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06-05-26 17:31 | 文章来源: 爱爱医网 |
关键词:
骨科诊疗![]() |
点击次数: |
第六节 骨 肿 瘤
骨 瘤
【 病史采集 】
1. 男性多于女性,30~50岁者居多。
2. 好发于颅面骨,颅骨区外骨瘤少见。
【 体格检查 】
多数单发于颅骨,于骨面呈扁圆形隆起,质硬,与皮肤无粘连,生长缓慢,多无症状。若肿瘤突入颅内、眼眶、鼻腔或鼻窦内,可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
【 辅助检查 】
1. X线检查:呈园形、半球形或凸透镜状的骨性突起,边缘光滑,基底宽,呈波浪状与骨板相接。
2. 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血酸性磷酸酶均无明显异常。
【 诊断标准 】
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X线片所见可作出诊断
【 治疗原则 】
1. 无症状者,可不作处理。
2.有压迫症状或影响面容者,可手术切除。
【 出院标准 】
手术后拆线可出院。
骨软骨瘤
【 病史采集 】
1. 青少年发病,10岁左右居多,男多于女。
2. 肿瘤所在部位可遍及全身,以膝关节附近多见。
3. 肿瘤生长缓慢,骨骺融合后,肿瘤停止生长。
4. 症状以肿块为主,常无疼痛,少数肿瘤可压迫邻近血管、神经及关节,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和功能障碍。
5. 有单发和多发两种,后者有遗传性,常引起骨骼发育异常。
【 体格检查 】
肿瘤好发于长骨骨骺附近,多见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瘤体较大时可呈局部肿块,当靠近血管、神经、关节附近时可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及关节功能障碍。若肿瘤呈多发型者,常可见合并骨骺发育障碍而出现的肢体畸形。
【 辅助检查 】
1. X线照片可见长骨干骺端呈骨性外突增生物,边界清楚,肿瘤基底部可为细蒂状或广基状。若钙化影增多或基部骨质有破坏时,则为恶变征象。
2. 病理检查:菜花状骨块,外围为软骨层,儿童较厚,成人较薄。软骨层外面还有一层软骨膜或滑囊遮盖。剖面中心为骨质。镜下见成熟骨小粱和软骨组织,后者软骨细胞排列似骨骺,幼稚细胞在表层,成熟细胞在深层,而后成骨。
3. 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钙、磷、碱性及酸性磷酸酶均无异常。
【 诊断标准 】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照片可作出诊断、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 鉴别诊断 】
1. 多发型者需同干骺续连症区别。后者随骨骺发育逐渐长大,到骨骺融合即停止发展。
2. 单发型者有时需同边缘型软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相鉴别。
【 治疗原则 】
1. 体积小,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
2. 较大引起症状,或突然发展增快者,需行手术切除。于软骨膜和骨膜外完整地切除肿瘤。
【 出院标准 】
手术后拆线可出院。
软 骨 瘤
【 病史采集 】
1. 多发于20~30岁成年人,好发于掌指骨。
2. 单发者较多发型为多,中心型比边缘型为多。
3. 症状以无痛肿块居多,手指某节局部变粗;少数有酸痛,有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4. 部分病例可发生恶变,主要表现为肿瘤生长加快,皮肤光亮、皮温增高、表浅血管充盈。
【 体格检查 】
肿瘤所在部位,有无压痛,外型变化的情况,是否影响局部功能,表皮有无血管充盈,皮肤温度有无变化。
【 辅助检查 】
1. X线照片可见中心型者在髓腔内呈溶骨破坏,皮质变薄而膨胀,无骨膜反应,溶骨区内可见点状钙化影。边缘型者在一侧皮质形成凹型缺损,也可有钙化影。
2. 病理检查:大体标本为硬而有光泽的浅兰色组织;镜下见分叶状透明软骨,软骨细胞均匀,成堆,核大均匀,染色不深,偶见双核。
【 诊断标准 】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X线照片可作出诊断。
【 鉴别诊断 】
