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会议

CDS2015:李红教授谈提高 T2DM 血糖控制达标率经验

作者:赵宇威    2015-12-10
字体大小:

2015 年 12 月 9 日,在苏州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15)的会前培训班上,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李红教授以胰岛素注射技术为题做了精彩报告。

李红.png
图为李红教授在 CDS2015 大会上做报告

首先,李红教授阐述了中国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中国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低,根据 2009 年 7 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开展的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现状抽样调查显示,以 HbA1c<7.0% 为标准,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仅为 35.28%。

T2DM 血糖控制达标率原因何在?

李红教授指出了达标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患病率高达 53%,而皮下脂肪增生会严重影响胰岛素吸收和血糖控制

2015 年 ADA 最新数据显示,同样注射胰岛素,对于皮下脂肪增生处注射,胰岛素峰浓度会降低 34%,注射 4 小时后,皮下脂肪增生处 GIR 也降低 27%。

如何提高 T2DM 血糖控制达标率?

面对新挑战,临床对注射装置及注射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李红教授讲道。而选择 4 mm 短针头注射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注射装置的选择上,因为胰岛素最佳注射部位是皮下组织,所以必须选择适当长度的针头,使得其既可以穿透皮肤又不进入肌肉层。亚洲人群平均皮肤厚度为 1.7~2.8 mm。4 mm 针头发生肌肉珠注射的风险为 0.5%,5、6、8、12.7 mm 针头发生肌肉注射的风险分别为 4 mm 针头的 4 倍、11 倍、31 倍及 90 倍。

所以,选择 4 mm 短针头,既可以垂直进针穿透皮肤不发生皮内注射,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发生肌肉注射的风险。同时从技术角度,4 mm 短针头可实现大范围,多部位的注射部位轮换,可以减少同一部位的反复损伤,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形成。

最后李红教授用一项发布在 Journal Clinical &Transtational Endocrinology 的研究作为注射环节改善血糖控制的新证据。研究显示规范注射技术并使用 4 mm 短针头进行胰岛素注射后,仅仅 3 个月时间 HbA1c 显著下降 0.58%、空腹血糖值下降 14.2 mg/dL、每日胰岛素注射剂量降低 2 单位、患者对针头满意度上升。

丁香园发自江苏苏州

更多内容,欢迎点击查看丁香园会议专题报道: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会议

编辑: zhaoyuwei    来源:丁香园

       关注后,回复绑定得 5 个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