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3-19 20:50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心电图 12导联 室性心动过速 Brugada宽QRS波心动过速 点击次数:

7)胸前导联无RS波——无论右束支阻滞型差异性传导或左束支阻滞型差异性传导,至少一个胸前导联会出现“RS”型QRS波且R波起始至S波底部间期≤100ms;宽QRS波心动过速中胸前导联无RS或RS间期>100ma,不可能是差异性传导,因此,更倾向于室性心动过速(见图3A和图8)。这些标准的原始资料中,“无RS”波并不常见(室性心动过速只有15%无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无1例);附加RS波间期>100ms标准可以诊断近乎一半的室性心动过速(同时使用了房室分离和V1和V6传统形态学方法)。在我们的系列中,139/473例(29%)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无RS波,16/132例(12%)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无RS波。因此,139/155例(90%)胸前导联无RS波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阳性预测值0.90)。在原始文献中,R-S间期的使用较少(敏感度0.99,特异度0.97)。V1导联的这个标准正如上面提到的一样, 心电图的其它特征(特别是T波)可以扭曲QRS波形——酷似或掩盖小Q波,出现这些表现可以使标准变为“阴性”。

个人体会:Buraga四步法诊断室速的第一部就是考察有无胸前导联有无RS波,但实际上即或是室速,这个现象的发生率也是很低的。从这个新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以出现胸前导联无RS波的表现,这就使我们在应用Buraga四部法的第一步就存在巨大的漏洞。这是希望大家牢记并学习的一点。希望这段十分重要的文字对那些迷信Buraga四步法诊断室速的战友一点警示。


图8:胸前导联无RS波。每例心电图胸前导联均无RS波。尽管高度怀疑室性心动过速,但下面一幅图其实为左束支阻滞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其胸前导联也无RS波。

个人体会:我们看图8,图BQRS波更宽,更像室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更倾向于图A为室上速,图B为室速,理由是很多的。但通过某些悬疑,我们仍可以怀疑图A是室速,不知道大家通过学习,可以罗列出图A为室速的多少依据来?大家请思考。

8)其它特征——左束支阻滞型差异性传导电轴右偏十分少见(我们系列中只有3%);结合这个指标,提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可能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在我们的系列中219例左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有44例存在该表现(20%,P<0.01,特异度0.97)。此外,右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时电轴很少为正常(0°~+90°);出现这个表现倾向于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我们的系列中254例右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传导有3%电轴正常,而93例右束支阻滞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21例(23%)电轴正常(P<0.01,特异度0.97)。

个人体会:电轴偏移对诊断心动过速有辅助诊断方式,但受体型、心脏解剖方位等影响大。

9)QRS波交替(见图9)——QRS波振幅逐搏交替多见于旁道参与的顺向型窄QRS波心动过速;≥0.1mV的交替也见于宽QRS波心动过速,不管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是室性心动过速。在一个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研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交替的发生率几乎相同(35%),但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交替发生的导联数(平均7个)多于室性心动过速(平均3个)。在我们的系列中,交替的发生不多见,只有15例,但是室上性心动过速(6/132例,5%)与室性心动过速不成比例(7/473例,2%)(P<0.05,敏感度0.05,特异度0.99)。为何我们系列中交替的发生率比以前研究中的少,原因尚不清楚。交替的发生与心动过速周长并无任何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多重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只有1例出现交替。此外,同一心动过速两次发作并不需要每次都出现交替。这些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

图9:室速的交替。所有导联都出现QRS波电压的交替(图8A也可见交替)

< 上一页 下一页 >
分页: [1 ]   [2 ]   [3]   [4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浅浅阳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