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1000

2007.11.05 Lu-Yuan Lee:咳嗽的基本机制-它们如何成为临床咳嗽的根本原因

Lu-Yuan Lee教授 咳嗽的基本机制概述咳嗽反射的自然途径Lu-Yuan Lee:咳嗽的基本机制Lu-Yuan Lee:致谢

2018.10.23 CSD 2018|冉玉平教授: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治经验

及目标取决于患者本身甲的生长速度以及其自身健康状况。一般来说,甲真菌病除了比较早期、浅表的病变可以单独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外,其余情况基本需要配合内服抗真菌药

2019.06.27 侯晓彤教授:2018 年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发展现状

的住院生存率基本与 ELSO 注册数据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年 ECMO 例数大于 20 的中、大规模 ECMO 中心,其患者的生存率要高于小规模 ECMO 中心

2018.10.10 CSCO 2018 | 林根教授:肺癌免疫治疗大有可为

环节的耐药机制有可能激发免疫。大多数的免疫治疗目前还是基于 PD-1/PD-L1。PD-1/PD-L1 作为免疫效应的最后环节,是肿瘤免疫识别的过程,也是具有关键...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仅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已。现有的联合治疗研究数据都不支持在 EGFR 或 ALK 突变患者中使用免疫治疗。从机制来说,EGFR 突变的病人肿瘤负荷

2019.11.14 曹倩教授:IBD 诊疗现状及标准诊治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及细胞因子参与了发病过程。IB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目前 IBD 的基础研究都围绕其发病机制展开,且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基础研究的发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 IBD 的发病机制,并推动新药的研发。新药的问世也触发了相关临床研究,以评价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及新的治疗手段的疗效,帮助其在临床上展开

2019.11.14 2019IBD大会人物专访:田丰教授、沈骏教授、顾于蓓博士

、IBD的临床研究进展、临床上还存在的问题及发病机制等问题向丁香园进行了分享。ccvideo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丰教授本次大会的学术亮点第一...发病机制和疾病普及的重要性IBD的发病机制是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的变化刺激下,诱发了过度失调的免疫反应,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我国近两年

2019.07.24 负「重」前行,不忘初心——共话重症患者液体复苏

,且白蛋白在改善血流动力上更优。Gattinoni 教授指出白蛋白的优势显现较晚可能与白蛋白的生理机制有关。目前相关的研究表明白蛋白的氧化程度与死亡率相关,氧化... Modrof 先生表示,目前的白蛋白制备工艺能很好地清除病毒,在临床上使用是安全的。安友仲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在脓毒性休克病理生理机制上的理解。之后 Djillali

2019.11.14 王玉芳教授:关注患者用药史,及时判断药物性肠病

,从而实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的转换,使得IBD领域呈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齐头并进的现象。很多研究者认为IBD的发病机制是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环境因素

1 2 3 ... 123 124 125 下一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