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机的氧流量开多少才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0-03 09:58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麻醉机 氧流量 安全界限 点击次数:

麻醉机是麻醉科医生最常用的武器之一,但是其原理比较复杂,理解较为困难,也因此对其准确的使用带来一定问题。丁香园网友对此展开积极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对麻醉机的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新老麻醉机的原理区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临床中更好的实施麻醉、使用麻醉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网友[wp2005]:


人在全麻时基础耗氧量是多少?全麻时的氧流量最少开多少才安全?

网友[xybyjxty]:

根据Brody及Kleiber公式:

基础耗氧量=10乘以公斤体重的3/4次方,单位ml/min。

简化公式为:

基础耗氧量=3.75×kg+20(10~40kg)

基础耗氧量=2.5×kg+67.5(40~120kg)

对成人,一般氧流量200~300 ml/min,即可满足基本代谢之需要,但要有氧合监测,如果合用N2O,FiO2应大于30%。

网友[liugang_sz]:

根据新鲜气体流量大小,Simionescu 的建议分类方法:

代谢的流量:250ml/min

微流量:250~500ml/min

低流量:500~1000ml/min

中等流量:1000~2000ml/min

高流量:2000~4000ml/min

极高流量:≥4000ml/min

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优点:

1、减少麻醉用气体的消耗;

2、减少病人热量丢失,易于维持气道湿度,易于发现回路漏气,呼吸器对膈肌运动更敏感;

3、减少气体污染。

详细内容参见: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科分册》P35~39。

老式麻醉机与现代麻醉机的区别:

1、老历史:在使用老式紧闭循环麻醉时,新鲜氧流量只需要300ml/min,完全能够满足机体代谢的氧需要,其根据是:机体代谢约需要4ml/kg/min氧左右即足,按60kg体重病人计算,240ml/min完全够用,再加麻醉机器管道的死腔量(15~20%=24~48ml/min)氧,所以氧流总量300ml/min就完全可以了,而病人呼出的CO2则需要通过钠石灰罐来完全吸收,如果钠石灰质量可靠,是不存在CO2复吸问题。(80年代中期以前,紧闭循环麻醉是我国大小医院的唯一方法)。

2、现代的麻醉呼吸机的结构原理已经完全改变,一般都是半紧闭麻醉机的模式,这样300ml/min氧是绝对不够的。也就是说,病人必然会发生严重的CO2复吸,其危害与缺氧的严重性没有什么区别。此外,更重要的是:这种低流量氧对安氟醚、异氟醚专用挥发器的输出固定麻醉蒸气浓度是不能保持恒定的。所以,300ml/min氧用于现代麻醉机是错误的。

3、现代半紧闭麻醉机的氧流量定至少定在2~4L/min是有根据的,即氧流量应该相当于每分钟有效通气量。即由(潮气量-解剖死腔量)X 每分钟呼吸次数(自定数)计算出。例如一个60kg成人,(450-150)ml X 12次/分=300 X 12=3600ml。这个氧流量才能将病人呼出的CO2绝大部分排出体外而不被重复吸入,同时也保证了专用安氟醚、异氟醚挥发器按需要输出恒定的浓度。如果氧流量定在2~3L/min也可以,这样极少量的CO2可以被钠石灰罐吸收而避免CO2复吸问题。

网友[leedewei]:

上述低流量都是在双肺通气以及病人弥散功能好的情况下的。在单肺通气特别是有使用笑气的时候要注意,那时笑气的弥散性缺氧也会起作用的,可以等比地开大流量解决。

网友[liugang_sz]:

复习一下基本概念:

一、现代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包括两大部分:

1、第一部分:通气环路部分,包括以下主要部件:

a、环路管道、接口;

b、氧流量表;

c、呼出、吸入活瓣;

d、钠石灰罐;

e、专用麻醉药挥发器;

f、机械呼吸器。

2、第二部分:呼吸器部分:

a、呼吸器主要由一个密闭箱构成,其中有一个折叠囊,由此造成“折叠囊内气流”和“折叠囊外气流”两个系统。折叠囊内与折叠囊外的气流是绝对不能相通的。一旦折叠囊有些许微小的裂缝,这个呼吸器就完全失效,而且病人必然面临生命危险!

b、来自高压氧气筒和中心供氧系统的高压氧气流,经过减压器减压后,进入麻醉机,即顺着管路分为两股气流系统:一股进入氧流量表(供病人吸入使用);一股进入折叠囊外腔(即驱动压的来源,供驱动折叠囊上下移动之用,由此来代替手法挤压呼吸囊的力量)。

3、与病人肺脏直接接触的通气环路内所流通的气流,必须通过“流量表”预设的氧气流量(ml~L/min)来调节。氧气流与病人肺脏直接接触,当然也包括挥发性麻醉蒸气和病人呼出气的CO2。氧流量预设的高低,决定着下述两个重要环节。

1)根据氧流量的高低,决定着麻醉环路系统的类型。可以预设为三个类型:

a、氧流量=300ml/min——紧闭环路系统,即所谓低流量、小剂量、紧闭麻醉系统,现在正在推行之中。施行此类通气系统,必须掌握一个关键问题:即挥发器禁忌持续开启,必须是按需临时开启,平时处于关闭状态。相反如果持续开启,必然导致麻醉过深,心脏、呼吸严重抑制致死。此外,钠石灰必须保证质量可靠,以保证无CO2复吸要求。

b、氧流量=2~4L/min——半紧闭环路系统(或称半开放环路系统)。这是当前我们在临床上最习惯使用的类型。其专用麻醉药挥发器释出的蒸气浓度最为恒定,允许持续开启,只需按需随时调节刻度盘浓度高低就可以。通气环路内多余的气流、CO2和麻醉蒸气,可通过呼吸器内的呼出活瓣排至大气,一般无CO2复吸之虑。但是,麻醉药的浪费和空气污染也是比较明显的。

c、氧流量=4~8L/min——开放环路系统。可以用,一般少用。麻醉药消耗量大,空气污染严重。

以上a和b两种通气环路类型,存在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非常重要的概念,绝对不能混淆为一谈。

a的通气环路不与大气接触,通气环路内的麻醉蒸气可以反复被利用,在麻醉中一般不随便排至大气,从而可保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当麻醉结束时,可以通过提高氧气流量改为半紧闭环路系统模式,以排出体内积蓄的麻醉蒸气。

b通气环路内,过剩的气流量必然需要排入大气,通气环路内的麻醉蒸气浓度也随之排入大气,因此需要不断地获得补充(持续开启挥发器),才能保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当然,也可以按需临时改为紧闭环路系统施行紧闭麻醉。

2)决定专用挥发器(温度流量补偿型挥发器)释出麻醉蒸气浓度的恒定性。

专用挥发器对氧气流量的高低是有其基本要求的,这样通过温度流量补偿机制,才能释出稳定的蒸气浓度。

一般是:氧流量小于1L/min、或大于10L/min时,其实际释出的蒸气浓度,与挥发罐刻度盘的指示浓度就可能不相一致,系不能满意补偿之故,释出蒸气浓度往往偏低。国产挥发罐的精确度误差往往更大。

下一页 >
分页: [1]   [2 ]   [3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