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251 条
2007.09.08 白春学教授: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前景
的小干扰RNA 发夹DNA 表达模板与穿梭载体连接。将穿梭载体和骨架载体共转染293 包装细胞,制备重组腺病毒(Adv-shEGFR)。Adv-shEGFR
2008.12.03 MDIA主席Kishio Nanjo教授谈分子糖尿病发展
,代表了人类遗传学的重大进展。MDIA新的进展就是线粒体DNA (mtDNA)方面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IDD)是最为常见的单基因突变DM,该类型糖尿病的
2011.08.29 胡春宏教授:加热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表现为细胞骨架细胞间连接方面的改变,如加热 43 度可以使细胞的黏附能力减低,细胞皱缩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染色质凝聚,DNA 断裂,抑制 DNA 修复酶的活性...]。 (六)P53 基因是机体内的分子警察,热疗后表达的 P53 蛋白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凋亡和 DNA 修复的抑制,并且 P53 基因的低水平
2007.09.09 陈宝元教授:间歇低氧与实验性研究
显示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和活性减低,NO 合成释放减少。而血浆ET-1 水平升高,血管对ET-1 缩血管反应敏感性增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与CIH
2010.07.23 全球首个治疗RA及AS的生物制剂依那西普(恩利®)研究进展
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的终产物进行初步可比性分析,结果显示与依那西普相比,益赛普聚合体增多4.5 倍、含大量蛋白质碎片和基础亚型物质、低分子蛋白浓度高
2007.09.20 任军教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
疗效。其提高化、放疗疗效的主要机制为阻止 DNA 受损的细胞增殖和促进放疗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目前在头颈部肿瘤、结直肠癌以及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
2007.09.20 潘宏铭教授:恶性肿瘤脑转移的诊治进展
DNA 甲基化发挥细胞毒作用O6 鸟嘌呤占总加合物的5%,其细胞毒作用高,而N7 鸟嘌呤、N3 腺嘌呤分别占总加合物的70%和9%,细胞毒作用高低。对人类...%,半衰期为 1.8 小时,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 替莫唑胺发生耐药的机制有:①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MGMT
2007.09.21 林岩松教授:PET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肿瘤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3)肿瘤的基础研究,包括从多种物质代谢、受体、基因突变、DNA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使PET 及PET-CT 在肿瘤诊断、治疗及研究...反映核酸代谢,18F-FLT能被细胞摄取并由胸腺嘧啶酶磷酸化而滞留在细胞内,参与DNA合成。研究显示,18F-FLT是评价化疗疗效更为理想的显像剂。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