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fategg]:
我也请教我好几位专家。姚克教授和陆国生教授都认为猪眼练习PHACO最好。葡萄很早也听说过,不过个人认为和晶体相差太远。在撕囊时晶体由于悬韧带的关系,容易往周边撕,所以个人感觉环行撕囊最后一步最难。练习时猪眼要新鲜。如果角膜上皮水肿可以刮除。囊膜还是比较好分辨的,如果看不清可以用台颁蓝染一下。一个猪眼球就可以练习好多,PHACO、小梁切除、角膜缝合。另外确实猪眼球做巩膜瓣比较困难,大家多练练啦。
网友[kingbird918 ]: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经历吧:我进入眼科轮转刚刚2周,一进去,听说门诊小手术室确人,于是我便主动要求进入了小手术室。在那里见得最多的,而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斜视(肉眼)和胬肉(镜下)。虽然只有2周的时间,斜视的手术却做了不下20台(当然只是助手啦)。看着老师的手法好是娴熟,动作干净利落。几乎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还记得第一次上台时,老师让我把6-0的线用持针器夹好备用。答应是爽快的,但是,看似简单的任务,在我手里怎么就那么的不听使唤。不是上不了齿,就是针夹的位置看起来有些偏。最好还是“温柔”救了我,发现上齿的时候手法一定要轻柔,动惯了大器械的新手一定要注意哦。后来我从手术时里收集了一些线和针,待会寝室,在绑好的纱布上进行练习。进针时,对纱布上的每一格都数清楚;打结时,注意拉线的方向和如何放置短端线的位置比较适合打下一个结轻松取道……从一针一线开始练起。我相信在以后一定会慢慢的感受的效果的
至于胬肉,也是我们手术室每天的常客,没有一天没有休息!前面的一周,我基本上都是以看为主,先别提有没有机会自己上台,即使有,也没有那个勇气。再加上以前做试验时,觉得自己的手不是很稳,心虚的很……就这样过了一周,终于我鼓起勇气,主动要求在游离结膜瓣上缝上两针。老师同意了。好是兴奋,但是迅速将这种兴奋的心情先压倒心底。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太兴奋了容易手抖。于是我上场了。模仿着老师的手法,一步一步,感觉很不错。最让我惊喜的时,我的手好是听话。基本上看不出手抖的迹象。以后的日子我的生活要开始渐渐的变化了,这一针给了我好大的信心和勇气,我的目标是尽快摆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至于经验嘛,我觉得还是要对自己有信心,这是摆脱手抖的唯一方法。
网友[mengbaby ]:
每一位眼科医生初次在显微镜下操作时,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手术野变得很狭窄,操作技巧由“动”转“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眼科手术操作训练需要:1)手术显微镜操作的训练:应当在平常的显微训练中养成好的、使用手术显微镜的习惯:熟悉手术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其与手术野、照明度的关系,反复练习脚踏控制盘上每一部件的位置与功能。 2)显微手术器械的操作:在手术显微镜操作下,放大倍率越高、视野越窄、景深越短。初学时强调从最低倍开始练习,以4-6倍的手术野较适宜,直径为35-50mm,景深也适宜。随着经验增多,可用到6-8倍。这里要提到的是:虽然在练习时不需用很好的器械,但在练习中与手术时一样爱护每一件器械。必备的器械有:剃须刀片及刀柄、显微持针器、组织镊、结扎镊。3供练习用的眼球:可用新鲜尸体眼或动物眼。
在我入门的时候,我觉得有两本书对我很有帮助:《眼科手术学》(吴振中与蒋幼芹编) 《眼科显微手术》(何守志编),各位同道可以从中收获颇多。
网友[伯兰花 ]:
我的一点经历:我现在的医院给病人冲泪道时都要求躺下,一次来了个坐轮椅的流泪,常规都该检查检查泪道是否通畅吧,可是那位教授说躺不下冲不了啊,我当时在旁边就说:×教授,我来给他冲吧,然后就让我给做了。其实我以前实习的医院冲泪道全都是坐着完成的,当时的老师就教我们一定找一个支撑点,可别认为是医院设备不够啊,实习的医院可是比现在的医院好。我现在看我们院冲泪道很多都悬空,我觉得初学者即便是患者躺着也最好找个支撑点,那样利于操作。
网友[lasikkk ]:
谈谈在下的显微手术操作心得吧,我在下面医院工作三年了,多多少少还是做了点显微手术,就简单的用1,2,3来表述下:
1、多做,多练,多想 多总结 都很重要,我的第一次显微操作是缝青光眼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缝一针用了十多分钟,搞的我的副主任看不下去,可我就不让他缝,自己硬是搞完,做完后很受刺激,弄了针线,用猪眼练了几次,有点感觉后就好多了!
