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DA中药注射剂征求意见稿对其研发将有什么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09 21:46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中药 中药注射剂 鱼腥草 SFDA 点击次数:

    1960~1993年的780篇报道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引起的仅占6.3%。但是在1990~1999年的460篇报道1291例次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引起的占55.62%。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与日俱增。《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0期)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该中心频繁接到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其中葛根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就有1006例,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共计30例,死亡11例;严重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急性血管内溶血,有18例,其中8例死亡。2003年8月,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了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通报发出后,各地仍有大量的不良反应出现,特别是今年以来,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频率增加。于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2006年6月29日发布《关于加强中药注射剂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本月中药版专题讨论是:即将出台的“关于对加强中药注射剂注册管理有关事宜征求意见的通知”对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做好中药注射剂型?如何进一步明确中药注射剂的物质基础?

    网友[大皮皮鲁]:鉴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不良反应事件的频繁发生,出台一个加强中药注射剂注册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一个可能原因:在药物研究申报过程中,忽视药物毒理学及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研究者过分注重社会效益,为了尽快拿到生产批件,在申报过程中重点突出药物的有效性,而在毒副反应方面,虽然指导原则中有严格、详细的要求,也只是应付差事,有时对于个别毒性反应、不良反应病例也不体现在申报资料中,这也误导了审评者在审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审评、考察、控制,致使药物在大量应用于临床后,不良反应的频繁发生。3、新药审评已经把药物安全性放在首位,有效性放在第二位,注射剂不同于其他口服剂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后果非常严重,新的政策肯定会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药物安全性的研究,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过程中的毒理研究、不良反应方面做出更加详细、严格、明确的规定,迫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在药物毒副反应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同时在审评过程中,审评者也会在安全性方面展开更加严格的审评,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4、相关政策颁布以后,中药注射剂的研究难度、风险将更大,作为研究者,我们在新药研究过程中应该本着对病人、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在研究出有效的药物同时,也要注重药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

    网友[zym1215]中药成分复杂,药理作用机理不甚明了,生产工艺又不尽严格,质量标准尚不能完全控制其内在的诸多成分,在这些不尽如人意的条件下,第一,质量标准中的安全性药理试验就应当担当起为不良反应把关的重任,但是,现行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安全性药理试验中的热原、溶血、异常毒性,均不能反映致敏原。异常毒性试验只是一次性注射一定剂量的药并观察一段时间,不能反映药物的致敏性。所以,对于免皮试的、处方复杂的中药注射剂,将动物致敏试验列入质量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国家局不良反应中心应该对已有不良反应报告的品种进行调查,组织力量复核有关实验,澄清事实,对确实存在问题的应从速采取相应措施。如果致敏原属于纯度不够带进的杂质,或是降解、聚合产物,必须从生产工艺上保证除去已知致敏物质,从质量标准上对已知致敏物质作限量检查,并考核该药物的稳定性与已知致敏物质的关系。此外,还应严格考证剂型的合理性,注射剂效果是否的确优于口服,尤其是静脉滴注,不光要有临床上的比较数据,还需要从生物利用度上证实注射给药的必要性。 

    网友[ginsen]:个人认为不是早期不良反应少,而是当时的认识不够,监控力度不足,目前加大力度监控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可能在这发展过程中会有阵痛,但如果以坚持我们全体老百姓的健康为本,不是只做表面功夫,那这个发展我是大力支持的。

    关于中药注射剂,我想说一件我遇过的事情,我们曾经约过一家印度制药企业洽谈药品业务问题,他们带来的产品个人感觉非常一般,只是普通的散剂和糖浆剂,按我们的新药研发观点,剂型过老,很难有卖点,当我们谈起中药注射剂时,他们感觉很吃惊,一直在说没有这样的概念,同时认为做这个成本比较大,安全性是问题。看来他们的担心真的不是多余。作研发的同仁们都知道,中药注射剂新药是怎们做出来的,而不是怎样研发出来的,做个指纹图谱似乎一切就OK了,近几年来有多少中药注射剂在申报中,国家又批了多少个,这个烂摊子怎么收拾?我想中药注射剂过去的辉煌可能要告以段落了,个人认为国家加大力度在中药注射剂的监控上,使大部分研发中心望而却步,而有能力的研发中心如果能坚持下来,踏踏实实做做中药注射剂的研究未尝不是个机会,同时也是给中药发展一个机会,现在尤其要加大药理临床的研究,完善不良反应报告,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工作,完善药品说明书,明确指导临床用药。我相信在未来,只要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传统医药,踏实深入的做研发,中药注射剂会有另一番天地的。

    网友[suker6666]:中药研发应以患者为中心,这是一个基本点,否则一切将不长久!!1、安全性,这是第一位的,什么中药安全性好,这是电视剧的剧情需要。如何真实的、科学的、严谨的考察安全性是问题的关键。2、有效性,同样如何真实的、科学的、严谨的考察有效性也是把握的重点。3、经济性,挣钱都不容易,经济还是要考虑的。4、民族产业,个人认为,民族产业有很多实现途径,但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条件。

    网友[dqq]:对于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近年发生得频繁,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看:1)、使用上剂量过大,应用面大。 为了经济效益,以丹参组方的注射液,一般用在50ml以上,不管什么病人都用----美其名曰:补气。2)、仿制厂家一哄而上,生产厂家粗制滥造。结果有,象100多家生产鱼腥草注射液,质量良莠不齐。另外,游戏规则不完善。政策上审批严格,这没有错。但是我认为关键一环决不能少。出现问题要追究责任:审批人的责任,生产厂家要高额赔偿等。若因一个品种的不良反应使一个企业赔偿上千万,是没有企业愿意一点蝇头小利而冒这么大的风险的。言归正传,对研发的影响:1)、立题依据方面可能仅限于急症,及不能用其他方式给药的病人,并且随便两种药物来组成的所谓的复方,如红灯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肯定不行了。2)、因为要做四期临床试验及审批的严格,研发成本肯定上升。企业肯定不会轻易上项目。3)、中药注射液便会成为战略性项目。

    网友[kem]:单从新药研发的角度来说:药学研究是基础,基础不牢,大楼要倒;药效研究是前提,没有药效,进行不了;毒性研究是核心,安全没保证,临床不敢用;临床研究是关键,临床有效,开发才是成功的。新药评价的核心是毒性研究。在安全(safe),有效(effective),可控(controllable),稳定(stable)四个指导原则中,安全是排在首位的,对于一些静脉给药的制剂如注射液等尤其是这样,加之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使得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可能要建立在较大剂量的应用上(与化学成分单一的化学药注射剂相比);成分的复杂性使中药成为一个了灰色体系,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可控性不强,虽然目前指纹图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可控因素;一些以知或未知的慢性,急性毒性成分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某些不良反应的产生。SFDA中药注射剂征求意见稿的出现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使中药注射剂研发难度加大,风险提升,有助于优胜劣汰,从整体上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保证老百姓的用药安全。总之,不管做中药注射剂还是其他的中药新药,都必须按要求研发新药;按程序申报新药;按规定审评新药;按规范检验新药;按法规审批新药------始终做到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宗旨。

编辑:7100

下一页 >
分页: [1]   [2 ]   [3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集体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