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1000

2012.09.27 华大基因技术专题

1、DNA测序技术 目标区域测序全基因组重测序外显子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单细胞测序 细胞系测序2、RNA测序技术转录组测序数字基因表达谱升级版RNA-Seq

2019.06.27 侯晓彤教授:2018 年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发展现状

在许多省市亟待发展。每百万人口 ECMO 例数侯晓彤教授在总结中指出,「2018 年中国 ECMO 发展有较大飞跃;儿科发展仍然欠缺;ECMO 发展地区差异

2018.10.10 CSCO 2018 | 林根教授:肺癌免疫治疗大有可为

的临床研究到联合应用模式的探索,丰富了驱动基因阴性病人的治疗手段,从晚期二线、一线到局部晚期维持,甚至在新辅助治疗中都显示出了曙光,2018 年在新英格兰杂志...。此外,一些超进展现象,促使我们对超进展人群也做了一些基因的研究并产生部分初步的认知。其他细节方面,比如临床上治疗疗程已经有初步的答案:连续应用免疫治疗可能在肺癌

2019.11.14 曹倩教授:IBD 诊疗现状及标准诊治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的 IBD 患者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交流。第二,会议上多位专家对即将在中国面世的新型生物制剂做了重点介绍和阐述,使与会者能更好的了解...的基础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IBD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涉及遗传易感基因、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屏障受损、以及免疫紊等多个因素

2019.11.14 2019IBD大会人物专访:田丰教授、沈骏教授、顾于蓓博士

发病机制和疾病普及的重要性IBD的发病机制是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的变化刺激下,诱发了过度失调的免疫反应,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我国近两年...基础研究进展主要聚焦于对黏膜屏障、黏膜免疫及对一些易感基因的研究,此外菌群研究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IBD临床研究的进展主要在于新型药物的使用、药物疗效的增强、药物的

2018.10.25 整合罕见病防治资源 提升罕见病诊治能力 “中国罕见病联盟”在京成立

和新药研发水平,统筹医疗资源分布,逐步缩小地区差异,努力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维护罕见病患者的健康权益。刘殿波会长表示,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队列研究」项目,建立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平台。2017 年起,北京协和医院开设罕见病专病门诊,组建罕见病诊治多学科专家协作组,建立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团队,为罕见病患者

2019.11.14 王玉芳教授:关注患者用药史,及时判断药物性肠病

,从而实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的转换,使得IBD领域呈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齐头并进的现象。很多研究者认为IBD的发病机制是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环境因素

2019.07.24 负「重」前行,不忘初心——共话重症患者液体复苏

28 日及第 90 日,使用白蛋白的患者与使用晶体液的患者死亡率并无统计学差异,但使用白蛋白的患者通过纠正低蛋白血症保护了器官功能,并且减少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1 2 3 ... 123 124 125 下一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