2、在下面医院会打结我就做角膜清创,先是做那些恢复视力无望的病人,再……;在猪眼做过几个巩膜瓣后就开始做小梁……其实我很少做动物实验,所以有些基本功还是不行,忙着考研也担误了不少时间,否则会进步要大一些。
3、用羊膜练习缝合打结非常好,它要求你在显微镜下不能有多余的动作,否则羊膜就打折,不晓得跑到那去了。
4、抓住机会!有胬肉做羊膜或干细胞移植是最好的了,很能练手!这也是我不喜欢练动物眼球的一个原因。
5、十分同意有位仁兄所说的,肉眼手术动作做漂亮了,对显微手术很有帮助! 首先,是信心的提升! 其次,也能从中悟到一些道理,共同之处。 所以内翻、胬肉、眼摘我是百做不厌啊!
网友[cyberake ]:
悬空手持长棒,可以明显地放大手的抖动,我还没有见过一点都不抖的。大家回去试试,有纹丝不动的来这里报道让大家认识认识!为啥像神经外科显微手术需要在深部操作就必须练习手持长器械的稳定性?大家也可以看看显微喉镜手术或者录像,拿那么长一根器械穿过直接喉镜在显微镜下声带上操作,再熟练的操作者也不是非常稳定的。一个人不同时候抖动可能不同,年轻时抖的利害,壮年比较稳定,可能老来又抖得厉害了,我们看到的经常是某个人的一个阶段。不少专家抖得厉害的时候我们没有机会看到而已,他们有的也讳莫如深!这样我们明白了第一个问题,人人都抖,程度不同——我们不要刻意为自己增加手抖就没有希望了的压力,也不要无意间为别人营造同样的负荷!同时这也也启发了我们可以通过悬空操作长器械练习有支点操作短器械!
抖动的人都不能作显微手术么?我见过不少手抖的人,手术做得也不错,没有出现过大的纰漏。如果只看结果不关心过程,手不那么稳定也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想想看,不少老专家年纪大了,多少总有手抖的情况,他们还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手术的,当然也总有退休的一天。这样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手抖未必不能从事显微外科。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心理有了底,可能有多人已经不大抖了!
网友[zhoujibo1000 ]:
回想自己工作的过程,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作好时刻上阵的准备:多看手术操作的书,把器械的功能和应用烂熟于心,平常看手术,做助手,不光把眼睛盯着显微镜,也要注意主刀的手形和位置,这一点太重要了,有了很好的准备,机会来了,上级有时让你做几个步骤,你没有出问题,才可能有下次,否则就困难了。每次机会都要把握住,发挥好。
2、显微技术的关键是:稳、准、轻、精、巧。达到这个目标无非是练习,显微镜下的练习,我感觉医疗上最安全的活体显微技术练习是:在显微镜下缝球结膜,因为手术到了最后关头,上级医生一般会放手让你缝球结膜,这个时候你要大胆地要求在显微镜下缝,运用用显微器械先把结膜用软的丝线缝好,这样把显微镜下操作的感觉和过程先熟悉了,将来才可能用硬的尼龙线把脆的角膜和韧的巩膜缝好。我动物实验做得很少,上面讲的缝合练习是我学显微技术的开始,很感谢当初教我这样练习的那位老先生。
3、裂隙灯下的操作对于感觉的培养也很重要,我不多说了。
4、另外说两句:年轻人要多上夜班,机会可能就来了,动物练习是最初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在人身上进行手术的。有的人容易紧张,很正常,但是你得告诉自己:紧张帮不了你。这样也许就不紧张了。
5、显微手术由一个个步骤完成,每个步骤都有讲究,不是可以一促而就的,每次都思考一下得失,每一步都有体会时,也许你的手术就可以了。
网友[cythaly ]:
1、动物眼上做1000次也不如患者眼上做一次!现在的医疗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不太可能有上级医生放手让你在人眼上练习的——读博的时候一个很有名的白内障专家说他刚做白内障的时候,不论核软硬,一律超乳,有时间多练练动物眼睛还是很有益的。而且,每天都要做几只人工模拟眼。练习是硬道理!
2、找一本纸张较薄的练习本,练习的项目就是掌握如何随意控制用刀的力量和方向。一刀下去能够控制到第几层纸。初学者在人眼练习的机会是很少的,多找点动物眼练习,虽然手感确实不同,但必须重视的是基本操作手法的练习。
3、真正台上的感觉和下面练猪眼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机会时要把握住,这样机会会越来越多。所以上台前一定要对所做手术的详细步骤了然于胸,平时手术做一助要仔细观察主刀医师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4、心理问题很重要,胆子很重要,悟性更重要,学一得十才能进步,但靠苦练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好医生一定是兼备了很多素质的人。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