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腰麻平面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5-29 09:1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腰麻 蛛网膜下腔阻滞 平面 影响因素 点击次数:

网友[polau]:

都不排除患者差异的因素,干吗不做个测试工具?经验之谈谈多了,就是成了墙头草了。

奈特3层脑膜图或者是脑脊液循环图。


网友[somnolent]:

 2%利多卡因是轻比重液;5%利多卡因加糖配成重比重;0.5%布比卡因原液是轻到等比重,基本可视为等比重;0.75%布比卡因是等到重比重,基本按重比重看,但需要注意在相当一部分病人其为等比重。此病例配方容量 2.1ml ,没有加糖,是否回抽脑脊液稀释不重要,配方意义为少量轻比重液稀释等比重液,最后得到的可能是轻比重液或是等比重液,前者可能大,决不可能是重比重液。只是比重相对于脑脊液差的不是很多。

个人认为,因为人体的脑脊液比重是一定范围内的不定值,而药液在常规室内温度变化下,其比重也会不同,所以在选择配方时,要配成明确的重(加糖)或是明确的轻(注射用水稀释),等比重操作需谨慎,因为不可能是等的(药液不可能37度,脑脊液的确切比重临床也不知道)。


这段话传神的表达局麻药比重对鞘内药物扩散的影响,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更是经典。不过其中对0.75% Bupivacaine为等至重比重,个人了解,如果出厂没有含糖,基本上是等或轻比重,除非是不同厂商的配方。因为唯有如此,两者配伍,才有可能是轻比重溶液,才可以解释“异常”的、无法“预测性”的扩散高度。

影响扩散高度的三个最重要因素:剂量,比重,姿势。其中姿势,比重已经讨论过了,病人的身高多少?如果太矮,剂量因素就会凸显出来。其次鞘内压力因素,网友liupanr也提过,鞘内压力除腹腔肿瘤压迫因素外,硬膜外压力是否升高也要考量。虽然腰硬联合只有注入腰麻药,没有注入硬膜外局麻药物,但硬膜外腔是如何侦测,是使用空气法还是生理食盐水法?硬膜外腔是否有注入任何液体?这可能会影响硬膜外腔的压力!

其他,不可控制因素中,CSF容积与密度,与病人因素有关,尤其是容积。在某些脊椎异常的情况下,CSF容积较小,也会影响药物异常扩散,这个病人小剂量达到全脊麻的程度,在文献上找不到对应的类似案例,考虑脊椎结构及容积异常的问题应是合理的推测。

至于局麻高敏就不太了解作者的原意是什么?药物异常扩散应考虑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效异常才考虑药物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的问题,病人‘35分钟时,意识逐渐恢复。平面降至T4,50分钟术毕,患者自诉切口痛’,消退的速度不可谓不快,可能与相对药物浓度较低有关,所以没有高敏的问题。


网友[xq_zhong888]:

网友liupanr对腰麻平面高低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如此深入,真不简单,令人钦佩!其它战友也有真知灼见的分析,十分精彩!

下面说几点个人意见:

1、“缺口向头快速注入(5秒内,考虑穿刺位置低)2.5ml,口向足注入剩余药物。”这不是硬膜外麻醉,什么向头注药后还要向足方向注药?难道怕足端阻滞不全?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2、“平卧后视平面上升情况控床,因药物自动向T6滑动,平面达T6即可取头高20度,防止药物继续移动,平面上升”。腰麻药到达作用点后要经过一个潜伏期(数分钟)才会出现相应皮节痛觉减退。因此,当测得T6皮节痛觉减退时,麻药可能已经高于T6脊髓节段了。为此临床上如果预定平面是T6,可能在T10皮节(脐附近)痛觉减退时就应将手术台调节为水平位(成人脊柱胸段后突,平卧时最低点就在T6)。只有当平面已经过高时才有必要将手术床调到头高20度(用重比重液,无严重低血压时)。

3、“此手术(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外科应用止血带,平面单侧T12以下即可”。腰麻下肢手术的止血带上在大腿,此时不仅要阻滞脊神经的痛觉纤维,还要阻滞相应的交感纤维。大腿血管的交感纤维最高在T10水平进入脊髓,故腰麻平面要达到T10才能预防止血带痛。

网友[liupanr]:

最近腰麻时努力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临床效果改善很多,平面的调控准确很多。但感觉越是深入,越是不明白的多,学无止境。

每个人理解不同,但只要临床效果好,除了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理论的。最简单的,老手下腹部多会选择L 2-3,但是如果限定就是L 3-4,恐怕不一定能保证效果和时间了。最近比较执著的往下选择间隙,再慢慢体会。

问个小问题,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有时候会出现异感(电感),向下肢放散,一般理解是针尖碰到了游离的神经,但能不能就此提示比较靠近圆锥的位置呢?

网友[luzheng85]:

传统麻醉教课书中腰麻平面的影响因素有8条,同道们应很清楚。但是,那是指经典腰麻配方时(5%procaine或1%dicaine+10%G+ephedrine30mg重比重;1.5%procaine或0.1%dicaine轻比重)。当今,“经典配方”已基本废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布比卡因轻比重(0.125%-0.25%)或重比重(0.75%bupivacaine15mg+10%G 1ml)。

遗憾的是无论重或轻比重布比卡因,其腰麻给药后的比重特点并不像“经典配方”那样有8条平面影响因素,有2-3条就不错了。最主要影响腰麻平面因素是:布比卡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25%-0.5%)取决于其给药剂量(5-15mg)。因此,本人用布比卡因做腰麻时主要考虑剂量、比重和体位。注意:体位很重要,但不要轻易利用其去调节腰麻平面。原因是,通常腰麻平面过高或过低时(无论何比重),调节体位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本人在腰麻穿刺前都维持手术台水平位(无论何比重),以腰麻剂量调节平面,效果很好。我最常用腰麻配方很简单0.25%布比卡因3-6ml(轻比重)可用于TUR-P、TUR-BT、妇科盆腔手术、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0.15%布比卡因用于俯卧位的腰间盘手术和痔疮或肛瘘术。0.125%布比卡因6ml用于剖宫产。以上手术大部分是在CSE下完成,使硬膜外弥补了腰麻的缺陷,使椎管内麻醉近乎完美。有关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目前仅用于儿外手术。

朋友们,掌握好腰麻你能从容应对日常手术1/4-1/3的麻醉工作。

< 上一页 下一页 >
分页: [1 ]   [2 ]   [3]   [4 ]   [5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