1. 骨干结核。
2. 成骨细胞瘤。
3. 纤维异样增殖症。
4. 骨巨细胞瘤。
5. 骨囊肿。
【 治疗原则 】
1. 手部内生软骨瘤,少见复发或恶变,可行手术刮除和植骨。
2. 长骨干的软骨瘤,有复发和恶变的可能,需彻底切除同时植骨,或切除瘤骨段,为恢复功能可行大块植骨或人造假体置换术。
【 出院标准 】
手术后拆线可出院。
孤立性骨囊肿
【 病史采集 】
1. 男多于女,10~15岁儿童最多。
2. 发病部位以长骨干骺端多见,如股骨上段,肱骨上段等。
3. 常为单发,随着骨骺生长,囊肿可移向骨干中部。
4. 多数无明显症状,有时因痛或肢体局部肥厚而就诊。近半数因病理性骨折入院治疗。
【 体格检查 】
有时可见肢体局部较正常肥厚,发生于下肢者可有跛行,若合并病理性骨折可见患肢功能障碍。
【 辅助检查 】
1. X线检查:在干骺端有椭园形溶骨区;中心位,周围皮质均匀变薄且膨胀。溶骨区内呈单房或多房阴影,边缘清晰,无骨膜反应。
2. 核医学骨显像有一定价值。
3. 病理检查:囊肿有包膜,内含浆液。镜下见包膜为结缔组织结构,有丰富的血管。
【 鉴别诊断 】
1. 纤维异样增殖症。
2. 骨巨细胞瘤。
【 诊断标准 】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X线照片作出诊断,确诊需作病理检查。
【 治疗原则 】
1. 手术切除植骨加坚强内固定,使病人早期活动。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2. 应用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
3. 局部切开引流。
【 出院标准 】
手术者,术后拆线可出院;如局部注射或引流者,X线照片见囊肿消失可出院。
纤维异样增殖症
【 病史采集 】
1. 青少年发病,女性居多。
2. 症状不明显,到成人或老年时才被发现。
3. 可分为三类型:
(1)单发性:病变单发于一个骨,最常见的部位是肋骨、上颌骨,其次是长管状骨。
(2)多发性:病变侵犯多数骨骼,常偏一侧肢体,双侧患病时也不对称。发病部位以股骨、胫骨、髂骨为主,掌、跖骨次之,躯干以肋骨居多,颅面骨同时受累者不少见。
(3)合并内分泌紊乱(Albright综合征):病变与多发性相同。绝大部分为女性。出生后可见片状黄棕色皮肤色素斑,不隆起,散在于腰部臀部及大腿等处,于3~4个月即可有***出血现象。儿童期有其它性早熟症状。此类型最少见。
【 体格检查 】
畸形是最主要的症状,颅面骨受累时面额发育不对称,逐渐加重,可形成肿块,有时可引起眼球突出、鼻阻塞等压迫症状;肋骨和脊椎受累时,可见胸廓不对称,局限性突起,脊柱侧凸等畸形。偶可出现脊髓神经受压迫症状;四肢骨受累时,骨干可有膨胀弯曲,以下肢为甚,可有髋内翻,膝内、外翻等畸形。由于骨骼弯曲和骨骺早期融合,患肢缩短;肢端受累时,掌、跖骨膨胀、局部隆起。多发性病人的身材矮小。约2/3病人合并病理性骨折,近半数病人有多次骨折。有时骨折是首次发现疾病的症状。骨折多层裂纹、移位少,但可加重畸形。如无合并骨折患者多无明显疼痛。
【 辅助检查 】
1. 血清钙、磷检查无异常,约1/3病人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2. X线检查:受累骨骼膨胀变粗,皮层变薄,髓腔扩大呈磨沙玻璃状,有时伴有囊状阴影。无骨膜反应。颅骨受累时,颅底骨质致密,枕、颞骨变形,呈致密和溶骨相混的阴影。
3. 病理检查:病变为灰白色干脆组织,橡皮硬度,截面似砂砾样感。镜下见纤维组织增生,为成纤维细胞和它产生的胶原纤维。后者呈束状或漩涡状。其内有新生骨小梁。骨细胞量多,纤维呈交错状,外缘无成骨细胞包绕。
【 诊断标准 】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X线照片可作出诊断,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 鉴别诊断 】
1. 单发者需同骨囊肿、软骨瘤相鉴别。
2. 多发者需同神经纤维瘤相鉴别。
【 治疗原则 】
目前无特效疗法。单发者可行截除术(肋骨)或刮除植骨术(股骨、胫骨等)。病理性骨折时,可用夹板、石膏或牵引固定,也可用刮除植骨加内固定方法。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矫正,术中同时刮除病变组织,并植骨填充。注意本病不适于X线放射治疗,且有引起恶变的可能。
【 出院标准 】
手术后拆线可出院,但应予外固定(长骨),定期门诊随访。
编辑:dream1
作者: 维他命1991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