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会场 观点反馈 更多 >>
全国非气管内插管胸外科手术与麻醉研讨会12月4日在广州附一院顺利闭幕,丁香园记者在会议现场或会后对部分参会者进行了采访,也截取了网上讨论中部分参会医生的发言,供大家参阅。
陈汉章:个体化治疗 选择合适麻醉术式
丁香园通讯员:刚才看到您讲解到迷走神经阻滞的操作,这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吗?
陈教授:是的,很简单,一般的外科医生的基础操作与基本解剖都能完成该项操作。
丁香园通讯员:这个操作的意义在于?
陈教授:这个操作是非常关键的,是外科医生参与到麻醉的一部分,因为硬膜外是无法麻醉到迷走神经的,而迷走神经的功能是很复杂的,比如对咳嗽反射的控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而我们胸外科医生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术野,和平稳的生命体征。
丁香园通讯员:那做迷走神经阻滞是需要做一次,还是需要不断重复此项操作呢?
陈教授: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判断手术时间需要多长,比如说肺大疱切除术、楔形切除术手术需要的时间大概为半个小时,这时短效的利多卡因基本上能满足阻滞的需要;如果是肺叶切除术,我们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或者是外周的不能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肿物,我们可以先做短效的利多卡因,冰冻切片后如果结果是恶性的,还需要继续手术,就可以用长效的罗哌卡因,维持2小时左右的阻滞,这样我们的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操作基本都能完成。
丁香园通讯员:那这样麻醉情况下,对外科医生的要求会更高吗?
陈教授:会。因为这种情况下纵膈的起伏会更明显,这就要求,手法要更轻柔,操作要更准确,而且这对麻醉师临场应急能力,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丁香园通讯员:为了做到手法更轻柔,操作更准确,需要特别的训练吗?
陈教授:最好是高年资的,有丰富单侧插管胸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再进行尝试。
丁香园通讯员:6月台湾的陈晋兴医生来这边讲课时已经有与会者问到伦理问题,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教授:一般新技术的应用肯定会有争议,开始的时候我们院内也有争议,主要在安全性方面。我们观察陈晋兴教授的病人,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很平稳。经过充分的准备,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制定了应急预案。根据我们初步的观察,病人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我们观察采用非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发现病人术后咽喉部的症状比气管插管的病人少很多,术后咳嗽排痰更好,术后恢复快,下床活动时间提前。可能与气管插管很容易导致气道损伤有关,特别是气管较小的女性病人,而非气管插管的硬膜外麻醉有效地避免了这类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气管插管的病人,手术完成后,有的要咳嗽2,3个星期,有的也有可能要咳嗽2,3个月,更有的甚至要用中枢镇咳药物这对病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困扰。根据我们初步观察,非气管插管的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术后刺激性咳嗽的程度似乎更轻。
丁香园通讯员:那您认为这种不插管的手术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陈教授:每一种手术或麻醉方式都有其适应症,我认为针对有选择性的,心肺功能好的患者,会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在术者做得很熟练,麻醉师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情况下,这样的麻醉方式对安全性才有保障。
丁香园通讯员:原来不适用于单侧肺通气的患者,将来可能适用这种麻醉吗?
陈教授:不会。因为非插管的病人术中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比插管的患者几率可能会更高,因为插管的患者可以进行可控的机械通气,而非插管手术患者的肺通气不像插管患者那么好控制,所以对肺功能的要求会更高。
丁香园通讯员:谢谢陈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陈教授:谢谢。
编辑: sy850701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