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麻醉医师修养【美文赏鉴】NO.19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4-23 21:16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修养 心智模式 麻醉感觉 麻醉境界 美文赏鉴 点击次数:

 【摘要】 麻醉医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及老师的辛勤培养,而培养造就一代麻醉“大家”,就要在长期的麻醉经历中注重自身的修养,修炼心智模式。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持一种麻醉医师特有的沉稳心态,心无杂念,调整自己的情绪及心境;充分相信自己,敢于超越自我,努力找到麻醉的“感觉”,去攀登、去追求、去享受麻醉最高境界——“麻醉艺术”。
【关键词】 修养 心智模式 麻醉感觉 麻醉境界
作者联系方式:zyxbp503 @ sina.com

[ Abstract ] anaesthetizes doctor's growth not to be able to leave owndiligently and teacher's industrious raise, but raises accomplishes ageneration of anaesthesia "large body",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owntutelage in the long-term anaesthesia experience, the practice mentalpattern. Achieves in any time, any situation maintains one kind uniqueto anaesthetize doctor to sink the steady point of view, the heartdoes not have the distracting thoughts, adjusts own mood and the mood;Fully believes oneself, dares superego, diligently found theanaesthesia "to feel", climbs, pursues, enjoys the anaesthesia highestboundary - "anaesthesia art".
[ Key word ] cultivates self discipline the mental pattern anaesthesiafeeling anaesthesia boundary

  年轻麻醉医师的成长主要取决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即:主观因素——依赖自身的主观努力,通过临床实践提高业务技能,刻苦自学,丰富专业理论知识,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师;客观因素——主要是依靠组织的培养,良师的循循善诱,益友之间的相互切磋等,亦是促进成才的重要客观条件〔1〕。因此,两者结合起来便是麻醉医师尽快成长的先决条件,缺一不可。当然,高尚的医德及精湛的医术的有机结合亦是麻醉医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大医至爱。孙思邈《急救千金方》推崇的“大医精诚”、清江笔花《笔苑医镜》中阐述的“医家首在立品”,看来历代医家深知悬壶的精髓所在。德乃群育之冠、为众育之首,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品德、道德;是区分正误的基本标准;是麻醉医师遵循的行为规范;是遵纪守法约束的自律操守。医德要求医生要有仁者之心,仁爱之心,故医家必须真诚仁爱为病人服务。医者以仁心施仁术,必然会得到病人的敬爱和信赖,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也必然会增加治疗的作用及效果。

  大道至简。医德的实质是诚信,古人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麻醉工作时常是一人独立完成,处于无监督、无监管的条件下,故应时刻秉承“不欺暗室”的准则,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举凡麻醉的各项操作力求一丝不苟;麻醉记录做到详尽无误,内容客观而忠实,这样的医疗文献书写记录才是患者病情的真实写照,才可作为治疗的参考、临床研究的资料和法律纠纷的依据。故麻醉记录必须忠实、真实和翔实,切忌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我认为麻醉医师应是诚信仁爱的忠实执行者。

  精湛的医术包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纯熟的操作能力,这必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也只有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获得,舍此别无它途。“实践出真知”无需赘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真谛。然而实践中首先从基本功开始,如各种穿刺技术的掌握;全麻诱导和维持;呼吸道的管理;麻醉深浅的辨识;各种监测技术的运用和心肺复苏的实施等,都应熟练操作,运用自如。

  诚然,德技双馨是每一个麻醉医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必备条件,而修炼一个稳重的心态、必胜的信念、严谨的思维,去追求、去享受麻醉的至高境界——麻醉艺术,去造就麻醉的“大家”、“大医”,这才终获正果,成为一代麻醉泰斗及宗师。因此,麻醉医师的修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保持沉稳的心态

  当一位日渐成熟的麻醉医师,技术操作已不成问题,术中管理可以胜任。但是能始终保持一种沉稳的心态,胸有成竹的信心则是需要时间及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需要日积月累地积淀。

  1、力求心无杂念

  患得患失、心存杂念或心猿意马是临床麻醉中麻醉医师的一大忌讳,麻醉诱导时它会束缚你的手脚;麻醉操作中它会干扰你的每一个环节;术中管理它会影响你的思维判断及处理,百害而无一利。在临床麻醉实践中,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因为麻醉医师也是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一分子,是社会中的普通百姓,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七情六欲、他的生活色彩等免不了/或多或少情绪化带进它的工作中,一旦节外生枝的成分占了上风势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那么杂念成为主流就酿成了不良的后果。

  心无任何杂念,才能全神贯注;保持平和心态,才可胜任临床麻醉。“不能带着问题上岗”,这是对麻醉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麻醉安全与防范的必需。当然,常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不可能都保持心止如水,或多或少的杂念或想法均属正常。但重要的是要依赖于自身的修炼、长时间的培养、有意识造就的性格去及时调整、去疏导、去掩盖、去弥补、去换位,才能保持麻醉操作时需要的沉稳心态。当然,不同的对象则表现出迥然不同的过程,或许年轻的麻醉医师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磨练;随着经验的积累或许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这一过程,或许/也可能在一瞬间去调整这一错位,或许/也可能一带而过不留任何痕迹。

