的各类粪菌移植和各种炎症通路上。关注患者用药史,及时判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类药物。霉酚酸酯、奥美沙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类药等均可

上一页 1 2 3 ... 123 124 125 下一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