  2、调整情绪心境

  调整情绪及心境是一潜移默化的过程。许多年我始终信奉“宜庄、宜静、宜和”的座右铭,因此书房的雅号为:三宜斋,我便是“三宜斋主”。咬文嚼字细品起来:“庄”乃端庄、庄重;“静”为静心、文静;而“和”即温和、谦和。基于此,多年来为人处世、涉足麻醉便追求一种良好的心境和心态。随着年复一年麻醉资历的年轮不断延伸、麻醉经验的不断积累、麻醉理念的不断积淀,由初学者的初生牛犊——到性格棱角的岁月磨蚀——直至最后的老道而游刃有余。时间虽长,也是一个调整心境的漫长过程,也是一个调整每一缕情绪变化的漫长经历。细细揣摩才便知调整心境、保持心态与“宜庄、宜静、宜和”有一些内在丝丝缕缕的联系;才便知心境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一蹴而就;才明白心境代表一个麻醉医师内在的潜质和性格魅力。

  联想到临床麻醉工作,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培育良好的心境,对于提高麻醉医师的综合素养,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避免疲劳操作

  有效利用时间优势,合理安排手术,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避免医护人员的疲劳操作。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对一家医院2000年到2004年间所做的手术进行深入分析以后发现,上午做手术比下午优势明显,麻醉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就会越少。而下午4时以后做手术的病人术后使用止痛药物的几率是上午的4倍之多。研究人员提供的各种临床资料显示:下午进行的手术有31例属于“误差”类,包括麻醉医师配给的麻醉量不当;有667例手术属于“损害”类,包括镇静时间过长、伤口出现感染等;还有1995例手术属于“其它不利事件”,包括病人存在血压变化的危险,手术室设备存在一些问题等等。为什么手术时间晚会导致这么多的问题?研究人员认为,这其中原因很多,包括医护人员疲惫、运送病人的设备及人员短缺等。为防止医护人员的疲劳操作,有效避免各种不良反应及问题,手术大多被常规安排在上午进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的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正如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样,倘若精力用指数表示的话,那么它的分配应该在工作、生活、情感等诸多方面。在某一方面投入的越多受益越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精力的合理分配应该是适度的;应该是因人因时而宜的;应该是科学而有目的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麻醉工作的超负荷运转;生活窘境的不堪重负;思想包袱的不住拖累等均是导致麻醉工作疲劳操作的主要原因。疲劳操作使人的大脑不能正常运转,思维显得异常混乱,判断往往出现偏差,这样的状态怎能去做好麻醉?怎样去面对病情千变万化的手术病人?在人员少而工作量大的相互矛盾中,“疲劳操作”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实为临床麻醉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瓶颈或困扰。麻醉科在行政管理上应予以充分重视,并予以干涉及监管,在人员的使用上科学调配,合理使用,量力而行。

  二、改善心智模式

  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型组织中“五项修炼”之一〔2〕,就是检验、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意味着否定、抛弃或修正陈旧的心智模式,去改善、修炼新的心智模式。“吾日三醒吾身”,就是不断把镜子转向自己,转向自己的目的就是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或遭遇挫折时,能不断审视自我,不断反思,放慢整个思考过程,或回顾一些重要片断,以及发现它是怎样影响我们(自己)的行动。首先充分相信自己,不断修炼三Q来超越自我,体味和感受麻醉的细微感觉。

  1、充分相信自己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水当击三千里”。但凡从事麻醉工作资深的麻醉医师,在他数十年麻醉经历中肯定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不同情况的病人:或操作顺利,麻醉平稳;或情况稍差,操作复杂,调整及时而无大碍;或情况极差,操作失败而出现麻醉意外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的出现,实属正常亦不正常。正常的是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其规律、特点或特殊性,在意料之中;不正常的是对于这些情况出现自身不能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准备不充分,不能树立必胜的信念(信心),“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诚然,简单的手术辅以简单的麻醉;年轻身体素质好的病人无需复杂的操作,任何麻醉初学者稍微一点拨,便能胜任此类工作。说实在的,富有临床经验,或者说上级医师的能力集中体现在一些特殊的病材上。面对这些麻烦、复杂、成功率低而失败率高、或者是劳而无功麻醉操作的难点、疑点,能不能正确树立必胜的信心,能不能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能不能将失败降低到最小程度,能不能劳而有功、劳而有获,这才是一个称职自信的麻醉医师所面对的,所考虑的。任何自卑而信心不足或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均应抛弃,因他完全懂得临床麻醉经验的点滴积累在于此;它完全懂得临床麻醉也是一个熟练操作的过程,熟才能生巧;它完全懂得在浩瀚的麻醉经历中能遇几回疑难病例,机会实属难得。

下一页 >
分页: [1]   [2 ]   [3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张迎宪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